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行为创新小学语文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转载】《新课程课堂行为创新---小学语文》5专题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行为的创新话题二文本资源的有效挖掘与超越1.开发与利用新课程教材资源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仅它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理解、接受教科书内容的活动是一个不断创造、意义不断生成的活动。教师不可能穷尽教科书的意义,学生的接受也不是一种复制过程,教师不可能将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客观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接受。我们要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培养学生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关注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论是插图、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蕴含着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不同角度选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如,《兰兰过桥》、《地球爷爷的手》、《火车的故事》、《棉花姑娘》等。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教师可以捉住契合点,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料,让学生观察生活、拓宽视野,在语文之外学习语文。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安排上都非常注重情境的互动。在教学上,教师可以灵活利用这些教学情境,训练孩子多种交往能力,让语文课堂活化为孩子们练习交往本领的场所。比如,识字课《在家里》,课文只有30多个字,主要是借助“家”这一学生熟悉的话题,集中识字。在教学中,枯燥机械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一边进行识字教学,一边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采取了这样的做法:(1)课堂上,小组合作表演家里的生活片段,进行口语交际练习。(2)布置每位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进行语言实践。(3)课堂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说体会,谈收获。教师做比较具体的口语交际指导。交往不仅是课堂上的,更多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新教材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新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新教材特别反对把课文解析从外部强加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解读课文,并与他人交流和研讨。请看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某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让“课文学习”成为“探究实践”。(1)给空白,引起探究。如,《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通过借助图画、阅读预期、猜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自己想办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并从中获得探究的机会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中编者在课后的习题中问:“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小动物们在给小熊送上鲜花时会说些什么?”,这些问题灵活性较大,没有固定的答案。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并鼓动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时不做出结论,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探索性的问号,使课堂延伸到课外。(2)给启示,引起想像。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一个“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的提问足以让孩子们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意驰骋;《松鼠和松果》以“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咱们把它画下来”引发学生的想像。(3)给障碍,引起思考。如《乌鸦喝水》一课,以“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疑难。(4)给示范,引起发散。如《四个太阳》一课,通过课文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让学生感悟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使学生打破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情感定势,引起发散求异,培植灵性。(5)给专题,引起搜寻。如《识字8》的课后练习中,提出“我还知道别的谚语呢!”的展示要求,引起学生到生活中、图书中、网络中进行谚语的搜集,使阅读课文与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探究创造的重要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课文学习”成为“自我展示”。课文处处为学生创设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如,“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说说”、“读读演演”、“读读做做”、“读读比比”、“读读记记”等等都是从展示的角度来设计的,都给了学生展示的暗示。让“课文学习”成为“综合活动”。如,《松鼠和松果》的问题设计:“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咱们把它画下来吧!”和《王二小》的问题设计:“我们一起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吧!”都注意了语文知识与美术、音乐的沟通,让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新的语文教科书蕴涵着新的课程理念、新的知识观、教学观及教学策略,其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案例1】充分用活课程资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陈德娥语文第一册实验教科书内容新,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有利。如何利用好新的语文教科书和生活中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一、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说话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适时地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录像中的精彩情节,这时,学生受故事情节的感染,就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的说话得到听者的认可,就会产生说话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也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好方法。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深圳红珊瑚生态基地时,学生看到上黄下绿的小南瓜、形同蛇状的丝瓜、玲珑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激动不已。此时,我随机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并让他们回家后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植物说给爸爸妈妈听,学生都很乐意。到校后,我又组织了“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的说话比赛活动,要求看谁说得最准确、最形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人人都开口说话,并且争先恐后,越说越想说。每学完一课,我都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留一定的时间,改变一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学完《在家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里做过的事;学完《一去二三里》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画中的孩子,把看到的讲给同学听;学完《哪座房子最漂亮》后,我让学生在观察校园的基础上,以“夸夸我们的学校”为题开展说话比赛活动;学完《自己去吧》后,让学生说说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学完《雨点儿》后,让学生说说小雨点还会到哪儿去?等等,这样的说话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热情。二、利用课文的精美插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比如,教学《有趣的游戏》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做过哪些游戏,接着重点指导学生看插图,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小朋友做游戏时的动作、表情,结合自己做这些游戏时的情形、感觉,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学生可以把自己当做其中的一个朋友。然后,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其中的一个游戏,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补充情节。最后,再由小组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讲给全班同学听。老师根据学生说话的情况,指导学生把话说准确、说具体、说完整。通过这样训练,学生都能说出内容具体、情节完整的一段文字。三、运用课文的语言素材,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比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是……”练习说话,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规范语句进行填空练习;教学《影子》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图画,从直观上了解了“前、后、左、右”四个表示方位的词语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这四个词语,并让学生边做手势边练习说:“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这样的教学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训练学生把说话通顺说完整。课文中,有些句子不仅规范,而且简洁优美。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像……”的句式在《阳光》一课中多次出现,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结合已学的《小小的船》,让学生用“……像……”练习说话。能用一段话说一件完整的事,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强的重要表现。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几个要素,训练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让学生借助拼音熟读短文,看看短文是怎样表达的,并让学生知道表达一件事,应有时间、谁、干什么等要素,这样才能把一件事说清楚、说完整。四、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话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四季》这首儿歌,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基调,把描写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句子作为重点指导。如,指导读“草芽尖尖”的“尖尖”时,我说:“刚刚从地里探出小脑袋的草芽,是嫩嫩的,大家试试看,应该怎样读?”学生体会后,认为要读得轻,要表现出小草的柔嫩,于是,学生读时就用轻细的语气来读“草芽尖尖”了。语句的快慢节奏以及重点词也是语言感情色彩的表现。我在朗读训练中十分注意学生读出节奏感。如《小小的船》一课,是一首内容浅显的小诗,节奏感强,在学生初读感知诗句后,我指导学生按以下节奏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反复朗读后,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培养了语感。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试教通讯》专辑,有改动)2.对文本资源的有效挖掘与拓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面对文本资源。对教师而言,开发课程资源既要挖掘文本,又要不拘泥于文本;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还要不断地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案例2】《落叶》教学片段窦桂梅师:你们看“我”——落叶,有时可当屋子,有时可当船,有时可当伞,有时还能写信呢。打开另一篇文章,快来读读我又给谁写信了?生1:一封写给了大雁。生2:一封写给了青蛙。生3:一封写给了贪玩的松鼠。生4:一封写给了山里的孩子。师:看我能写这么多信,你们不想夸夸我?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生5:你真的很伟大!生6:落叶,你真的真的很聪明!生7:落叶,你真的很美丽,你给人们带来欢乐,谢谢你!师:谢谢你们,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你们快乐,我也快乐!生8:落叶,你的用处真的很大!师:谢谢你们的夸奖,在你们的赞扬声中“我”竟高兴得唱起了歌!(出示课件)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和落叶一起唱起来吧!春来了/带着微笑/飞上树梢/风吹过/哗啦啦/我们舞蹈/风住了/静悄悄/我们思考/放假了/乘着风儿/带上奖状/回到大地的怀抱/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师:春天,落叶带着这样的微笑来到地上;夏天,风吹来,她们舞蹈,风停止,她们思考;秋天,他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嗨!都成了我的创造;就这样我就带着快乐落到了妈妈的怀抱,静静地睡去。来年,我还继续当屋子、做小船、拍电报、写信。拓展文本空间,加大课时容量,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选取的文本及教师的结束语,人情味极浓,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给学生传递了美好的情感信息。[《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4年第5期\]3.对文本资源的尊重与超越文本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