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2.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2.布置展览台。教学过程:活动一:参观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小结。活动二:筹办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1.学生讨论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提示:(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作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3.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教学重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平时见过哪些鸟?二、学习新课:A、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过程: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B.鸟喙与取食活动过程: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典型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C、小结: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D、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1.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2.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观察书中的图片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3.小组讨论: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类别包括的成员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2.活动:摸脊柱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有一节一节的骨头)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四、猜一猜: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五、作业: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二、区分更多的动物:1.小组研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2.小组汇报结果3.小组讨论: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4.将书中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三、阅读科学在线四、作业: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板书设计:种类繁多的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5.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6.生活中的真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3)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三、食物发霉: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7.宝贵的生物资源教学目的:(1)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2)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教学重点:能设计可以表现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写一份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倡议书教学过程:一、导入:1.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共同构成生命世界,正是依赖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人类才能够生存。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生物资源?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2.观察书中设计实例提问: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3.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4.阅读科学在线三、生物资源的保护:1.感受我国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