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江苏省扬州市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16.1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愆.期/敷衍.角.色/角.落骐骥./希冀.温馨./罄.竹难书B.孝悌./涕.泣吮.吸/公允.咆哮./发酵.框.架/一匡.天下C.寥.廓/绸缪.镣.铐/潦.倒栈.道/践.履汤.剂/浩浩汤.汤D.颛顼./须.眉桑葚./精湛.风靡./奢靡.缱.绻/斩将搴.旗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面对一个需要整顿的全新世界,人类必须吸收古代▲下来的全部力量来构筑未来。(2)男士在正式场合穿西服套装时,全身颜色必须在三种之内,否则就会显得▲庄重。(3)电视剧《芈月传》播出前并未▲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了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4)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的“父母在,不远游”。A.留传有失大事耳熟能详B.流传失之大事耳濡目染C.留传失之大肆耳熟能详D.流传有失大肆耳濡目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安徒生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表示,村上春树作品凸显出“古典式故事与大众性文化、日本的传统、梦幻般的处理方式与哲学辩论的大胆融合”。B.中央要求海绵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蓄水、吸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C.通过对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屠呦呦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若二者有机结合,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D.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是为了替民族留下一部史诗,书中既有对民族伟大传统的肯定与褒奖,也有对民族落后与愚昧毫不留情的针砭。4.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乍.暖还寒乍:忽然总角..之宴总角:成年的代称B.日月忽其不淹.兮淹:久留填然鼓.之鼓:击鼓C.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低眉信.手信:随意D.天下已集.集:聚集委.肉当饿虎之蹊委:放置5.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史记》体大思精,包罗万象,▲。▲;▲。▲。▲,▲。①从而使《史记》的行文充溢着一种酣畅疏荡的气势②司马迁在叙事中对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予以详写③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体现着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④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又常常是略写⑤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的采用,使宏大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地组合为有机整体⑥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事件情节,展示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画卷A.⑥②④③⑤①B.⑤②④③①⑥C.⑥③⑤②④①D.⑤③②④①⑥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2/8A.海明威创作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位贫困倒运而又坚韧勇敢的硬汉形象。主人公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B.作为雨果的一部现实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以伽西莫多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离开巴黎作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虚伪本质的强烈控诉。C.《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作品。主人公唐·吉诃德是一个落魄乡绅,他喜好读骑士小说,整日耽于幻想,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最后幡然醒悟。D.《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主要反映了魏、蜀、吴三个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以诸葛亮、关羽为代表的忠义智勇的英雄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徐世隆传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弱冠,登金正大四年进士第,辟为县令。遵父属,遂辞官,益笃.于学。岁壬辰,父殁。癸巳,严实招致东平幕府,俾掌书记。世隆劝实收养寒素,一时名士多归之。壬子,世祖时方图征云南,以问世隆,对曰:“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中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时中书省檄诸路养禁卫之羸马,数以万计,刍秣与其什器,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后除世隆太常卿,兼提举本路学校事。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九年,为东昌路总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二十二年卒,时年八十。(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益笃.于学笃:专心B.吾事济.矣济:成功C.时有妖言狱.狱:监狱D.其事亦寝.寝:被搁置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8A.父亲去世之后,徐世隆被严实招到东平幕府做掌书记,并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使他获得天下许多名士。B.徐世隆在处理清沧地区盐税问题时,综合查验,改变了前任亏空的状况,增加了若干盈余,深得朝廷赏识。C.在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任上,徐世隆对朝政的推行、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的拟定作出了很大贡献。D.徐世隆调任淮东,上疏劝谏阻止世祖征讨日本的行动,言语切中事理,立即得到皇帝和当权者的认可。9.请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4分)(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10.徐世隆对饲养禁卫军数万匹瘦弱马一事不做准备的理由有哪些?(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别裴仪同①王褒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注释】①王褒,南北朝诗人。裴仪同,原名裴汉,是戍边将领。(1)诗中一二句“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2)三四句“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3)诗歌七八句在抒发送别之情时有哪些新意?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3)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4)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5)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6)▲,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7)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乡村的光耿立(1)光是乡村的支撑,是乡村的灵魂,光是温暖的。它的脚跟无处不在,随便在哪个地方,沟渠柴垛,或者狗窝,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是它挽高了树,挽高了房檐,使乡村有了邃深和辽远。(2)每次回家,我都感到对老家木镇的光的不适应,走在路上,总像踩在了堆积着光的草垛上,脚步踉跄。见到它,我像做错什么似的,眼睛就低下去:春天的光发绿,夏季的光发黑,秋季的光发黄,冬天的光发红。4/8(3)真的,春天的光总是如小手般,一点也不生分地抓挠我的头发衣领,浑身痒痒、燥热,它要扒掉你的衣裳。冬天的光则是懒散的,嫩嫩的,如同穿开裆裤的小孩露出的屁股,让人想摸却又不好意思。(4)光究竟是什么颜色,没人能弄通,那是杂乱而错综的。你分不清鸡雏和鸟雏嘴角的黄是一种肉色还是一种光。早春的柳条,晚秋的杏叶,是光把冬的光秃变得扶疏,也是光把那种蓊郁删繁就简成光秃。物候是表征,其实是光的脾气才使我们看到了颜色的各种面貌。(5)缘于光,木镇的一切都有了别样的韵致.....,即使普通如一絮棉花。在秋深的时候,冬季已在门槛外徘徊,新的被窝刚钻进去还是有点凉。你在昏昏的油灯下,把头蒙进被窝,憋住气,然后狠狠地猛吸一口——那粗布的被子上,满是姐姐或者母亲缝制的针脚,光“哗”的一下就从里头透了出来,包裹着新棉花的清香和阳光的温暖。这岂能是城里的被子所能比拟的?(6)没有光的黑夜,木镇是惊恐和不可知的,一切都小心翼翼。人们在那个时辰常听到孩子夜哭,那样嘹亮,顺着街筒子跑。要是狗乱吠,大概连夜空的星星也会因惊吓躲藏得无影无踪。又想起小时候的冬夜,蒙在被子里听木梆子打更的吆喝:防火防盗防蜡烛和暖棉被的火罩……(7)其实那是对光的吆喝,有了光,那惊恐就不会在街筒子里高一脚低一脚地跑了,那些狗也不会在柴垛上嘶嘶乱叫了。(8)关于光,我又想起在完小读书的时候,用靛蓝的墨水瓶,加上洋铁片做盖子,自制的一盏煤油灯。那灯发散出的光是昏黄的,把我和家里的羊投射到墙上,影子怪异。有时父亲到我住的土屋里,借助煤油灯光,将手指绞在一块儿,在墙上变换出兔子和狗的形象。这使我感受到了油灯光的神奇。我也注意到,风一过,油灯的灯苗就摇晃,父亲的影子也摇晃在了墙上,有些陶醉。(9)光,使人思索。若有一天木镇没有了光,那会怎么样?那些让我欣喜让我烦忧的东西还会存在吗?其它地方也和木镇一样吗?儿时的我去问父亲,父亲给难住了,说我们去问问队长吧。队长只是苦笑,觉着我们是自寻烦恼。(10)后来我才知道,不只木镇,天底下的乡村没有不与光发生联系的事物。犁铧下的土在光下酥软,少女的双颊在光下红润,一根草、一朵花、一声蝼蛄的叫,即使远处如逗号的黑黑的鸟巢,都与光有关。光让它显形,它就得显形,光不让它显形,它就无论如何也显形不了。光如同一个教唆者,让土地解开了怀抱,让种子不再安心地沉睡,连我家白狗的领地不再只是门扉和柴垛。(11)在光的明灭之中,我们还看到了地下蚯蚓对土地的低声问候、家雀伫立在屋檐的弧线、远处老人白发环绕的脑门……陡然睁开眼,光冲着你扑面而来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淌泪的冲动。(12)阳光养料,对于庄稼和人的意义都一样。在光的关怀下,庄稼绿了黄了,人们来了去了,年轻过,年老了。乡村的人一旦年老,就在门旁或者土墙外晒暖。所谓晒暖就是让阳光像晒粮食一样晒人:粮食一晒,内部的细菌和虫卵等坏东西就会死去;人老了,也能在阳光下吸收最后的养料。(13)一个人一辈子能晒几次暖?谁也说不清。有的老人在晒暖的时候,脖子一梗,就安静地死去了。故去了老人的乡村,像夏季收割完麦子后剩下的麦茬地,麦子没了,阳光还在;即使连麦茬也没有了,阳光也还会在的。(选自2013年3月29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3.请赏析第(3)段中的画线语句。(4分)14.光给木镇带来哪些“别样的韵致”?请简要概括。(6分)15.请分析第(9)段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5/81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诸葛亮的暂隐(1)“仕”或“隐”是古代士人的两种主要人生选择,同时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他们常常“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在仕隐之间转换角色。诸葛亮便是如此,他少年时代在故乡琅琊度过,一生大部分时间仕于蜀国,期间则一度隐居躬耕。而且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诸葛亮的隐居生活长达十年之久,这段经历对他本人产生了重要影响。(2)据《三国志》本传载,汉末天下遽变,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避乱南下,但后来并没入仕素与叔父“有旧”的荆州牧刘表,而是选择隐居躬耕。当然从日后的自述看,他并不甘心老死山林,所以只是暂隐。(3)当然除了躬耕,诸葛亮还博读广取,拜师交友,了解时局。这一段生活对他的学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