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姓名:肖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彭连港20070501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作者:肖非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磊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研究2009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性产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最高阶段。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最大化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不仅是我国农业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实质上就是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将我国农业发展中分散的资源以一种高效率的配置手段集结起来,发挥一种全新的“整合效应”与“规模效应”。农业产业化不仅表现在农业的装备和投入水平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农业的产出水平方面;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本身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农业的产前和产后关联活动过程中;不仅表现在农业的技术层面,还表现在农业的组织层面等等。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都把组织看作是除了劳动力、资本、土地之外的第四大生产要素。研究成果表明,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只要经过合理组织就能使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与核心。由于农业产业化有多种组织模式,具体用哪种组织模式,采用那种发展方式,对于一个地区的农业、农村及农民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不同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因而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呈现不同的形式。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并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三种形式,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2.期刊论文吴素霞.WuSuxia农业产业化的创新组织模式--企-政-农组织模式--以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组织模式为例-科技和产业2005,5(2)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其组织的模式及其创新和发展,是这个过程的必要的制度基础,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对发展农业产业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农业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公里创新和市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徐古镇农业产业化的创新组织模式一企-政-农组织模式出发,分析了它与公司+农户相比情况下的优越性,着重从政府职能、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3.学位论文姚秀霞烟台市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及创新研究2005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直在致力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沿海地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围绕实现千家万户农业与大市场的有机联结,大胆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烟台较早在全国提出了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了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其现有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本论文从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理论入手,以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调查、随机抽样、个案分析与总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分工协作理论、利益驱动理论对烟台市农业产业化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烟台市主要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场+农场工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银行+农户”进行比较并做了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烟台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创新经营体制,就是要建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或农户)”的“四位一体”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为进一步推动烟台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4.会议论文邱琼.刘树.王志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基于大兴区庞各庄镇乐平瓜果产销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2005“龙头企业+农户”是通过签订合约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约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农户按合约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按合约收购农产品。由于“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存在着契约关系不稳定的问题,有必要引入中介组织,形成新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类组织的引入有利于合作社对分散的农户进行监督和约束,弥补了原有组织的缺陷。本文分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的制度优势,并以大兴区庞各庄镇乐平瓜果产销有限公司为例,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进行论述。5.学位论文陈贻设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与机制研究1997该文首先从分析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指出了农业产业化对促进产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认为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农户与市场的联结,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要选准、扶持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千家万户的龙头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系统内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调节保障制度,形成经济共同体,是一体化中最基本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要通过具体的运转约束机制来实现.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6.期刊论文张明林.刘耀彬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效率比较:一个合作博弈分析思路-统计与决策2007,(21)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三种主要组织模式.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农业中介组织、农户在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中收益比公司+农户和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要高.该结论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我们一方面可以从公司+农户组织形式中契入中介组织,另一方面通过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农户组织形式与龙头企业对接.7.学位论文申雄长寿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2002文章首先对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通过分析产业的函义,把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定位为“农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经济、农业工业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关系进一步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较全面的认识,并指出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改造.然后在第二章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组成要素,并从法律形式、经营内容、产品经营过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农业产业化的几种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第三、四章是分析长寿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第五章对长寿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选择和优化问题,从产业经营对象、产业发育程度、现存组织模式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并就长寿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组织模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农业的市场化、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培育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经营的组织化水平等政策建议.8.期刊论文张雅静.洪传春.ZHANGYa-jing.HONGChuan-chun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巢湖为例-乡镇经济2008,24(8)文章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巢湖地区企业+农户型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基本状况,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构想并证明了其存在的可能性.最后,提出几点建议.9.学位论文吴桂芝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研究2007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或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只有把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将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业产业化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统一,通过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展开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并逐步促使外溢到加工、流通及其他领域的农业效益回归农业、农村和农民,从而最终达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目的。这种扶贫方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有尝试性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从理论上对农业产业化扶贫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说明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从实践上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贫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阐明研究农业产业化扶贫问题的背景和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可能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理论基础。界定了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相关概念;阐明了有关基础理论,包括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共同体理论等,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分析。在构建农业产业化扶贫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恩施州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动力因素在产业化扶贫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推进作用。第四章,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组织模式与利益联接机制。根据该州“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业主负责制”的基本经验,从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不同视角,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来探讨在政府引导下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第五章,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成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该州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为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奠定基础。第六章,完善恩施州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10.期刊论文解柠羽.唐文娟.张扬.XIENing-yu.TANGWen-juan.ZHANGYang美日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6)农业产业化道路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组织模式的合理选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主要借鉴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完善的美国和日本作为参照,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展方向的建议,指出在我国农村应普遍推行两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jltdzy),授权号:5299caa5-22f2-4d24-a733-9da200953d3e,下载时间:2010年6月27日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