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系列讲座发布人:安鹏宇发布时间:2001-03-1809:08:00浏览次数:323前言:学校应该教什么?全世界都在争论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只有把学习过程本身作为认知对象,进行自我感知、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馈、自我评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意识不到这个过程的积极作用,就难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常说:要好好学习!那么怎样才叫好好学习?我们现在有不少同学一个劲的耗费时间、挑灯夜战,大量做习题,闭门苦读,死记硬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吗?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学习这一活动,本身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会一次完成,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不断加深的过程。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就必须研究和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和掌握学习规律。这样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武汉师范学院黎世法教授,80年代,通过对武汉地区43所学校10350名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八环节学习法,组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学习方法体系。下面就按照这八个环节,分别谈谈如何学习和掌握这一科学的学习方法。八环节学习法:(1)制定计划——(2)课前预习——(3)专心上课——(4)及时复习——(5)独立作业——(6)认真改错——(7)系统小结——(8)课外学习四轮学习法:(《四轮学习方略》聂立珂)(1)预习,查出障碍。——(2)听课,破除障碍。——(3)复习,扫除障碍。——(4)作业,学会应用。作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思考,可能是最重要的思考,这关系到我们怎样学习。第一讲制定计划人的一生都应在计划中度过。国家搞经济建设需要有一个国民经济计划,我国每五年都要制定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家庭过日子也应有一个计划,我们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人的一生是很短崭的,初中学生就应有一个大概目标了,想一想自己的一生干点什么。当你有了大目标时再给自己相对制定一个中短期目标,三年、五年之内干什么?这一年里我干什么?排出一个基本上能实现的日程表,让自己的每天、每个小时都不虚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一个好老师总是在不断鼓励学生设定他们自己的目标,计划他们自己的未来。(一)为什么要制定计划?许多学生认为,怎样学习是老师的事。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不知道学习还应有计划。老师的教学过程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的,很难照顾到个别,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的老师也让学生定计划,但把计划交给老师就完事了,没起什么作用,说明同学们对制定计划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于提高学习质量,明确学习目的,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有着重要意义。(二)制定计划的主要作用1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二是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上课、完成作业、消化当天所学新知识。一般受老师支配、控制,大部分同学能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自由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后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如自习课、早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等。由于没有计划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什么、做什么,时间白白浪费了,许多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是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拉开了距离,出现了明显差距。有人问达尔文你身体这样衰弱,且常有病,为什么还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呢?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鲁迅说:“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如何利用自由学习时间?主要做三件事:(1)补课,查漏补缺。(2)巩固新知识。以复习为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3)预习、扩大知识面。或预习、或学习课外知识,提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绩差的同学,可以以补课为主。中等成绩的同学,可以以巩固新知识为主。成绩好的同学,以提高为主。2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按计划执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否严格、认真地执行计划。在执行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干扰、诱惑,这既是对我们学习意志的培养和锻炼,又是对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长期坚持按计划学习,就会使学习过程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这对提高学习成绩是会非常明显的。(三)计划种类:从内容上:预习计划;补课计划;复习计划;课外学习计划;一日学习生活计划。从时间上:学年总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四)计划内容:1学习目的、目标。2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目标所要学习的详细内容。(要有明确的量化目标)3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所作的时间安排。4保证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五)制定学习计划的注意事项1明确目标,自觉制定学习计划。有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是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自己并不考虑计划中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了应付“差事”,这样的计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制定计划首先要认真思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把具体目标写出来,过一段时间再来核对,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你会为自己拥有的潜能而骄傲。2订计划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情况、学习环境、薄弱学科、薄弱环节都不一样。因此,计划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才能有效,照抄别人的计划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有的人喜欢晚上学习,有的人喜欢早上学习;有的人喜欢独自一人阅读,而有的人在群体中学的更好;有的人喜欢坐在椅子里学习,而有的人则喜欢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3注意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科学性看:要使计划符合用脑科学,符合科学规律,符合生理心理活动规律。(1)完整时间,应安排自己不太喜欢或自己觉得学习枯燥、困难的科目。零星时间安排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要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所需时间,弱项应多安排一些时间,要从微观上计划,目标分配的越精细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2)文理科要交替学习,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如历史和政治不应集中在一起学。(3)把有关的记忆性学习任务安排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背记。例如安排在清晨或睡觉前一段时间,效果好、记得牢。变换学习方式和内容可以使大脑皮层某个部位由抑制转为兴奋,从而解除神经细胞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4)一般学习一门功课的时间应在一小时左右为宜,换另一门功课时休息10-15分钟。(5)学会根据心情和大脑状态安排学习内容。一般来说,人在心情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效率较低,这时可安排比较容易的科目或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心情或大脑状态好转后,再学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这叫“因境而学”。从可行性看:计划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自己做不到的计划。(1)学习计划要长短结合,先制定一个长远计划,据此再确定一个短期安排来促使长计划的实现,就是要把一学期、一学年的计划落实到每一周、每一天的计划中去。(2)制定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除学习外,还要给文体活动、睡眠等以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要富于变化,各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才是有效学习的基础。(3)计划不应订的太满、太死。要留有机动时间,便于调整计划。(4)个人计划要与老师教学协调起来,不能与老师的教学相冲突。4注意效果,及时调整。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成不变,在执行中总会有考虑不周需要调整的地方。一旦发现漏洞或不可行之处,就要及时调整,使学习计划更符合实际情况。5磨炼意志,严格执行。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成功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制定计划是一回事,能否按计划执行是另一回事。对于学习意志薄弱的同学、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更要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严格按计划学习。每天到规定的时间就要开始相应科目的学习,排除各种干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1)坐下后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学习。(2)到规定的时间马上停止现在的学习内容,干所安排的其它内容。(3)学习桌上不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受干扰。(4)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可进入休息或自我奖励。(5)学习时良好的心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学习前可用3分钟放松一下,想一想自己以前遇到的高兴事,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这样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6)也可以让家长帮助和监督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第二讲课前预习学习如同作战,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有认真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不重视课前预习或不会预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1)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没关系。(2)作业多,没时间预习。(3)预习太麻烦,太浪费时间。(4)预习就是把书看一遍,没多少用,还不如多做些题。(5)想预习,但不会预习。(6)预习还不如不预习,预习后觉得自己已会了,上课反而不注意听讲了。以上种种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预习的作用缺乏认识,没有搞清楚预习与上课、作业的关系。二是缺少预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会预习。那么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预习的作用:1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便于把握课堂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提高听课的兴趣和注意力。(会听课)有的同学听课效果不好,关键是处于一种被动听课状态。表现在:(1)不知道这一节课究竟要学哪些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哪些懂,哪些不懂?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哪些知识要背记,哪些知识要会运用?心中无数。(2)只能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听什么。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自己在笔记本上就记什么。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3)讲课中,老师讲的知识,有的同学没听懂,但来不及“想”,老师又讲下边的内容了。(4)有的同学似懂非懂,跟着听讲,知识衔接不上,越听越糊涂,索性不听了,思想开“小差”,听课的兴趣越来越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听课处于一种被动“听”的状态,很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课前有预习,听课时就会处于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因为通过预习,对课堂所讲内容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老师要讲什么,这节课内容自己哪些会,哪些不会,已经比较清楚,很自然地就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或把握不准的内容,听一听老师是如何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旦听懂,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伴之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情感、注意力处于一种良好状态,长此以往,学习必然会有大的进步。2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同学们独立思维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会思考)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一步步教,学生一步步学,老师是为了把学生“教会”。因此,教学仅仅停留在老师将结论、即老师思维的结果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则满足于记住,背过老师教的结论,即满足于“学会”。而不敢、不想或根本不知道要在“会学”上下功夫。这也正是部分同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的增多,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现代生理解剖学的成果,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认知(感觉、观察力)(2)记忆(记忆力)(3)思维(思维力)(4)想象(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开发大脑的记忆能力,对其它几项功能则注意的很不够,而课前预习是开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依赖于老师,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思维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有两个意义:一是可以改变你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更主动、更有效。二是培养了自学能力,为今后个人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预习的种类根据自由学习时间和本人的学习能力强弱,可采用不同方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