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腐败现象摘要:“十八大”之后,我国加大力度严查腐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腐败已成为我国社会最大的危险,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都造成很大破坏和削弱。本文首先从政治学的角度,对腐败的概念和原因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三个根本原因,并对其危害性进行了阐述,最后说明了当前社会打击腐败应当采取的措施方法。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寻求对我国当前反腐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关键词:政治学反腐原因方法2016年,我国中纪委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833件,处理656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037人。据中纪委统计,八项规定出台三年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万余起,处理人数13万余人。截至2016年12月15日,已有郭伯雄、周本顺等20多个省部级以上干部落马。至此,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超过120个1。应当说,我国反腐工作的方向已经越发清晰,反腐“红利”也越发突出。通过严厉查处减少腐败存量,通过制度建设堵住腐败增量和变量,反腐行动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那么,究竟如何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政治权力的腐败现象及其危害性,如何才能有效打击和避免政治腐败呢?一、政治权利腐败的原因从政治学角度看,腐败其实是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在各自的私利驱使下,共同改变公众权力性质,使公众权力蜕化成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关于腐败的根源,国内外学者曾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认识,归纳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2。长期以来,中国监督体制中缺了重要一环,即被西主称之为监督利剑的“舆论监督”,美国“水门事件”、“尼克松事件”等都是被新闻界抖出来的,从而引发民众关注,最终在民众压力下得到公1根据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发布的数据胡鞍钢主编,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2-21平、公正的解决。在中国很缺乏这种有效的舆论监督,没有《新闻法》来维护实施舆论监督者的合法权力,发表文章全需要被审核,新闻内容大多是赞歌式的;二是改革以来,我国政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党和政府内部利益化与利益分化3;由于公共部门在政治结构中处于强势地位,在政府运作或社会管理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权力,在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之在行使权力、制定政策时,往往有过分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有些掌握了一定物质资源的利益群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也往往利用手中的财富去收买、贿赂国家公职人员,从而诱发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现象,导致权力腐败。腐败的结果是造成政府工作效率下降,各种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政府的公信力不断下降,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日趋紧张。三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腐败活动能够异常活跃。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小到村官,大到中央领导,他们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一的权利。如果资本与政治权力同时掌握且监管薄弱的话,贪污成片,腐败成堆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权力不管大小,任何权力不受制约,都可能变成可怕的怪兽,政治权力如此,资本权力亦如此;公权力不受制约会腐败,资本不受制约,也可能会残忍无道地侵害劳动力。企业家掌握经济权力,自然也有滥用权力的倾向,如果不加监督和制约,就会导致经济权力的绝对腐败。二、腐败的危害认识了腐败的本质和产生的根源,我们就可以发现腐败对于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和弘扬廉政工作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曾谈到:“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4可见,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工作,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是危国秧民的祸根,具有以下危害:首先是动摇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腐败削弱乃至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共3://media.china.com.cn/cmsp/2016-03-08/657727.html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然而,腐败是腐败分子对人民利益的非法占有,是离间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焦点问题。尽管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但其所作所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腐败的滋长和蔓延。必然会使党的形象扭曲,威信下降,直到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其次是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腐败行为不但严重降低国家和政府的声誉,而且直接影响国家机关行政职能的正常行使。少数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利用特权大搞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采取种种办法影响政府行政行为,甚至操纵政府决策,使政府失去公正性,必然导致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第三是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造成的社会种种不公,极大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良好风气,挥霍了大量社会财富。当前许多重大事故背后往往都有腐败的影子,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成为目前社会矛盾激化、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其次,诺贝尔获奖者缪尔达尔就曾提出一个国家之所以政治权利腐败泛滥,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政治权力腐败已经在社会上成为一种“人人习以为常的文化”。概括来说就是政治腐败已成为人人都要适应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成为社会中一种被人们默认的价值观念。当这种认同和观念形成时,实际上是非常可悲的。然而在我国政治腐败已经开始出现“民俗化”倾向,有论客居然提出了“适度腐败”、“腐败容忍度”之类的说法,企图将这种倾向正当化。但令人尚可欣慰的是,这一言论当即在网络世界遭到了猛烈抨击。可见中国民众对腐败之痛切几乎“零容忍”。三、打击腐败的措施对于腐败现象的蔓延,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其复杂根源与巨大危害,那么就应采取正确措施对症下药。中国历史上力图以严刑峻法来解决官场腐败的制度设定,根本不乏先例,典型者如明朝早期用过的“重典”:枉法赃八十贯,论绞;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尽管如此,明朝官员的腐败,最终还是非常普遍和公开。由此可见,严刑峻法仍不足以扑灭腐败,应当健全各项制度,不仅需要治标,更应治本,提高民众民主意识,真正做到“标本兼治”。一是深化改革,尽快完成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使经济活动市场化,尽力削弱或消除权力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做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确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恰当位置,配置合理的政府职能,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服务。二是加强法制建设。首先必须制定各种反腐败的法律,建立和完善立体的、多方位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不给有贪欲者留有模糊、疏漏等可趁之机。三是完善监督体制。加强媒体以及舆论监督力度,让更多的人参加到监督行列。腐败是权力的异化,绝对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强化监督机制是反腐败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手段.参考书目:1、胡鞍钢主编,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2-21。2、俞可平。权力政治与公共权益-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145-154。3、金鑫、徐小平。中国问题报告: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49。4、李文生。腐败防治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5、欧阳逸飞。问题官员[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2月。6、金太军等著。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