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村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学案拟用时间(3.25—3.27)主备人:付环参备人:陈学英邱化杰王庆禄李丽使用人: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脉落、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2、过程与方法: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重点理清文章脉落、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概括主要事件。学习难点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爱国情怀。学习过程备注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写作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初读标疑:温馨提示: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疑难字词,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小试牛刀:(这些字音、词义是老师希望你掌握的)1、注音:烂熳()绯()红匿()名诘()责不逊()驿()站畸()形杳()无消息解剖()瞥()见深恶()痛绝2、解词:①标致:②模糊③落第:④不逊:⑤匿名:⑥诘责:⑦凄然:2⑧油光可鉴:⑨抑扬顿挫:⑩杳无消息:3、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学习•研讨4、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第三部分(第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5、填写下表就能了解课文内容,别忘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地点(注明起止段)简要概括事件深入研讨1、哪几件事在写藤野先生?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你能看出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吗?32、哪几件事没写藤野先生?和藤野先生有关吗?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4、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6、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7、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拓展训练: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季羡林我认识老舍先生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有一年暑假,我的同学李长之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4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中国人民苦斗了一百多年,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我在当时所谓故都又会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圣陶老先生、吕叔湘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4分)地道:鼎尝一脔: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事。(4分)答:3、从全文看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4、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思想感情怎样?(3分)5、看下面一段演讲词,邹韬奋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1936年10月19日,邹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只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课堂小结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课堂检测:(见活页)5参考答案:复读感知温馨提示:填写下表就能了解课文内容,别忘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地点(注明起止段)简要概括事件东京(1—3)清国留学生赏樱花清国留学生学跳舞仙台(4—35)去仙台途径的日暮里、水户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相识填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生相别中国(36—38)装订、收藏讲义挂照相多写文章三、细读探究1、哪几件事在写藤野先生?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你能看出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吗?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典型事件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求实精神2、哪几件事没写藤野先生?和藤野先生有关吗?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见藤野先生的缘由去仙台途径的日暮里、水户——学医的动机线索:鲁迅的爱国情感在仙台受到优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6A、“匿名信事件”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B、“看电影事件”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呜呼,无法可想。”——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4分)地道:完全限于某一特定音乐风格之内的;未经润色的。鼎尝一脔:指从一些小事中认识事物的精髓。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事。(4分)答:①山十年代初,我陪老舍先生吃饭②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建议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从全文看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先老舍生的为人: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爱交朋友,品德高尚的文学家,语言大师。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思想感情怎样?(3分)答:尊重,欣赏,敬佩,赞叹他“光如日月,巍如山斗”5.看下面一段演讲词,邹韬奋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1936年10月19日,邹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只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7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答:表达了鲁迅先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同时批判那些不战而屈的弱者,赞扬鲁迅先生在恶劣环境下,战斗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