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转续宿主paratenic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life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感染阶段infective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伴随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幼虫移行症larva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异嗜症:少数钩虫患者表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食泥土、碎纸、破布等异常嗜好,此种现象称为“异嗜症”。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异位寄生Ectopic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隐性感染suppressive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医学原虫Protozoa:单细胞真核动物,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可寄生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性原虫。如疟原虫。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protozoa:有些原虫在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宿主并不表现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起来,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此类原虫即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滋养体Trophozoite:是原虫的活动、摄食和增殖的阶段,多为致病阶段。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二分裂: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细胞核先分裂为二,然后胞质分裂,最后形成两个虫体。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多分裂: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胞核先分裂为多个,胞质再分裂并包绕每个已分裂的细胞核。如疟原虫再红细胞内发育。出芽生殖: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母体细胞先经过不均等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再分化发育成新个体。如弓形虫速殖子的分裂。结合生殖Conjugation:有性生殖的一种方式,两个虫体在胞口处相互连接。分裂前,大核DNA混合并复制,而后DNA近似均等地随机分配到两个子核中,再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如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有性生殖。配子生殖Gametogony:是由原虫的雌、雄配子体经减数分裂为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合子的过程。如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因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故称为旅行者腹泻。动基体:是包括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在内的所有动基体目原虫所共有的形态学特征。其主要由许多大、小环状DNA组成,不同的种类其环状DNA的数目及核酸结构有所不同。分析动基体DNA的同源性,是区别不同种、株的有效手段。休眠子(hypnozoite):间日疟原虫迟发型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发育缓慢,经不同时间的休眠期,激活后发育为裂殖体并继续分裂为裂殖子,进入血流。休眠期的疟原虫为休眠子。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在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重新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复发。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已被消灭,而宿主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有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施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疟原虫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cycle: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疟原虫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cycle: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其裂体增殖周期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h,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别为72h和36—48h。阴道自净作用: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的阴道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可抑制虫体或其他细菌生长繁殖,这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弓形虫繁殖迅速在有核细胞内分裂的弓形虫集合体,一般为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虫体叫速殖子。蠕虫(helminth):指借助肌肉收缩而使身体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所属各种动物。乳糜尿chyluria:由于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者肠干淋巴结受阻,从小肠吸收的乳糜液经腰淋巴干返流到泌尿系统,导致肾淋巴丛曲张破裂,乳糜随尿排除形成乳糜尿,多见于班氏丝虫。何博礼现象heoppliphenomenon:在血吸虫病中,虫卵周围常常可见到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的肝切片标本中,虫卵周围可见红色放射状条纹。异位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在门脉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形成虫卵肉芽肿引起的损害称为异位损害,所患的疾病称为异位血吸虫病。囊尾蚴(cysticercus):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幼虫,俗称囊虫,虫体呈乳白色,半透明的囊状体,大小为5×10mm。由囊壁囊液组成,壁薄,有1个米粒大小的头节组成,头节结构同成虫。似囊尾蚴:是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等的中绦期。此幼虫是在中间宿主体内,由虫卵孵化出的六钩蚴发育而成虫体乳白色,小型囊状,大小为0.13~0.4mm,前端有很小的囊腔和相对较大的头节,后端则呈实心的带小钩的尾状结构。中绦期:绦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为中绦期。各种绦虫的中绦期名称和结构不同,假叶目的中绦期为裂头蚴,圆叶目的中绦期为囊尾蚴、棘球蚴、似囊尾蚴等。棘球蚴:是棘球绦虫的中绦期,为一种较大的囊。有一较厚的囊壁,内有充满囊液及大量的原头蚴。另外还有许多小的生发囊,附着在囊壁上,也可脱落悬浮于囊液中。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称为土源性线虫,寄生于肠道的线虫多属此型,如钩虫。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称为生物源性线虫,寄生于组织内的线虫多属此型,如丝虫。透明胶纸法:根据蛲虫在夜间在肛门周围产卵的特点,在早晨便前粘擦肛周皮肤,用透明胶纸粘取虫卵,用显微镜检查。该法对蠕形住肠线虫的检出率高。夜现周期性:丝虫病患者体内的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为夜现周期性。薛式小点schuffner’sdot: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颜色变浅,并可出现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为薛式小点。医学节肢动物:凡通过骚扰、刺蛰、吸血、寄生及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均称为医学节肢动物。例如蚊。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体表时,无形态和数量变化,但保持活力,节肢动物对病原体只起携带、传递作用。例如蝇传播痢疾、伤寒和霍乱等。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中某一个环节后才具感染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人。例如蜱传播森林脑炎。流行病学证据:即病媒节肢动物虫种的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与某种虫媒病的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相一致。外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节肢动物体内,到具有感染力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变态: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整个过程中,其形态、生理和生活习性上的—系列变化。完全变态:某些昆虫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各期的形态、生理及习性截然不同,如蚊、蝇等。不完全变态:某些昆虫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若虫体小,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很相似,仅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如虱、臭虫等。栖息习性:吸血的节肢动物在吸饱血后,就寻找荫蔽、温湿场所栖息,以消化胃血、促进卵巢发育、准备产卵,这种习性称栖息习性。节肢动物的栖息场所。因种而异。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研究范畴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学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六类主要热带病:除麻风病外,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利什曼病)、钩虫病生活史:即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宿主的种类和数量,感染的阶段、方式和途径,移行途径,寄生部位、阶段,致病阶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清除全部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大多数属于此;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免疫应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如热带利什曼病引起的东方疖)与非消除性免疫(宿主对再感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经水、食物、土壤、空气、节肢动物、人体传播),易感者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溶组织阿米巴、蛔虫、蛲虫、猪囊尾蚴),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经胎盘感染(弓形虫、疟原虫),经呼吸道感染(蛲虫),经输血感染(疟原虫)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寄生病流行的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1.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引起,间日疟原虫偶发)、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2.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