浅谈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新式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走出去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为我们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经过近段的研讨和实践,我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大势所趋,学生所需。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基础,在课标、教材与学情现状的三向选择中准确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知道目标的准确确定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新课程理念下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但教材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吃透课标,以课标为纲,结合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在课标与教材的双向交换中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认真定夺,形成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下面我以普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中的《外交事业的发展》(以下简称《外交》)一课的教案设计为例来说明。《外交》这小节教材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三个重大成就即:“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关系正常化”。从教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史实,也就是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如何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等等,如果仅以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好像略显浮浅了。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这两句话的表述中,我们只能看出对一个个历史史实的能级要求,即“简述”、“概括”、“了解”、“探讨”等。如果在教材和《课程课标》中选择任何一个作为教学目标,都会有失偏颇,会以偏盖全。因此在教案设计时,我们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了,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的源泉绝大部分来自教材或其它资料,能级要求绝大部分来自《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现状,根据自已的经验进行的设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源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把《课标》、教材和学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三维目标,既体现本节课知识教学要求,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与学法的揣摩、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视,完全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综合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成为高效课堂。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有序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往教师上课,教材是唯一依据,无论是史实还是史论均援引教材,教师上课纯粹在“教教材”,这样的课型枯燥无味,学生反感。高效课堂的设计可以考虑把教材与其它地方收集来的图片、表格、材料、音像等资料融合成一体,通过科学设计,形成了一个个形式各异、各具特色、活泼新颖的教学新资源组合。比如教材知识组合成的知识框架表、多组照片构成情境材料解析题、剪切后的录像片断等等。运用组合后的新资源更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外交》这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读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表、用《苏联入侵中国》图、《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孤立政策》图、《历届联大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等组成组图,通过看图说话,归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背景,思考中国国际地们变化的原因,用《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录像片作为情境材料,感受外交成就带来的巨大喜悦和产生的国际影响。这些经整合后的资源从感性到理性、由易及难,有序的逐个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科学安排教学流程,优选教学方法在高效课堂中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由教师引导学生预设情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安排学习流程,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空间,尽情地想象,畅所欲言。通过读、写、讨论、合作探究、质疑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因素,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比如《外交》这课,我们可以按照从“重返联合国”到“中美解冻”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顺序组织教学,但打破教材的内容体系,重新安排内部流程,这个流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依次设置为“了解事件”“理解原因”“运用史料”“感受自豪”“反思影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体现学习的递进性。在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可以从看录像——看图说话——讲故事——过程演示——材料解析等,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方法,力求用最简洁的方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设想灵活、有趣、会恰到好处。四、教学过程重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指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长期坚持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教学效果的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这也是目前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忽略的问题。所谓反思是老师与学生以自己教与学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刚过去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自己一节课的成功之举、失误之处,总结经验得失,能迅速使自己查漏补缺、扬长避短,达到精益求精。学习过程的反思,对学生有意识地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极为有利,对老师明了教学得失,抓住时机及时补救提供机会。以往教师反思教学得失,大多采用作业反馈或考试检测的方法事后进行,这往往会失去纠错的最佳时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质疑是教学效果反馈的较好方式,通过师生对话、生生研讨,能迅速检测学习效果,发现疑难问题。学生质疑可以对教师知识结构形成挑战,促动教师认真备课,高效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有所长进,达到教学相长;老师质疑除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激情,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这个环节虽然耗时不长,但作用深远。所以,教学反思和多样化的效果反馈值得大力提倡。五、课前准备要充分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为了达到这个朴实的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不会出现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也不会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六、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历史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教学生会学历史,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七、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总之,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配以我们学校这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历史课堂必然是高效的。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