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休闲象山实现旅游富民象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关定休闲象山的提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选择,而是象山海洋资源的特质性、区域位置的独特性、海洋文化的特色性决定的,是象山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和谐新象山的必然选择。象山旅游自1997年起步以来,充分依托“海洋、生态、文化”优势,坚持政府主导,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益促销,走出了一条具有象山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创建旅游强县、打造休闲象山”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旅游业态转型,全力打响休闲象山品牌,旅游经济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了新的跨越,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步入“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行列,是长三角重要的滨海休闲目的地。一、整合资源,合力推进,休闲象山品牌逐渐打响象山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至今已历时十余年。这些年来,象山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旅游富民战略,创业创新,合力兴旅,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2008年接待游客534万人2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52亿元。(一)强化政府主导模式,合力兴旅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旅游发展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旅游发展机制、旅游政策、旅游规划、项目推进、市场促销和行业管理等各项工作,形成了强势推进旅游开发的工作局面。政府的高起点规划,确保了象山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旅游主题形象不断强化,“一带四区六大基地”的旅游发展格局构筑成型。政府的大力度推进,确保了一批重点旅游产品的建成运营,提升了滨海休闲旅游的整体形象。政府的多渠道联动,吸引了各类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先后引进县外资金100多亿元。政府的全方位宣传,营造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合力兴旅良好氛围。(二)打造滨海休闲精品,旅游开发水平日益提高。按照“建精品、打品牌、塑形象”的要求,充分发挥象山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好“海”字招牌,积极策划“海”字号休闲产业,加快建设精品项目,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短短几年,已建成松兰山度假区、中国渔村、象山影视城、石浦渔港古城四大旅游景区,推进开发了半边山旅游度假区、心海度假村、风情渔港、东海铭城、太阳岛户外休闲体育运动等一批建设档次高、带动能力强、文化底蕴深的休闲旅游项目,创建了国家AAAA级景区3家和AAA级景区1家、省级休闲渔业基地32家及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乐特色村各1个。同时,积极谋划开发海钓、游艇、滨海体育休闲、汽车露营等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渔山国际海钓基地、中国渔文化之乡、“海鲜王国”等影响力不断扩大。去年,象山旅游旺季比往年提前近三个月,过夜游客同比增加了36%,连续七周蝉联“上海中短线出游排行榜”冠军,呈现游客吸引力增强、旅游旺季时间延长、过夜旅游者增多的良好局面。(三)凸显海洋文化特色,休闲旅游内涵日益丰富。坚持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以独特的海洋文化为依托,创新推出中国开渔节、“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海钓节、海鲜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打响“春踏沙滩夏海钓,秋看开渔冬品鲜”品牌。目前中国开渔节被列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节庆之一,荣膺2008年度全国节庆活动百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受关注节庆等称号。旅游节庆的成功举办不仅打响了象山的节庆品牌,吸引了游客,而且形成了以节促旅、文旅共荣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象山旅游文化品位。同时,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推出了德和根艺馆、陈汉章故居、茅洋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社会资源访问点,推动了城乡公共设施向旅游产品转化。(四)发挥综合带动作用,旅游富民效应日益显现。围绕“旅游富民”战略,大力实施旅游惠民工程,不断扩大旅游富民效应。以旅游开发提升区域影响力,聘请杨澜出任象山旅游形象大使,4开展“象山人游象山”、“百万浙江人游象山”、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活动,组团赴苏州、常州、南京等地宣传推介,扩大了象山的知名度。以旅游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直接刺激了零售、餐饮、娱乐、交通、通讯等产业的加速发展。去年以来,来象山旅游人均消费突破千元,“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占总消费的80%以上。以旅游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1.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3.1亿元。以旅游开发促进转产转业,通过转岗就业培训,引导农民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0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4万人,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二、创新理念,把握趋势,抢抓休闲旅游发展新机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象山的休闲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吃在象山、游在象山、闲在象山”的理念受到广泛推崇,已在长三角占据一席之地。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发展休闲旅游,建设休闲象山,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是建设休闲象山是象山的终极目标定位。休闲象山是长远定位,更是象山发展的最大潜力股。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使我县土地、港口、岸线等资源价值成倍增长,更好地把我县滨海资源特征融进产业资源要素。特别是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加工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激活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最5终实现旅游富民强县。二是建设休闲象山是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象山地处世界黄金海岸旅游资源线,与佛罗里达、墨西哥湾、夏威夷三大世界休闲胜地同处一线。同时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的组合优势,为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象山这一优势,在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也正是舟山、温州等周边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有利于象山休闲旅游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三是建设休闲象山是象山对宁波的最大贡献。象山不仅具有构建宁波城市个性不可或缺的独特品质,也有为都市居民提供了“吹海风、看海景、吃海鲜”的“天然游乐场”,是各地游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象山发展滨海休闲旅游,能够丰富区域旅游产品的形态和内涵,更好地弘扬海洋文化,提升宁波旅游形象。象山通过建设“宁波的后花园”,必将为推进“港桥海”联动,打造“东方商埠,时尚水都”做出更大贡献。旅游业作为一个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旅游产业链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休闲和度假向商务、会展、文化等各个领域延伸,涉及面广、带动力大、融合性强、开放度高。纵观国内外先进城市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把旅游强市作为一个主战略来推进,以旅游业的大提升推动综合竞争力的大提升。从象山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的有利条件6和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可谓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区位条件变化带来的机遇。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开通和象山港大桥的建设,我县的交通格局将发生历史性改变,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使象山从末端走向前台,成为宁波的都市新区。在大桥综合效应的带动下,象山纳入了上海、苏州两小时半交通圈和杭州、绍兴两小时至一小时半的交通圈,进入了宁波半小时、温台两小时交通圈,使象山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旅游的“同城时代”,从而使旅游业发展环境逐渐发生根本性改善。二是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机遇。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据有关预测届时客商和游客人数将突破7000万人,如果其中的1%前来象山旅游,那将是70万人的数量,如果能实现2%,数字将会达到140万人。这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规模,对象山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牵手世博、走进象山”也是当前摆在我县旅游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县积极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四年行动计划将主要从打造滨海休闲目的地的功能定位方面来全面提升休闲象山的品质内涵。三是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遇。旅游也好,休闲也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一种文化繁荣的特征,成为现代人享受时尚生活的一种重要标志和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市场空间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巨大。据调查,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7我国仍有92%的受访者今年有来象山旅游的意愿,其中沿海发达地区的居民旅游意愿更高。无论是从现状和基础还是从机遇和趋势来分析,象山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看好,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建成长三角最佳滨海休闲目的地。三、突出重点,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长三角滨海休闲目的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象山旅游发展总体思路是:围绕“创建旅游强县、打造休闲象山”的战略目标,整合和发挥我县海洋、生态、文化、区位等综合优势,扎实推进旅游品质提升四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休闲象山品牌,全力打造长三角最佳滨海休闲基地、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功能定位:休闲、度假、养生。积极推广休闲理念,大力发展娱乐、健身、文化等休闲产业,打造一流的休闲旅游吸引物,努力形成“商务在宁波、休闲到象山;休闲在杭州、体验到象山;创业在上海、不老到象山”的发展格局。——市场定位:长三角滨海旅游休闲目的地。积极应对象山港大桥建成后的“管道”效应,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打造安全、生态、高质、特色的长三角休闲目的地,努力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象山,努力使游人在象山停留更长的时间,努力使停留者在象山形成更多的消费。——形象定位:休闲象山,中国百里黄金海岸。坚持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营造特色,打响休闲象山品牌,强8化“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主题形象,使象山真正成为宁波的后花园、上海的后乐园、长三角的休闲地。——转型定位: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实现从旅游资源开发为主,逐渐向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城乡资源、产业资源等联动发展的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转型;从以观光型产品为主,逐渐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节事旅游、海鲜美食、康体疗养、商务会议等多元化产品互为支撑的旅游新型业态转型;从以旅游产品营销为主,逐渐向旅游目的地营销与区域联合营销并重的开放型旅游营销模式转型。按照以上要求,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全力推进重点休闲项目建设,形成海陆一体化的滨海旅游发展格局。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精心塑造百里黄金海岸休闲旅游带,着力完善松兰山休闲度假区、加快建设环石浦港休闲旅游区、积极启动大塘港生态影视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开发环象山港休闲旅游居住区,构建山海联动、海陆一体、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度假、文化体验、观光、美食、康体娱乐、休闲农业、商务、影视等八大休闲旅游产业,重点培育海钓、游艇、滨海体育休闲、汽车露营、海上游、环岛游等高端休闲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东海铭城、半边山度假区、太阳岛户外休闲体育运动、心海和白沙湾度假村等一批特色精品项目建设,加大9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形成以高端休闲旅游为引领、大众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态体系。(二)全力加强旅游品牌营销,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以上海世博会、象山港大桥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通过抓策划、抓谋划、抓设计,重点做好“推介、对接、合作”工作,强化象山旅游品牌营销。注重旅游宣传与推介,抓住杨澜出任象山旅游形象大使的机遇,发挥名人效应,精心策划象山旅游形象系列推荐活动。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大力开展世博营销,设立宁波象山旅游形象店,加大形象宣传、旅游服务、市场开拓、项目开发的接轨力度。深化区域合作,规划普陀—象山—奉化休闲旅游线路,打造“三地两佛一中心”的心灵之旅;启动甬之南“3+1”旅游区域合作,打造长三角黄金走廊。(三)全力提升综合开发水平,构筑旅游产业集群优势。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加速形成旅游产业的集群优势。精心策划针织名城游、水产园区游、根雕民俗游等项目,让游客领略象山的人文特色和产业特色。延伸旅游产品链、服务链和经营链,着力构筑“吃象山海鲜、住滨海酒店、行生态通道、游黄金海岸、购象山海珍、娱海洋文化”的产业链条。继续做好以节促旅、文旅结合文章,筹建大型海洋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一批富有浓厚象山海洋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精品。加强旅游教育、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