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旅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物质形态层次,包括民族历中遗存及遗迹、民居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工艺品等。•精神形态层次,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行为形态层次,包括民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制度形态层次,包括宗教制度、宗族制度、道德及约定俗成的规范等。•脆弱性。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剥蚀下,在社会加速发展和信息一体化的挑战下,显得十分脆弱。恶劣的自然条件、闭塞的地理环境,阻塞了民族文化的交流,造成了文化横向传播的困难。•多样性。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民族文化的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民族文化的精神形态、行为形态及制度形态中。•不平衡性。西部的40多个民族,信仰差异大,横向文化传播困难,又缺乏国际文化、现代文化背景,民族文化的后天创造力受到制约,加之民族文化的先天性差异,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动态性。西部各个民族的文化多是一元的,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排斥性。但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尤其是近年来,随民族地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随信息革命的深入,不同民族文化在走向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碰撞,使原本相对稳定的民族文化生态走向动荡,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层次性。民族文化生态是有层次性的,它既有核心也有外延,在发散与集聚中它们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整体西部旅游对民族文化生态的冲击•对于民族文化中的某些与现代文化相悖的落后部分,我们应毫不客气地予以摒弃;对于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变迁则应给予相应的扶持,这是对待民族文化生态应有的态度,也是对待少数民族自我发展应有的态度。西部旅游对民文化生态的改良•文化多依附于经济而存在,贫困的经济会带来贫困的文化,二者之间长时间的恶性循环,侵蚀着传统文化生态。这种由人类学家刘易斯提出来的物质贫困造成文化贫困的观点,在西部地区有相当的体现,如果一个地区在经济上长期落后,便会使这个地区的文化缺乏生命力,同时也使得这种文化在全国文化中缺乏影响力。这种观点虽有经济决定论的色彩,但这并不妨碍其确切性,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和当今的以发达地区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格局的形成无不证明着经济实力对于文化的重大影响。•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民族交往的增加,在打磨民族文化个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事实上,任何社会就其本质和内在属性而言都不能是同质积累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活力永存,就必须与其他文化相接触,必须从不断变化的民族社会实际中吸取鲜活的异质营养。此外,随世界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任何民族想完全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而闭关自守都是不可能的。要想保持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良性运转,就必须在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去吸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及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然后在这些外族文化的横向冲击下,不断的激活自身内在的生命机制,从而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改良应该是各民族的主动行为。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人[4],只有让其明了民族文化旅游中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并落实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政策;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民族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觉意识,使他们主动去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促使各少数民族主动去维护并改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使改良后的民族文化为本民族所接受,才能使该民族文化得到真正继承与弘扬。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外界亦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以保证民族文化改良的方向是进化的方向。•西部旅游对西部的民族文化生态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这种挑战、这种机遇,关系到了各民族未来的稳定和全社会的安定。千万不要在开发西部、发展西部旅游的过程中,出现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经济价值,在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损害民族文化的现象。谢谢大家!杜洪民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