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福建新龙马NEVS天价订单寻新能源资质作者:田永秋|发表时间:2016.02.29刊发于总2149期《中国经营报》[汽车]版0条评论被89次查看收藏2016年2月15日,经过一年的接触和谈判,国能电动汽车瑞典公司(以下简称“NEVS”)及其小股东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RIT”)最终与福汽集团及福建龙岩市龙马汽车工业公司就重组福汽集团旗下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龙马汽车”)签署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NEVS收购新龙马汽车50%的股份,SRIT收购15%的股份。原来大股东福汽集团保留20%的股份,原股东龙马汽车等继续持有新龙马15%的股份。重组后的新龙马汽车企业性质将由福汽集团控股的国有整车制造企业的身份转变为NEVS控股、多方参股的中外合资整车制造企业。获取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收购的主因之一,不久前,NEVS拿下了熊猫汽车780亿元的汽车订单,然而其在中国市场还没有拿到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资质。入股新龙马汽车,可以将部分订单放到新龙马现有工厂生产。另外,新龙马闲置产能也能被激活。天价订单诱惑NEVS着急与新龙马签约,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三个月前的“天价订单”。2015年12月17日,NEVS宣布与北京熊猫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熊猫新能源将于2020年前向NEVS采购共计15万辆9-3版电动车和10万辆其他电动车(5万辆电动物流车和5万辆电动中巴车),合同订单金额高达780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29日,NEVS又与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在京签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华腾将向NEVS采购未来生产的两万辆新能源车,采购合同金额为66亿元人民币。NEVS要在2020年前向熊猫新能源和中国华腾交付共计27万辆新能源车,这对于停产近两年、刚刚从破产保护中走出来仅10个月、在中国无汽车生产资质、无品牌、无可运转的生产线、无供应体系和销售体系的NEVS来说,绝对是个挑战。NEVS由瑞典籍华人蒋大龙通过其控制的国家现代能源控股公司(NEMH)于2012年出资创立,目的就是为了收购当时破产的瑞典萨博汽车剩余资产。2012年6月13日,NEVS以18亿克朗击败了当时呼声很高的中国青年汽车,购得破产的萨博汽车相关资产,并获得了现有萨博9-3平台的知识产权和未完成开发的“半拉子”凤凰平台的知识产权。NEVS还与萨博品牌持有人萨博防务公司达成协议,取得萨博名称(Saab四个字母,不是鹰头狮身的Griffinlogo)的使用权。这一度让其他曾参与过竞购萨博的北汽集团、华泰汽车、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青年汽车、庞大汽车、土耳其Brightwell,美国NorthStreet资本、印度Mahindra汽车等都跌破了眼镜。虽然NEVS看似赶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爆发的风口,但能否被吹起来还不得而知。面对庞大的订单,如何尽早的把车生产出来是蒋大龙在猴年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瑞典原萨博工厂停产了两年,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早已分崩离析。要立刻恢复起来绝非易事。目前仍是一片荒芜的天津工厂工地只有到2017年才可能建设完工,现在仍指望不上。坐等工厂完工不但会面对客户的苛责,也可能错失其他的市场机会,特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年大幅度退坡的机制更让NEVS们如坐针毡。更为棘手的是,即使NEVS天津工厂加班加点侥幸提前完成建设,但NEVS到目前仍没有取得在中国的汽车或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即使生产线准备好了也无济于事。此前NEVS董事长蒋大龙在天津基地奠基时曾表示,NEVS天津计划借助于2015年7月10日施行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规定》),来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2015年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已经有一批非汽车企业在申请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将来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资质许可范围里。而面对万向、五龙、多氟多、前途汽车、和谐富腾汽车、乐视、蔚来汽车等越来越多的“鲇鱼”们,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争夺将愈演愈烈。相对这些竞争对手,NEVS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立刻获批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寻找能立刻开始生产、有资质有产能有经验的代工企业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成为NEVS申请资质同时的备份方案。解“燃眉之急”熊猫新能源和中国华腾带来的“天量订单”,让NEVS迎来了其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事实上,自NEVS成立之日起,就可谓“命运多舛”。2013年中国山东青岛市政府通过其地方融资平台城发投资集团旗下青博投资公收购NEVS22%股份后,获得资金后NEVS曾短暂恢复生产并销售了144辆汽油版萨博9-3轿车,并推出电动版萨博9-3轿车。很快因青岛方面资金未能到位使得NEVS陷入了资金断裂的窘境,于是出现了停产裁员、破产重组、品牌授权终结等一系列后果,出售股份寻找新的投资便成了蒋大龙2014~2015年的主要工作。经过2015年4月14日,法院正式批准了NEVS与债主们的债务和解计划,为其8个月的NEVS重组期在经过数次延长后,终于画上了句号。5月27日,走出破产保护期一个月的NEVS正式宣布股权变更信息,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THT)投资12亿元人民币,收购NEVS30%股权,成为NEVS的第二大股东。北京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RIT)与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eamSun)的合资公司北京国研天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6.38亿元人民币,受让青岛青博投资所持有NEVS22%股份,成为NEVS的第三大股东。紧接着,2015年5月30日,由NEVS、北京华胜天成、北京国研信息科技(SRIT)三方以50%∶40%∶10%投资的天津整车生产基地暨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NNEV)和天津汽车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并于6月28日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奠基。NEVS天津工厂计划2016年年中建设完工,2017年初开始量产。达产后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总产值预计达到450亿元。后随着东风汽车、中国华腾等公司相继加入NEVS阵营,再加上熊猫新能源和中国华腾带来的“天量订单”,NEVS似乎迎来了其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正是新龙马的富余产能和现有电动汽车产品线成为吸引NEVS的最大亮点。通过入股新龙马,NEVS不仅获得了目前急需解决的生产线和产能问题,还能把新龙马汽车现有的电动微型运输面包车纳入到NEVS的产品体系中,有效地解决了NEVS产品线单一的问题,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能很快满足“上帝”熊猫新能源车和中国华腾的客户需要。正如蒋大龙在签约仪式上所说,“此次合作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出行愿景的一部分,丰富了公司现有新能源产品线,为投放市场节省时间,对我们商务计划的实施有着战略性意义。”而解决富余产能利用率,生产新能源汽车也是新龙马努力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双方走到了一起。虽然新龙马的加入,可以暂时缓解来自“上帝”熊猫新能源和中国华腾的压力,但新的利益相关方的加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潜在的利益冲突,NEVS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到目前为止,NEVS成为涉及蒋大龙的国家现代能源控股、瑞典特罗海坦政府和工会、天津滨海新区、国研信息科技、华胜天成、福汽集团、福建新龙马、龙岩地方政府、东风汽车、熊猫新能源、中国华腾工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据本人了解,关于NEVS入股新龙马实施代工的问题,瑞典特罗海坦政府和工会、龙岩市地方政府、天津滨海新区主管领导以及“支持NEVS实现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的东风汽车领导之间已经疙疙瘩瘩;关于未来NEVS产品销售的问题,“支持NEVS与东风经销商体系开展对接并完成销售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东风汽车与“计划在北京、上海、武汉等9个城市建立经销网络,经销NEVS未来生产的纯电动汽车”的中国华腾有着不小的利益冲突。此外,NEVS近期建立供应链体系的想法也与东风汽车将“NEVS纳入东风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实现规模化采购”的计划以及新龙马和福汽集团关于供应链体系的想法有着诸多不同的利益诉求。车型推广困境虽然NEVS已经成功的卖出了25万辆的新能源大单(包括15万辆改进版的9-3电动车,5万辆电动物流车和5万辆电动中巴车),除了这10万物流和中巴车依靠新龙马现有产品解决外,改进版的9-3电动车依然踪影未见。然而NEVS未来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NEVS停产前共试制过6辆半9-3电动汽车,目前计划继续在这些9-3车基础上进行改进。NEVS总裁Bergman此前曾表示,“首款9-3改进版的纯电动车将暂时命名为CorporateSedan(企业轿车),将较之前9-3电动有了巨大提升,不仅大大提升了续航里程,还能同时满足欧洲的行人保护法规以及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互联网汽车的特性。”笔者此前从Euro-NCAP处了解得知,NEVS复产后的9-3因为不能满足欧洲Euro-NCAP最新的行人保护法规而只能以“小规模汽车制造商”的名义销售,每类车最多只能销售1000辆。至于NEVS版萨博9-3的碰撞测试,Euro-NCAP库里则没有任何记录。而瑞典某媒体最近的冬季测试显示,现款9-3电动车在0℃以下电池衰减50%以上,其200公里的续航里程在同行中只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除了目前在“凤凰1.1平台”上进行改进的现款9-3电动车外,NEVS未来计划在2018年推出四款基于凤凰平台的全新电动汽车和电动动力总成。新平台上的电动汽车将以崭新的品牌名称亮相,目前NEVS正委托国际机构征集合适的品牌名称和LOGO。NEVS未来四款全新产品包括一款叫作DistictiveFamilySUV的特色家用纯电SUV,一款叫作ActiveAll-rounder溜背型轿跑车,一款叫做UrbanAdventure城市探险的跨界车,以及一款叫作SportsUrbanSUV运动型城市小型SUV。从目前原萨博凤凰平台“半拉子工程”以及目前NEVS仅存的研发人员规模和实力来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推出四款全新车型的困难不是一般的大。作者系汽车海外并购专家、《汽车海外并购》创始人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