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美人》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人的相关情况,知道其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理解“愁”的内涵。(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诵读词句,分析鉴赏,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体会本词艺术特色。3.情感价值目标知人论世,深刻地体会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难点】1、提高词的鉴赏能力2、拓展、迁移、探究【知识链接】(一)词牌来源唐代教坊曲,因初咏项羽的宠妃虞姬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同时因李煜填写这首词中的名句,又常称“一江春水”。此外,还有称“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的。(二)介绍李煜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过了两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2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现存词四十四首,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四)背景介绍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从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中走了出来。契丹,他求过了。佛,他拜过了,他仍逃脱不了亡国的命运。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而此曲触怒了宋太宗,被赐予毒酒毒死。三、【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背诵虞美人全班齐诵(二)诵读感知1、自由诵读,找出词中的情感基调。2、你如何理解这种情感?3(二)分析鉴赏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讨论:“只是朱颜改”,改的只是朱颜吗?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三)拓展练习比较阅读: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的共同体验?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