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2009-02-27“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说由元曲演变而来。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中。回族群众也十分喜欢唱“花儿”。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跳花儿亦可称花儿,系西北回族地区流行的民间歌舞。舞步节奏明快,自如潇洒,以腿部动作屈伸起伏较大为特点,舞时一手托耳或背于腰后,另一手叉腰或左右两侧摆动,情绪激动时便晃起头来①。山曲儿流传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民歌。源于西北花儿。清乾隆年间甘、陕一带的回族大批迁往新疆,因此花儿也随之流入昌吉。山曲儿基本上属于“河煌花儿”流派,多采用“河州大会”、“白牡丹令”、“孕马儿令”、“大眼睛令”等。词分两种,一种是“头角齐式”,民间称做“齐头齐尾”式,即每首四句,每句字数较整齐;一种是“折断腰式”,每首五句或六句,其中有四个长句,插一两个短句。歌词朴实、生动,曲调高亢、明快②。米泉市倾力挖掘回族民间文化艺术(周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07-04米泉市采取多种措施抢救、收集、整理回族民间文化艺术取得明显成效。在3月24日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米泉市的作法受到了自治区音乐研究专家、民间艺术专家的好评。回族民间艺术包括“花儿、民间故事、谚语快板、杂话、歇后语回族地方词汇等多种形式,其中以“花儿最为有名,被称作“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艺术”。米泉是“花儿的故乡,回族民间艺术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年85岁的长山子镇马场湖村回族“花儿歌手韩生元就是回族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新疆花儿王。经他创作并演唱的“花儿”作品就有1000多首,仅曲调就有30余种。部分“花儿”还被翻译流传到日本。韩生元还被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并担任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像“花儿王韩生元一样,大多数回族民间艺术的艺人都是农民,大多年老多病。为弘扬民族文化,挖掘继承民间文化遗产,米泉市把挖掘、收集、整理回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2009-02-27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2009-02-27族民间文化艺术工作确定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点项目。市文化馆更是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拨专款、派专人、定期深入基层采风、录音、分类、加工、编辑出版,先后出版了《米泉回族“花儿500首》、《韩生元“花儿”专辑》、《米泉回族》等书。米泉市还非常关心回族民间艺人的生活,把他们当作宝贵财富,在抓紧收集曲目材料的同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2003年起,米泉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中拨出部分专款,每月给韩生元等一批有贡献的民间老艺人补助生活费200元。每逢传统节日,市、镇及文化馆的领导都带上慰问品登门看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强对后继人才的培养,通过老艺人带、请民间艺人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米泉市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少结合的回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每年,米泉市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回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队伍当中。在新疆民族民间艺术“花儿之乡长山子镇,逢年过节举办的大型“花儿演唱会,不仅在米泉很有影响,而且在西北五省也小有名气。每年的演唱会,宁夏、青海等地都会有歌手前来参赛。如今在米泉,“花儿”已不再是回族人的专利,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爱好者也加入到“花儿队伍中来。据不完全统计,米泉市仅“花儿”歌手就有300多名。为了更加系统地收集回族民间文化艺术,今年3月,米泉市文化馆专门把全市20多名老民间艺人集中在一起进行采风,同时还邀请在自治区艺术研究所、乌鲁木齐市文联工作的自治区知名民间艺术家周建国、赵国柱等协助工作,采取录音、录像、文字记录同时进行的办法,加快了挖掘、抢救、收集、整理工作。老艺人对这一作法也非常赞赏,他们表示:要尽所能把他们知道的、了解的民间艺术都留下来,使之发扬光大。目前,已收集到回族民间故事130个、谚语1500条、快板、杂话、歇后语2000条,八十年代以后新创作的“花儿500多首,回族地方词汇800多条。据了解,米泉市文化馆将对收集到的各类材料进一步分类整理,并将结集出版。周显伊犁州客运管理服务中心盛会。回族---花儿“花儿”又称“少年”,是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花儿”约产生于明代,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歌;有人认为它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花儿”按传唱地区网页快照第五届新疆国际旅游节6月启幕发布时间:2009-04-07由国家旅游局、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旅游局、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节将于6月26日在昌吉开幕。“新疆风情万里行——新疆国际旅游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三大节庆”活动之一,是国家旅游局重点支持的活动。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池重庆介绍说,本次旅游节将邀请欧美、日韩、东南亚、中亚等传统入境旅游客源输出国的各大国际旅行商和旅游批发商200家,同时邀请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主要客源地的国内旅行商、国内百强旅行商150家,30家国内外和新疆媒体前来参加,并实地考察我区旅游资源。据了解,本届国际旅游节以“魅力新疆、神奇昌吉”为主题,内容包括中外旅行商和百强旅行社洽谈推介及签约仪式、昌吉州和全疆精品旅游线路考察、“盛世华章”庭州文物展、旅游论坛等。还将举办首届玛纳斯赏玉文化节、昌吉花儿艺术节、2009第三届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吉木萨尔县北庭旅游文化节、瑶池王母蟠桃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来源:新疆新闻网中国新疆文化厅版权所有自治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巴州焉耆县永宁乡回族花儿歌舞(2003•3)注:除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维吾尔现代民间文学)和巴州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维吾尔民间歌谣)未被文化部命名外,其它16个县、乡(镇)均获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中:民间刺绣之乡2个,民族歌舞之乡9个,社火、秧歌之乡3个,农民画之乡2个,民间歌谣之乡1个,民间文学之乡1个。*MERGEFORMATINET现在位置:鄯善县人民政府网-鄯善新闻-焦点新闻“花儿”艺术传承中心项目落户鄯善县①时间:2008-9-817:57:08来源:鄯善县人民政府网供稿:县东巴扎乡马强责任编辑:李军福编辑:李建东点击次数:100【关闭】为进一步挽救“花儿”传统艺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鄯善县通过多方努力,经自治区批准,吐鲁番地区唯一的“花儿”艺术传承中心项目,于近日顺利落户于鄯善县东巴扎回族民族乡。“花儿”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区域传统艺术之一,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广为流行,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巴扎回族民族乡回族居民占人口总数的59%,由于多年来对老艺人的依赖,导致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流失,回族“花儿”的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艺术瑰宝正在逐渐枯萎。为拯救传统民族文化,鄯善县积极努力,全面启动了民俗文化的整理工作。鄯善县通过收集整理回族“花儿”曲目、组建花儿演唱队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花儿”艺术传承中心项目顺利落户东巴扎回族民族乡。目前,项目前期建设已开始,正在进行回族“花儿”艺术挖掘整理等准备工作。回族花儿②回族花儿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后传入昌吉,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花儿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一定格律,一般为4句一节,偶可押韵。昌吉一带流行的曲令有“河州大令”、“河州三令”、“白牡丹令”、“尕马儿令”、“大眼睛令”等,旧时花儿多在民间传唱,内容大都为颂扬爱情忠贞、惩恶扬善、反映人民疾苦。建国后受到重视,被搬上舞台,内容也更为丰富,除赞美爱情的外,以歌唱新生活、新气象的居多。近20年来,全州举办多次“花儿演唱会”,有关单位创作大型花儿剧。一些民间演唱家受到尊重与照顾,有关作品被挖掘与整理。①鄯善县人民政府网县东巴扎乡马强②新疆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回族花儿回族的舞蹈——跳花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07-07-11总浏览:331作者:来源:跳花儿亦可称花儿。系采用西北回族地区流行的山歌“花儿”及一种称作“八大光棍”的舞蹈形式的民间歌舞。“八大光棍”因最初是在一次群众社火活动中,由八个单身汉所跳,以后即将此舞传称八大光棍,并沿袭下来。这种舞步节奏明快,自如潇洒,以腿部动作屈伸起伏较大为特点,舞时一手托耳或背于腰后,另一手叉腰或左右侧摆动,情绪激动时便摇晃起头来,它一经与花儿音乐配合就更突出了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商项目|导服中心|人才招聘|旅游地图|广告咨询|联系我们|管理登陆版权所有哈密地区旅游局新ICP备05000888地址:哈密市天山西路2号邮编:839000电话:0902-698665069866516986655Email:hamitour@163.com网站维护:哈密在线网电话:0902—2236885回族②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大多是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从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省的渭南、西宁、临夏、固原、平凉等地迁来或被安置在焉耆地区。语言是由波斯语或阿拉伯语转为汉语的,文字也是由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到“小儿锦”文再转为汉文的。在使用汉语中还有一定区别,遗留了一些阿拉伯――波斯语词汇,还夹有大量的西北地区的方言如:“言传”(说话)、“法码”(厉害、漂亮)、“阿莫了”(怎么样)、“浪”(玩)等等。回民的生活习俗及饮食都讲究“清真”,用流水冲洗。喜食牛、羊、鸡、鱼,忌食猪肉。焉耆回民小吃以面食为多,品种丰富,全州有名。逢年过节或嫁娶喜庆待客,仍然做传统的菜肴“九碗三行子”席。喜喝茯砖茶、熏茶,茶中加糖、红枣、沙枣、葡萄干、杏仁、核桃仁、蜂蜜、果干、杏干、枸杞、桂圆等辅料。焉耆妇女一向有喜戴饰物的习惯,过去女孩五六岁就要扎耳朵眼,戴银丝耳环,买不起金银丝耳环的人家,就用茶叶棒涂清油塞住耳朵眼以防长严。焉耆回族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一个“经名”,称“小名”。如“阿舍尔”、①哈密地区旅游局②“而不都”、“闪穆”等。回族最重大节日是开斋节。开斋节清晨,回族男人要沐浴净身,穿新衣,熏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焉耆最有名的清真寺是县城西北角阿拉伯风格与中国传统宫殿特点相结合的高寺。焉耆花儿会相传天宫的仙女金萧和玉萧能歌善舞。有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她俩走出天宫巡视人间美景,看到西王母洗浴的人间瑶池博斯腾湖碧波荡漾,山下溪水叮咚,湖畔百花争艳,百鸟歌唱,不禁被奇景陶醉,放声歌唱起来,歌声在天山与昆仑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