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和优化,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特别是终身教育日益风行的今天,方法的学习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活动领域内从实践中或理论上把握对象,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等的总和。国家新课程改革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出发,把学会学习列入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首位,提出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让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并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无疑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学会学习原本就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校重视和教师落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教师认为,学会学习应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形成过程,只要积极的参与学习,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学习。这种观点虽然揭示了学会学习需要实践基础,但是学习方法的形成更需要必要的指导和引领。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见,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合理的学习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从很多角度进行,现仅介绍几种普通学习方法的指导。普通的学习方法指预习、听课、复习的基本方法。一、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自学教材,这是听好课的前提。在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知识是一个系统。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因而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应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联想、回忆。对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要大胆地质疑,提出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得长进”。对提出的问题,可用铅笔写在相关的教材空白处,以便进一步学习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字典是工具书的一种,是学生学习上不开口的“老师”。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通过查阅书籍及网页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课前交流讨论的方法。此时讨论的对2象是很广的,亲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学可以、老师也可以……只要确定对方对此也感兴趣就行。如讨论后仍有疑问就做好记录,以便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若是课堂上还未解决这一疑点时,下课及时询问教师。二、课堂学习指导课堂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学习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利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我们的教学就要限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凡是学生能看懂、能学会的,鼓励学生去看、去学,绝不多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就激励学生自己探索,绝不多操心;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绝不代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引导学生说,绝不多讲。1、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识字和写字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遵循的是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将了的学习方法,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此后可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①自主识字中的学法指导识字课复习、导入时,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猜谜语、编排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复习、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例如:出示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因为是刚刚学过的字,学生会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师既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匹’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个谜语是分析汉字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的(把“分析汉字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的”这句话用投影打出)。教师可继续出示谜语或顺口溜,让学生进行分析。老师: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故事、谜语、顺口溜等,这是识记字形的好方法,今天,我们也来编一编。(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任务)②合作识字中的学法指导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这时的学法指导就要落实在指导小组内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寸”、“取”二字。学生已经了解读音,主要的任务就是识记字形时。我们可在出示了这两个字后,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分析字形结构;加一加、减一减与熟字比较;根据字形编顺口溜,,“又拿来了一只耳,轻轻放在左边”、“十字脚尖前钩起,怀抱一点不放松”。然后,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分析占格位置,讨论怎样把字写好。最后,学生仿写,进行展示,并选取较典型的进行集体评议。3要学好、写好一个字,你们知道怎样去做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节)2、朗读感悟实验教材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能通过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因此,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质疑、讨论等进行探究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①抓词理句的学法指导朗读课文,感悟文本的情感,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重点品析、感悟。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词句,这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例如:教授《风娃娃》一课,布置小组合作学习5——7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作者怎样写风娃娃好心做坏事的。要求学生把自学要求简练的说一说,要抓住自学要求里最重要的词说,越简练越好。生:“作者是怎样写的?”师:“怎样写什么?”生:“怎样写风娃娃。”师:“写风娃娃的什么?”生:“好心做坏事。”师:“‘怎样’、‘风娃娃’、‘好心做坏事’这几个词哪个最重要?生:“好心做坏事。”师:下面我们就用抓重点词法学习5—7小节,你们知道怎样抓重点词吗?就是刚才我们抓自学要求中的重点词“好心做坏事”那样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自学要求的一步步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抓重点词法,使之再教学过程中进行,以有效的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②研究性阅读的学法指导新课程教程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较适合研究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即提炼主线,设计研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实训练点。现以《风娃娃》一文为例,来讨论研究性阅读的学法指导。在通读全文,理清线索后,直接进入文章最后一段。课件演示:伤心的风娃娃委屈地说:“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师:风娃娃很伤心,我们一起来帮它找一找原因吧。出示研读专题: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还责怪风娃娃呢?学法指导:我们怎么帮它呢?老师给大家提个醒,要想帮助风娃娃就得找到人们责怪它的原因。这原因你们得从课文中找,认真读课文,仔细研究,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找出原因的,把它画下来。你又是怎样想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可以一个人研究,也可以小组内研究。学生自由研读,找出人们责怪风娃娃的原因进行分析。学法指导渗透于与学生的亲切谈话之中,自然、巧妙,易于接受。4③表情朗读的方法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感情朗读的基础必须是具备一定的内心体验。体验越深,感悟越强,朗读也就越到位,越出色!可是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年代久远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类,与自己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的;古诗文类与自己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异的……孩子们的感悟暂时无法到位的文章,教师的情绪感染和恰如其分的示范就至关重要。我建议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采用师生之间互评互学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文时,教师表情范读(可夸张一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同学分析老师的范读有何特点。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评评老师读得好不好,为自己的看法说明理由;也可以自己说一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学生对老师范读的品评及教师的引导,渗透了表情朗读、感情朗读的方法指导。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表情朗读,(配乐美读、表演读、赛读、评价读……)在品评时,可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要鼓励学生有个性色彩的朗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致。三、复习指导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的重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样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基本的复习方法的指导方法:1.过度法——言传身教。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知识或初步掌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勉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这种“再多复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就是过度复习,或叫过度学习。心理学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任何学习都要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要注意“量”,就是时间和次数要适当,不是过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们教学十个生字,经过认读、书写、记忆,有五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叫适度,心理学家认为,过度复习不要漫无限制,而要适可而止。太少了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背诵一首诗歌,诵读第五遍刚好能背诵下来的话,再加两、三遍就行了;一个生字,抄写三遍刚好能记忆下来的话,多写一两遍就可以了。2.分散法——引导点拨。分散法主要运用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时对旧知识的回顾温习。关键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进行分散复习:一是复习的内容不算太多时,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个小时能复习完的内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复习两个小时。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阶段复习中,需要在七天内复习五次的话,可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再复习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复习。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别的复习内容。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复习的内容而定。复习新学的知识,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不能间隔得太长,太长就要遗忘,给复习增加困难。复习的时间要分散,5复习的内容要交叉,复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比如,把说的、读的、写的、算的、画的、记的互相结合起来,穿插进行。有时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选择的阐释,以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方法。3.归类法——生寻规律。比如,字的归类:①易读错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写错的字;④易用错的字;……。练习分段时,每阅读一篇课文,先回想老师是怎么分段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把类似的归在一起,从中可找出三种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时间变化顺序分段,如《将相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类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蝉》、《动物的游戏》等;三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环境的变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这样对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排队串线,便于重点突破,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防止机械重复,死记硬背。4.尝试回忆法——激励尝试。尝试回忆,即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回忆一遍。教师应在课末、单元末,有意识引领学生回忆新近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指导学生运用尝试回忆应与阅读教材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阅读;或回忆一段阅读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推进,小学教学的任务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教会学生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