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操作规范研究”(2015BAI04B06)第一作者:刘颖(1983.12),女,四川内江,博士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shanli25904130@163.com通迅作者:张勤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zhqinxiu@163.com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刘颖1胡浩2刘敏3张勤修1(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2.成都双流县中医院,四川成都双流县,6102003.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都江堰市611800)摘要目的:评价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试验库(CCTR)、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截至2009年)中有关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法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4.2.10对6篇RCT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并检验其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绘制漏斗图,用Meta分析法评价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临床试验文献6篇,高质量文献1篇,Meta分析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与对照组相比较,大多数穴位注射的药物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不同药物,不同穴位,疗效有所差别。所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普遍较低。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样本量较少,各类药物及穴位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高,不同药物及不同穴位同一指标不宜再次合并分析等多种局限性,故对这个结果应持客观态度。关键词:穴位注射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AMeta-analysisofTreatmentonAllergicRhinitiswithAcupointInjection【Abstract】Objective:Toreviewsystematicallywhetherthereareenoughexistingevidencesthatacupointinjectioniseffectiveinthetreatment.Methods:CochraneControlledTrialsRegister(CCTR)(mostrecentissue)、PubMedand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ChineseBiologicalMedicinedatabase(CBM)、WanFangdataandWeiPudatawerewidelyreferred.TheChinesejournalsrelatedto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操作规范研究”(2015BAI04B06)第一作者:刘颖(1983.12),女,四川内江,博士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shanli25904130@163.com通迅作者:张勤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zhqinxiu@163.comTCMduring2009weresearchedbyhand.UsingJadadmethodtovaluethequalitiesofthesepapersgainedfromthesedatabasesandthenanalysedandintegratedtheexperimentresaultsfrom6paper.Threeauthorsindependentlyassessedtrialqualitiesandextracteddatafromthese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s,theninputthemintotheMete-analysisbyRev.Men4.2.10.Results:6studieswereidentified.TheresultsofMete-analysisindicatedthatbetterefficacyoftreatmentbyacupointinjectioncombiningwestmedicineorChinesepatentmedicinethansinglewestmedicineisobviouslydemonstrated,andtheeffects,varyindifferentChinesemedicine.Themethodologicalqualitiesareconsideredlowinthesestudies.Conclusions:Basedontheaforementionedresults,conclusionscouldbedrawnastreatmentonARbyacupointinjectioncombiningwithwestmedicineismoreeffectivethanthatbywestmedicine.Despiteabundantcasesinvolved,defectsoflowqualitiesoftrialsexist.WecannotcombinethesameobservationofdifferentChineseMedicineanddifferentacupointtoanalysisbecauseofheterogeneity,soweshouldbeobjectiveforthoseresults.【Keywords】Acupointinjection;Alliergicrhinitis;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s;SystematicReview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以频繁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鼻粘膜苍白肿胀为主要特征。其全球平均发病率在10%~25%左右。我国针对中心城市人群的初步研究表明,平均发病率约为11.1%,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2]。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编写出版的变应性鼻炎指南文件“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强调AR为导致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3]。2008年ARIA最新版指南以及新近研究再一次强调,变应性鼻炎患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要疾病。由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均无理想的根治方法,其主要西医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免疫学治疗及手术治疗三种方法。其中,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操作规范研究”(2015BAI04B06)第一作者:刘颖(1983.12),女,四川内江,博士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shanli25904130@163.com通迅作者:张勤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zhqinxiu@163.com药物治疗多以抗组胺药物、膜保护剂、激素、等为主,虽对症状改善疗效较快,但是毒副作用大,停药后病情易迁延反复,且远期疗效不满意。穴位注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之一,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是把针刺与留置肌肉的药液对穴位的长时间的渗透和药物的功效、腧穴对疾病的特有效用结合在一起发挥效能,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现有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后,评价穴位注射是否能更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随机对照试验库(CCTR)、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题名加关键词,为增加文献敏感性,进行模糊检索。检索词包括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穴位注射、穴位、针灸、穴位封闭、中西医、中医、随机对照试验等为防漏检,我们于2010年2月21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手工检索了2009全年相关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针刺研究》、《新中医》、《四川中医》、《湖北中医杂志》、《中医杂志》、《江苏中医药》、《辽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10余种中文期刊。最后检索出符合纳入的文献1篇,与计算机检索结果纳入文献重复。1.2纳入标准1.2.1研究类型不管使用何种药物、采用药物剂量多少、取穴如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RCTs(采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排列、抛币法、抽签法等分组)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住院号、出生年月等分组),无论是否采用盲法均被纳入。语种为中、英文。1.2.2研究对象被临床确诊的变应性鼻炎,其诊断符合1991年顾之燕[4]、1997年海口会议[5]、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的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的诊断标准[6]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鼻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操作规范研究”(2015BAI04B06)第一作者:刘颖(1983.12),女,四川内江,博士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shanli25904130@163.com通迅作者:张勤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610072,E—mail:zhqinxiu@163.com鼽”诊断标准[7],且不受患者变应性鼻炎类型、年龄、性别及种族的限制。1.2.3干预措施以穴位注射为主要治疗手段,与西医基础治疗方法(激素、抗阻胺药、滴鼻剂、抗生素等)的对照比较。1.2.4疗效指标①临床总有效率: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推荐的记分方法:(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而Meta分析目前只能进行连续性变量和二分变量的合并分析,根据临床实际,将痊愈、显效、有效合并为有效,余为无效,对研究组间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和合并。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消失,鼻粘膜正常,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仍时常发作。1.3排除标准①除外急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窦炎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近期计划生育的适龄男女。③治疗期间不能坚持治疗或离开原发地点及环境者,或由于特定原因无法按时服药者。④无纳入指标的或无法获取资料的。⑤治疗组合并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中成药及其他有确切治疗作用的中医疗法。⑥排除基础治疗中包含针灸、穴位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