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专用的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专为考试设计!填空和选择题:1.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2.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与1910年根据自己大量的观察和逻辑分析,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失调:感受问题的存在;2、诊断:确定和界说问题;3、假设:在分析问题空间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形成假设;4、推断: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进行经验的或实际的检验,推断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对问题再作明确的阐述,以检验各种假设,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5、验证:找出经检验证明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的方法。3.美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1、准备期;2、孕育期;3、明朗期;4、验证期。4.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5.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6.创造性思维使“一种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7.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82。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感情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8.自我统一过程中具体表现几种类型(一种积极、三种消极、一种不统一):1、自我肯定型;2、自我否定型;3、自我矛盾型;4、自我扩张型;5、自我萎缩型。9.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10.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11.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为社会学习。12.社会助长也称为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13.社会惰化,也称为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14.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体支配性地位的现象。15.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倾向性思维方式。16.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17.群体规范是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果。18.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19.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20.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2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1、无心理疾病;2、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22.寻求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1、感受性训练;2、角色扮演法;3、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23.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的设计。24.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25.教学模式的种类:1、行为矫正模式;2、信息加工模式;3、个人发展模式;4、社会作用模式。26.刺激与强化间的对应叫列联,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称为列联安排。刺激控制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列联安排计划。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和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27.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28.教学评测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进行间接测量。29.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30.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作用:1、反馈-调节功能;2、激励-动机功能。31.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1、效度;2、信度;3、项目难度和区分度。32.效度的含义: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33.效度的类型:1、内容效度;2、构想效度;3、实证效度。34.一个测验预测得越准确,就越有效。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35.测验的信度又被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36.估计信度的方法:1、再测法;2、复本法;3、分半法;4、同质法。37.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0左右的难度最适合。38.就学习成绩测验而言,一般要求项目与总分的相关达到0.20以上,高分组与低分组通过率之差达到0.15-0.20以上。用于选拔的测验,区分度应该高一些,只是用于考察学生掌握情况的测验,可不考虑区分度。39.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1、准备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总结性测验。40.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1、标准化学习成绩测验;2、教师自编测验。1.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2.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为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可以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周。3.心理特征指: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重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5.“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6.“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的华生,特点是: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7.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8.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9.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们学科的重要标志。10.1967年美国人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12.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分析、去顶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6个方面。13.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14.评定成绩: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学。16.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学。1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包括:A,客观性原则,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的面目反映事物。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1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A,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行、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B,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影响C,调查法,是在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材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D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19.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20.教师:指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才。21.教师的领导方式分: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方式22.典型的教学风格有2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23.师生态度产生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罗森塔尔效应”24.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2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2部分。26.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27.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分为3种,对活动的反思,在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28.教学反思过程分为以下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29.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30.教学的监控能力分为3个方面,A,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的计划和安排B,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反馈C,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31.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A,计划性与准备性B,课堂教学的组织性C,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D,沟通性E,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F,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G,职业发展性32.在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的肩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33.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教学的监控能力的外化形式,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其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行为为中介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3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35.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36.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37.(巴莆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应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映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回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2.刺激的泛化和分化律。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用作出不同的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心理学填空和选择38.(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2类,应答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行为是有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用作出的随意防御,又称自发反应。2.正强化3.逃避条件作用与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