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引言】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这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已经由地区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滨海新区在天津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对于带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我的家乡,在看到他繁荣发展的今天,我在自豪的同时又不敢狂妄自大,于是开始对滨海新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滨海新区近年来发展战略、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指标对经济发展水平及前景进行分析,同时将其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在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社会、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便查找当前滨海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为滨海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关键词】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结构问题与对策我的家乡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以前的它被称为大港区。直到2009年11月9日,它重获新生并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滨海新区。09年的天津调整了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其实早在1994年,天津市就放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鸿言壮志了。经过天津市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和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一、基本资料(一)位置境域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二)面积人口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面积350平方公里,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221.95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89平方公里。2012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263.5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37.68万人,户籍人口115.88万人。滨海新区外来人口的来源比较广泛,以河北、山东、河南、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等地为主。外来常住人口不仅超过了户籍人口,而且还占到了常住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新区人口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全面推进,新区人口聚集明显提速。截至2008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02.8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0.64万人,增长17.8%,新增人口占天津市人口增量的50.2%。(三)资源交通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拥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油气和地热资源丰富。年可开采地热2000万立方米。另外,天津的交通也非常便利。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被确定为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2009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57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8万吨,并且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航线59条,通航国内城市30个,国际城市17个。实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加快推进已开工的国道112线、津宁高速、津港高速等项目,强化与区域腹地的联系,形成10条对外运输通道,进一步增强滨海新区对外服务辐射功能。发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也为天津的经济对外开放提供了光明的道路。二、经济发展水平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市的城市经济,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市经济之间可以归结为一个城市经济与其所在整体区域经济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天津市要支持滨海新区的发展,而滨海新区的发展要回馈于天津市总体发展。在滨海新区为天津市经济做贡献的同时,天津市也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各项保障。一方面,天津市;另一方面,天津市也作为滨海新区的一个消费市场为滨海新区的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新创造条件;同时天津市是滨海新区产业链的重要工程环节,为滨海新区各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在城市经济与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关系下,应进行明确的区域分工,相互支持、服务和带动,实现整体性发展。其二是联动伙伴关系。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仅仅是滨海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一)国内生产总值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接近天津市的一半。如上图中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82.0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020.4亿元,增长了近21倍!年均递增20%以上,占天津市GDP总量的55.9%。高于同期全市的增长速度。增速领跑全国,并带动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GDP020004000600080001000019972001200520092013GDP全年外贸出口占全市约70%。截至2007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2.45亿美元(表2-1)。世界500强中7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超过152家企业,滨海新区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另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随着八个产业功能区的全面开发和360多个重大工业、服务业项目的加快建设,吸引和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塘沽、大港、汉沽、开发区、保税区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开发区、保税区享有国家对外开放的多种优惠政策,从而使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各种优势最集中、政策最优惠、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二)产业结构天津滨海新区以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滨海新区目前初步形成京津冀地区技术密集的制造业中心。1997年到2007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上维持着二、三、一的顺序,但第二产业越来越突出,比重稳定上升,平均超过65%,2007年更达到71.71%;第三产业总体增长,但比重相对下降,由1998年的最高35.2%逐渐下降到2007年的25.3%;第一产业发展趋于萎缩,比重由1997年的1.3%逐步下降到2007的0.2%。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超过42%。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一大批新的工业生产基地、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现有各类科研机构42家,企业研发中心49家。三、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对比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均处于我国沿海地区,两者区位条件优越,有大城市做依托,均拥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但具有不同的开发历史及经济特征。作为正在发展的滨海新区,我们要总结并学习“前辈”浦东新区在综合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但又不可盲目跟从,针对自身特点,进一步明确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改正自身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不足,以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的又快又好发展。(一)开发开放条件不同从时间点上来看,上海浦东新区比天津滨海新区提早发展4年左右。上海浦东新区于1990年正式开放,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经过10多年发展,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2005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而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结合天津港口、区位、自然资源及工业基础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以及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于1994年3月决定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4月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从拥有的自然条件上来看,浦东新区比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更加明确的规划,而天津滨海新区比浦东新区拥有更多的石油、海洋等资源。浦东新区东临东海,北濒长江,地形平坦,河渠纵横。总体来说,它的发展布局为一轴三带,即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虹桥机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西方向发展轴,和沿黄浦江发展带、中部发展带和沿海发展带。而滨海新区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布局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八个功能区。(二)开发体制与机制不同浦东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0年1992年为第一阶段。其特点是宏观协调、分散管理。从1993年到2000年为第二阶段。其特点是高度集权、统一管理,在“东事东办、新事新办”的方针指导下,浦东的开发建设均由党工委和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组织、统一实施。从2000年6月开始至今为第三阶段。其特点是健全四套机构,行使政府职权。其间上海市调整了新区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四套班子,使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回归到了正常的政治架构,保持了“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对政府所属的各类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了政企分离。同时,率先实行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不适应体制创新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大幅度减少或改进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与浦东新区相比,天津滨海新区的管理模式与浦东新区所处的第二个阶段相类似。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不同的是,滨海新区管委会不具有浦东新区管委会的权能。前者虽然被赋予了组织规划、审批功能区计划、协调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等职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人权、财权和土地管理权等职能,因而各行政区仍各行其事,各功能区自行发展,使新区在协调各行政区和功能区的规划和发展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各行政区仍实行原来的体制,各功能区则实行新体制,故体制摩擦在所难免。仅从产业结构上看,浦东新区的服务业比重较高,滨海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显然,相对于浦东而言,滨海新区的经济能级比较低。虽然我们可以确信两个新区的改革试验都是希望能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打造国际竞争高地,但两者的着眼点却不尽相同。浦东新区改革试验的首要立足点是服务于上海“一龙头、四中心”的实现目标,金融、高科技等领域是它关注的焦点;滨海新区的规划面积达到2270平方公里,虽然新区经济能级没有绝对优势,但拥有着低廉的成本优势,这对于发展现代制造业而言,无疑是强大的优势。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消费总量低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二)三产比重低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是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