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商务概论INTRODUCTIONOFELECTRONICBUSINESS2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3学习目标熟悉商务与商务活动的内涵;理解传统商务及其局限性;了解EDI的产生与运作原理;熟悉电子商务的由来;掌握电子商务的含义、内涵、流程。4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商务与商务活动第二节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第三节EDI与电子商务第四节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五节电子商务带来的变革第六节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结构分析5第三节EDI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EDI及其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6一、电子商务的产生基于EDI的电子商务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1995年)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阶段(1995以后)移动电子商务阶段基于EDI的电子商务INTERNET电子商务阶段移动电子商务传统商务71.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1)酝酿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EFT-〉家庭银行-〉EDI技术的开发197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AA)开发联网订票系统—SABRE电子资金交换(EFT):各银行间采用安全的专用网络进行资金交换和电子支付。家庭银行:客户通过电话查询帐户余额、划款、付帐等。电子数据交换(EDI):将组织内部及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文档和信息,以直接读取的结构化的信息形式通过专用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输。70年代末和80年代——兴起“无纸贸易”热潮90年代——电子商务出现并发展8(2)迅速膨胀阶段1996年12月,联合国颁布《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及其颁布指南》。1997年4月,欧盟提出“欧盟电子商务行动方案”,美国政府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文件。1998年10月,经合组织在渥太华召开电子商务的专题讨论会,推出了《全球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此次会议是迈向全球电子商务的里程碑。1998年,IBM、HP等公司宣布为“电子商务年”。各国政府相继推出各种鼓励政策。9(3)稳步发展阶段2001年5月,联合国促进贸易暨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与结构化信息标准发展组织(OASIS)正式批准了ebXML(ElectronicBusinesseXtensileMarkupLanguage)标准。ebXML支持一个全球化的电子市场,它使得任意规模的企业通过交换基于XML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地接洽和处理生意。2001年11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发表《2001年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作序。2002年1月24日,联合国第56届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字示范法》。102.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普及和成熟信用卡的普及应用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政府的支持与推动11二、EDI及其应用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EDI的产生EDI的概念EDI系统的组成EDI特点、使用范围及优势传统EDI存在的问题12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单证和文件交换数量激增;平均一笔生意需要30-40份纸面单证纸面文件存在的缺点: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易出错、成本高,传递慢、重复处理等;商业纸面文件的传递和处理速度成为贸易和企业竞争的瓶颈问题1.EDI的产生13产生EDI在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商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人工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70%是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EDI应运而生。142.EDI的概念中文名称:电子数据交换英文名称: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写:EDI电子数据交换(EDI):参加商业运作的双方或多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商业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在参与方计算机之间所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15对EDI的进一步解释:(1)EDI是计算机系统之间所进行的电子信息传输。(2)EDI是标准格式和结构化的电子数据的交换。(3)EDI是由发送和接收者所达成一致的标准和结构所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4)EDI是由计算机自动读取而无需人工干预的电子数据交换。(5)EDI是为了满足商业用途的电子数据交换。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163.EDI系统的组成三要素: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EDI软件: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原有文件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平面文件EDI标准格式EDI交换中心信箱EDI标准格式翻译软件平面文件转换软件原有文件17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都不通过INTERNET,而是通过租用的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实现,这类专用的网络被称为VAN(Value-AddleNetwork,增值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但随着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费用更低、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其已表现出替代VAN而成为EDI的硬件载体的趋势,因此有人把通过INTERNET实现的EDI直接叫做INTERNETEDI。18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EDI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定数据库的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文件时,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的信息,必须把它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才能进行传输。19EDI软件主要包括:转换软件(Mapper):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file),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文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或将接收到的EDI标准格式翻译成平面文件。通信软件: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再送到EDI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Mailbox),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回。EDI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局曾制订了一个称为X12的标准,用于美国国内。1987年联合国主持制订了一个有关行政、商业及交通运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即国际标准--UN/EDIFACT(UN/EDI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ation)。1997年,X12被吸收到EDIFACT,使国际间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了现实。20EDI示意图214.EDI特点、使用范围及优势EDI特点使用对象:不同组织一般传送业务资料(发票、定单等)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尽量避免人工操作介入与E-mail的区别在于不需人工辨认、判断EDI使用范围进出口商、运输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商检、银行等部门使用EDI的优势降低纸张使用成本25%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库存费用23%减少错误数据处理30%节省人员费用其他传统EDI存在的问题:美国只有5%企业使用EDI,主要集中在大企业22三、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三、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发展的两个阶段:60年代—90年代:基于EDI的电子商务90年代以来: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商务Internet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23电子商务巨人—亚马逊从1994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联网之外的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进入到这个王国,因此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网络新贵亚马逊(Amazon.com)网上书店的营业收入从1996年的1580万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4亿美元。241994年,贝索斯无意中注意到当时还不算普及的因特网却有着无以伦比的扩张速度—3000%,这给贝索斯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引发了他对网络商机的思索。美国发达的邮购业务具有的商家与消费者无需见面的特征,“从厂门到家门”的销售同样是网络可以实现的,这一项认知促使贝索斯成了在虚拟空间的在线销售领域跑马圈地的第一人,成就了“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Amazon.com商机的选择为Amazon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贝索斯推出网上书店恰逢其时,作为先驱吸引了广泛的注意力和大量的客户25www.Amazon.com,这个1995年7月正式推出的以在线售书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西雅图一户住宅的车库里起步的Amazon拥有涵盖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310万的顾客,1999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股票市值由推出时的9美元一路攀升,最高曾达到每股325美元;作为“网上书店”的创办者,35岁的贝索斯(Bezos)则获得了《时代》周刊1999年“本年度封面人物”桂冠。以Amazon的成立为标志:1994年被称为美国的“电子商务元年”,贝索斯被誉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首席预言家”26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直销模式而闻名的美国戴尔(Dell)公司1998年5月的在线销售额高达500万美元,2000年在线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戴尔(Dell)--网络直销27eBay公司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对个人的拍卖网站,这个跳蚤市场199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1亿美元。象这样的营业性网站已从1995年的2000个急升为1998年的42.4万个。eBay-网上拍卖C2C28互联网的发展全世界上网人数的变化年份上网人数19962800万19974000万19985700万19998000万20001.02亿2002年6亿2012年25亿被誉为“英特尔之父”的VintCerf5年前曾预测,到2003年全球将会有1亿英特网用户,然而,因特网的发展事实让他跌破眼镜。292009.12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30中国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的发展(www.cnnic.net.cn)6800591045803370265022501690890400210117.5620200040006000800097.1098.799.199.700.100.701.101.702.102.703.103.7上网用户总数31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32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33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长34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35中国网民结构互联网应用:四类应用总体稳步增长即时通信覆盖率82.9%增长率+12.7%博客空间覆盖率66.1%增长率+17.1%微博覆盖率54.7%增长率+23.5%社交网站覆盖率48.8%增长率+12.6%电子邮件覆盖率44.5%增长率+2.0%论坛/BBS覆盖率26.5%增长率+3.2%搜索引擎覆盖率80.0%增长率+10.7%网络音乐覆盖率77.3%增长率+13.0%网络视频覆盖率65.9%增长率+14.3%网络游戏覆盖率59.5%增长率+3.5%网络文学覆盖率41.4%增长率+15.2%网络购物覆盖率42.9%增长率+24.8%网上银行覆盖率39.3%增长率+33.2%网上支付覆盖率39.1%增长率+32.3%旅行预订覆盖率19.8%增长率+165.4%团购覆盖率14.8%增长率+28.8%网络炒股覆盖率6.1%增长率-14.5%备注:网民规模年2011~2012增长率为10%;互联网应用增长率低于10%的用绿色标识,高于的用黄色标识搜索引擎信息获取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入口式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率自2010年后保持在80%左右水平,稳居互联网第二应用之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