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1、在先秦时期,“史官”就是“史”字最初的含义2、“史”字第二个含义是“史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的,在三国之前用“史记”来表示“史书”的含义。3、盛唐时期出现“史”的含义是“史事”之义。4、“史”含义真正的丰富起来是在明清时期。5、我国史学史意识的产生从比较明确的意识上看班彪是第一人。6、我国史学史的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提出来的。7、史学概念比较早的明确提出开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8、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提出中国史学史应该把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趋势作为史学史的研究对象。9、史学史研究的任务:A、清理史学遗产,这是史学史的基本工作。B、阐明史学的演进过程。C、揭示史学的发展规律,这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任务。10、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观、史学思潮、史学评论、历史编纂学、官方的修史制度、史家的史学活动。11、史学史学科的独特特点:A、史学史是紧密联系于历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上。B、认识体系的完整性。1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人?答: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率先提出“史学史是一科文化专史”并概括的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两千年经过的大致情况,成为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并就怎样研究和撰写中国史学史的问题发表了具体的创造性见解。在《史学史的作法》这篇文章中,他提出把史学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研讨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提出中国史学史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趋势等内容,从而为中国史学史额研究和撰述写下了开创性的一页,成为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人。13、中国史学史的分期标准A、以史学质的变化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陈光荣、吕美泉。B、单纯以史学思想为标准,以史书体裁为标志,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彭中德。C、以史学本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仓修良、瞿林东、王树民。D、以史学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齐思和、李宗邺、邓子美、刘节、陶炳、高国抗、宋衍中。E、以社会形态的演变作为社会分期的标准,代表人物有陈千军、尹达、周春元。F、以历史朝代的自然阶段作为主要依据,以著名史书、史家作为主要的标志来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贺昌群、张孟伦。G、以综合考察史学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白寿彝、施丁、陈其泰、许凌云、张家璠。14、判断:由吴泽、杨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式第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国史学史的工具书。15、判断:至少在商朝就出现了史官。16、史官基本职责是记事、掌管文书、档案17、判断:夏商时期的史官是史巫合一的特点,绝对分离是在秦汉以后,史官与巫官开始分职是在西周。18、判断:在三国魏明帝时期设置了专门编辑国史的史官,叫做著作郎,在东晋时期改叫大著作,后增设了左著作郎。19、判断:司马迁之后,太史令成为专职的史官(错)因为司马迁之后是历官了。20、判断:撰史学士是在陈朝开始设立的。21、史馆以宰相为监修,成为监修国史,修撰史事由他官兼领称史馆修撰,史馆中史官的职责是修撰当代史,包括本朝的史事和国史。22、判断:根据刘知几的考证,曹魏以前历代并无稳定的修史记录。23、判断:修史机构由魏明帝开始,中书省是职掌修史事物,在惠明帝开始,后改由秘书省职掌但都是兼职。24、判断:曹魏时期的修史机构叫中书省。25、判断: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正式设立专门修史机构叫史馆,共存在了1300年。26、判断:唐朝史馆负责修撰的只是本朝的纪传体的国史和编年体的实录,前朝史由秘书内省修撰。27、论述:结合史实说明先秦时期是我国的兴起期答:a、对于历史的认识上,人们初步完成了从历史是神的安排到历史是人的活动这一认识的转变过程。由于夏商周王朝的更迭兴衰,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于三代盛行的天命史观表示怀疑了,而对于人世有了更多的重视。这在《左传》中有相当明确的反映,而在《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中十分明显的表现出了人们所关注的是土地、人口、物产、谋略和暴力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发展了,出现以墨子为代表的圣王史观和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众民史观。尽管这一时期,天命史观还在起作用,但它已无法逆转人们对历史认识的这个发展趋势。与此相联系产生的一老子为代表的复古史观,邹衍为代表的循环史观,孔孟提出的变异史观和韩非子提出的进化史观。b、在对史学的认识上,人们初步提出对它的社会功能的一些见解,也就是以史为鉴的思想,多级前言往行,以蓄某德,疏通知远的见解,并在运用历史知识于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结果,这样史学活动最终摆脱了神职的羁绊,而真诚为世俗的社会活动,于此同时它也从王侯、官延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c、在史学成果的表现形式上已初步出现了多种体裁的历史撰述,其中编年体史书和纪言体史书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出现了《春秋》《左传》《竹书记事》等几部著名编年体史书和《国语》《战国策》等两部纪传体史书。纪事本末体、传记体和典制体都出现了萌芽状态,还出现了历表谱牒、地图等。《世本》的编纂标志着多种体裁的综合运用的初步尝试,也开始出现有的史书如《战国策》和《左传》在文字表达上有了一定的成就。d、在对待史学活动的认识上,齐国的太史、晋国的黄狐,他们所倡导的书法无瘾的精神受到高度赞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君举义书和对于更大史事的记载,成为制度,修撰国史受到普通的重视。28、判断:秦朝史官叫太史令29、名词解释:《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等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该书号称信史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30、名词解释: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他担任过兼职史官太史令,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写作了记载上起我国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纵观3000年历史。《史记》这部拙作开创了纪传体史,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司马迁具有倾向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进化观点,有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对史学的社会作用有比较深刻的社会认识。31、论述:评述司马迁的历史思想答:“通古今之变”所包含司马迁的思想。①《三代年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勾勒各个时代特点,反映出司马迁各个阶段特点。②司马迁提出历史变化和历史进化观点,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陈旧的政策法令会造成各种弊病,社会要前进就必须改变旧制,荡涤积弊,他一再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给予历史变革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以积极的评价,司马迁不仅认为历史是在变化而且肯定历史是在进化的。“究天人之际”所包含司马迁的思想。天与人之间治乱兴衰关系:司马迁在天人关系的问题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天命论和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他认为天人感应确实是存在的,但他的思想主流是天人相分,他认为天道与人世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他对感应、灾祥的迷信说法表示大胆怀疑,司马迁对当时奉行封禅祭祀,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进行了深刻揭露,司马迁认识到人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根本作用,在记述重大事件时总是刻意描写人世的作用,在进一步他注意到了人心向背的历史作用。32、《汉书》的实质最早以表示它的博洽。33、《汉书》对于国内外民族历史的记载,继承了史记的传承和发展。34、《汉书》的表也能表示出其博洽。35、名词解释:《史通》答:《史通》是我国盛唐时期杰出的评论家刘知几撰写的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全书共20卷,分为内、外、篇两部分,内篇是全书主要部分,着重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外篇论述史观制度,正史源流,杂评史家,史籍的得失,并略申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史通》中所反映出来的刘知几的见解是很有见解的,《史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到一个更高的自觉阶段,对后世史学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36、论述题:评述刘知几史学思想和历史观。答:(一)刘知几否认天命对人事有决定作用,主张史家论述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应以人事”为主。他批判了历史命定论而提倡了历史人定论。他认为对于国家的成败兴亡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智能,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天命。刘知几的这种主张对于提高史书的质量,对于抵制封建统治者的天明说教和愚民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刘知几的心目中并没有人民大众的力量,他所谓的人事是帝王将相的活动,他不可能认识到人民大众的作用。刘知几虽有许多批驳灾异的言论,但他所批驳的只是董仲舒、刘向、班固等人对灾异的解释,指责他们对灾异应验解释的疏阔,并不是批驳天人感应本身的荒诞无稽。他并没有否定对灾异祥瑞、鬼神天命的存在。他也相信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他仍然是个有神论者。他对于历史命定论批判,对于历史人定论的提倡不可能是坚决的,他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之所以反对命定论,提倡人定论,只是他处于史学家的责任感,局限于他的阶级立场和当时的科学水平,他还不能建立一个唯物主义理论基础,所以他只能引用孔子不谈天命、鬼神,“怪力乱神,宣尼不语”来作为理论依据,或根据举例性判断,或依据文献考证来批判,这样他的反对命定论也就很有限度了。(二)刘知几具有历史进化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历史是变化的。其次他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必有新发展,今不一定不如古,古也可以不如今。再次刘知几在看到古今变异的基础上区分了古代历史时期,注意到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还次,刘知几提出了“古今不同,势使然也”的观点。他认为促进时代推移社会变化的是一种客观的不以天命或各个意志为转移的势在起作用。刘知几不能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理之必然”。当他触及到历史规律进行具体分析时,他只能从所谓的地富才良等地理、人文的一般原则去说明此年。(三)刘知几有反对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但是他这种以命定论而提倡人定论,的历史观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他封建史家积极立场的局限性。(四)刘知几在华狄问题上也表现出进步观点,这种观点是对唐朝历史发展和趋势的积极反应,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史实。37、宋朝的修史机构除了史馆之外,还有起居苑、日历所、会要所和玉牒所。38、宋朝史馆与唐朝使馆的区别?答:宋朝史馆除了修撰本朝的史事和国史之外,还修撰前朝史。39、元、明、清三朝的修史机构与翰林院有关,此时修史机构是兼职的,元朝无专门的修史机构。40、清朝的修史机构由实录馆、起居苑、国史馆组成。41、中国古代的史官产生出了中国最早的史学家,而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并非都是史官。42、中国史书的特点:记述的连续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43、中国史学上最早形成比较规范的表现形式的体裁是编年体。44、纪传体以史记的出现为标志。45、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史书采用的几种主要体裁。46、北宋神宗元丰以后,一度以秘书省置著作局,以秘书省掌史馆。47、简答:史学的产生要具备什么条件?答:人类的历史活动是史学产生的客观基础;人类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发展是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创造出来文字并由此出现文字记载是史学产生的具体途径。48、简答:神话与传说的区别及其意义?答:神话和传说相同之处在于都在一定程度上是某些重大事件象征性的反映。区别:神话所叙述的是神或者半神的人及其所做的事情,传说所叙述的是人,尽管这些人往往都具有奇才异能,具有唯一般人所不及的大智大勇,但他们毕竟是我们古代先辈的祖先或者英雄,传说叙述的是人所做的事情。从神话到传说的过度,反映出了人类从以神为主来解释自然和社会到以人为主来解释自然和社会,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不能摆脱神的影响,但却反映出人类对于自身力量的朦胧意识和对于自身的最早记忆。49、简答:传说与文明时期的兴起有什么关系?答:①传说是文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对于历史的记忆和传播的有效的载体,因此我们可以说传说是最原始的口述史,尽管传说所叙述的内容不能摆脱虚构的成分,但其中毕竟包含不少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而且即使是虚构的成分也并不是完全脱离意识的奇想。②当文字产生以后,这些原古的传说经过人们的加工整理和记载下来,成为史学家们探索揭示我们的先民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