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位白城市第十四中学授课人席爽课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教学仪器多媒体教的方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欣赏法、表演法、比较法等。教学过程【导入】(ppt)【师】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曾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同学们赞同这一观点吗?【生】赞同。【师】那我们应如何把握这一尺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寻找答案【讲授新课】一、(ppt)解读课标,并根据课标制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带有目的性的学习本课知识。2二、以学法指导引领课堂:根据课标制定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规划出历史学习的三步走。即“了解—理解—见解”。第一步:“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师】请同学通过读书法,迅速浏览,了解本课的历史大事,圈点划批勾勒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了解”这一环节中,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PPT)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和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项)【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师】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师】每一个历史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它形象的概括为那几个方面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归纳,我们来共同完成下列表格。【合作探究1】:【归纳】重点强调“另起炉灶”的意义,这里容易出选择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中,要注意对关键词的掌握,便于学生记忆,“一边倒”的含义中“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绝不是盲目的跟从苏联。(过渡):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了解,可以看出,在建国初期,我们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在此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设置的重重障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请同学们以时间为线索,完成此表格。【合作探究2】: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于孤立。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历史回顾】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求同存异”都有哪些具体体现?【生】自主交流,积极回答【归纳】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过渡】通过第一步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但我们学习历史不单单要学习历史现象,更要通过历史现象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进入到历史学习的第二步——“理解”。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ppt)1、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内容,意义各是什么?【师】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通过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方法突破难点)【历史再现】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提示:你手中有当时国际形势的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回答记者问)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ppt)报告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近现代史》报告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师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师】归纳:回答这个问题从三方面入手:1、国际形势: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从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冲破了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在当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队伍,尤其,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们采取敌视态度,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国家性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共同纲领》其中明确规定我们国家性质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家利益:美国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利益,这就决定我们之间在当时不会成为朋友,因此,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巩固政权,发展民族经济,我们必须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知识拓展】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我们知道中苏之间的关系在60年代开始破裂,70年代已经恶化,而在70年代中国却与昔日的敌人牵手,(学生回答中美关系正常化),这说明决定国家外交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在国际交往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接下来,我们要突破本课的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内容,意义各是什么?”(解决此问题,重点采取的是谈话法与讲解法相结合)【师】分析历史事件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那么1953年国内与国际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都有什么关系?【师生】小组讨论,自主发言(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分析现实)5【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翻开了新的一页。掌握了自己国家命运的中国人民,从自己及亚洲人民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痛苦经验中深切地体会到捍卫国家主权,争取和平环境,建设自己国家的重大而迫切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是为此目的服务的。首先,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始。印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友好邻邦。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大国。两国都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两国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独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建立新的国家后,两国又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在和平环境中建设各自的国家。因此,中印两国有着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基础,但是,两国关系中还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例如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解决中印之间的问题是很容易的,但如何能不伤害兄弟国家的感情,解决的方法很重要。因此,新中国与新的印度政府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要通过协商重新建立起来,这次中印谈判持续了约四个月,要从意见分歧谈到达成一致,有时双方有交锋也是难免的。此次谈判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有五项原则作为指导方针。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和印度处理双边关系中产生的,却也是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周恩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形势,根据党中央制定的新中国外交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付诸实践。通过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充分展现了新中国外交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鲜明特点。关于深远影响,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因此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课小结】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外交工作新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中获取认识思考: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生】各抒己见,大胆创新【师】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等等。三、【巩固练习】【例证1】建国初,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6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的能力。中苏结盟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形成过程中突破的。当时中国新生政权遭受着美国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苏结盟是为了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赢得国际支持和援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政权。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新中国最初的任务是内部建设。中苏结盟的直接目的是打破封锁,根本目的则是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外交本身是一个政治活动,但其终极目的是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推进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答案为C。(略)四、板书设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的提出)教学说明:本节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