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6页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唐诗研究》期末作业一.判断正误:1.“大历十才子”曾自诩为“五言长城”。(×)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的诗句。(√)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4.以七绝来写边塞的李益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5.韩孟诗派的一个重要观点及创作倾向是“笔补造化”,裁夺物象。(√)6.“不平则鸣”是白居易的主张。(×)7.韩愈那种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的特点深深影响了宋人的诗歌创作。(×)8.白朴的《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都受到了《长恨歌》的启发和影响。(√)9.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刘禹锡的《秋词》。(√)10.“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尚险求奇,营造出大量险怪意象,从而使唐诗大变,这是李贺对于唐代诗坛的贡献。(×)1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诚如容易却艰辛”,这里的“张司业”,指的是张籍。(√)12.“张王乐府”指的是张籍、王建创作的写真实时事的乐府诗。(√)1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他“讽喻诗”的一种变体。(×)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李商隐《离思五首》中的诗句(×)15.清人吴乔云“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其中的“义山”指诗人李贺。(×)16.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17.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第2页共16页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18.贾岛、姚合代表了晚唐的“苦吟”诗人。(√)1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柳宗元的诗句。(×)20.强调诗歌的“韵外之至”、“味外之旨”的是司空图。(√)21.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22.李商隐在无题诗、咏史诗和咏物诗三种类型的诗歌发展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3.李商隐的爱情和绮艳题材的诗歌,远承齐、梁,而又声色大开。(×)二.分析下列问题1.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并对其不同的表现对象和功能等都提出明确的规定性。他也曾为讽喻诗中的新乐府制定了标准,即“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参见《新乐府序》),很明显,《长恨歌》不符合这些标准,特别是其中有几处关键的地方,其事不仅不“核实”,反而蓄意掩盖或改写了事实:诗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按:《新唐书·后妃上》:“始为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是玄宗与武惠妃所生)妃。……武惠妃薨,後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遂招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诏训女,而太真得幸。”这一点当时与白居易一起谈及此事的陈鸿也知道,他在《长恨传》里写道:“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熠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长恨歌》中所掩盖的这一事实,早就为人所知,因此赵令畤在《宾退录》就为白居易曲为回护,说这是对于玄宗的“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两唐书皆云杨贵妃死时年38,则其生于开元6年(718)。据陈寅恪先生所说,她开元28年为玄宗所选取,则其时已经23岁了,不得言“有女初长成”。诗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按: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肃宗回马及杨贵妃死,乃启唐史中兴之二大事,自宜大书特书”。如杜甫就曾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见《北征》)把玄宗宠幸杨贵妃,与周幽王宠幸褒姒和殷纣王宠幸妲己相比,称赞玄宗在危急关头,能当机立断,赐死杨贵妃。中唐人高彦林《阙史》中《上郑相国题马嵬》诗也说:“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旧唐书·后妃上》:“禄山叛,露檄数国忠之罪。河北盗起,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兼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请,帝遂不行内禅。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军陈玄礼密启太子,第3页共16页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上栽。’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己,与妃决,遂缢死于佛室。”《新唐书·后妃上》记载略同。又《旧书》载,玄宗自蜀还,本想改葬杨贵妃,礼部侍郎李揆谏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唐玄宗遂不便公开改葬。据此看来,在马嵬坡杀杨国忠兄妹,本是宫廷里一场残酷的斗争,而这场斗争背后有一关键人物,即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据《旧唐书·杨国忠传》,当年李林甫想要陷害做皇太子的唐肃宗,拉杨国忠为党。杨国忠指使其爪牙吉温陷害与唐肃宗有关系者数百家。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当安禄山起兵,唐玄宗想要让唐肃宗监领国事时,杨国忠等人为什么异常恐惧。至于劝唐玄宗避往四川,也是杨国忠的主意,他已事先布置了心腹在四川。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唐肃宗才决不会跟到四川去。像这样的一场宫廷里政权之争的大事件,白居易却只字不提,反而用了不少笔墨描绘杨贵妃死时那种美丽的姿容,以及唐玄宗的不忍和悲伤,这一点相当引人注目。史载,陈玄礼诛杀杨国忠后,曾面见玄宗谢罪,唐玄宗安慰他说,这是我的错,使我没有认清他的为人,给与他太大的权力。最近我也察觉了,正打算到了四川以后,再把他杀掉。所以今天实在是神明给了你启示,这一举动正合我意,你不必担心。我们固然可以把这些话当作一个老谋深算的皇帝的违心之语,但总不至于去幻想唐玄宗对杨贵妃之死抱有那样纯洁深情的悲痛之情。即使是白居易此时还没有做到翰林学士,对宫闱秘密还了解得不多,但他此时已是35岁了,况且在此之前是在秘书省做校书郎,对于朝廷实录多少可以看到一些,怎么会那样天真呢?这样来“润色”杨贵妃之死,一定别有隐情。诗云:西宫南内多秋草。按:唐玄宗从四川返回长安后,先是住在兴庆宫。乾元三年七月丁未,移幸到西内甘露殿。这本是父子之间的猜忌所致。《旧唐书·玄宗本纪》把这一场父子之间的猜忌交恶归咎于唐肃宗身边的宦官李辅国之挑拨离间。据史载,唐玄宗移幸甘露殿后,身边所信任的高力士、陈玄礼等也先后被迁谪到外地,致使“上皇浸不自怿”,愈来愈不开心。对于这样一些史实,白、陈等人也毫无关涉,惟尽力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和他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寂寞。诗云: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按:邵博的《邵氏闻见录》曾讥讽道:“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蜡油,明皇帝自挑灯者乎?”以为这是书生之见。陈寅恪先生也考证道,富贵人家烧蜡烛而不点油灯,自昔已然。又引白居易《禁中夜作书与元九》诗,证明当时文学侍从值夜时,在禁中虽然也点油灯,但却认为,“玄宗虽幽禁极凄凉之景境,谅或不至于是”,遂以为这是“文人描写,每易过情”。诗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附图)按:详检两唐书玄宗本纪,从没有一次夏天去骊山的记载,因为那时洗温泉是为了祛寒去风,往往在冬季或春初才去,所以七月七日李、杨二人不可能在长生殿发誓。此外,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元年冬十月丁酉,幸温泉宫。辛丑,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殿,以祀天神。《唐会要》华清宫条记载同。据此,唐玄宗和杨贵妃选择祭祀神灵的地方来谈儿女私情也有悖情理。陈寅恪先生还为这一点作了些辩护。他说,尽管唐代寝宫习惯上也称长生殿,但华清宫之长生殿只是祀神的斋宫,白居易写此诗时还没有入翰林,所以不了解国家典故,只按习俗来写,未及详察。从《长恨歌》这些与历史事件和细节背离的地方,我们可以意识到,它不是按照讽喻诗或者一般的叙事诗的第4页共16页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标准和目的来写的。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详细叙写“燕昵之私”,更虚构出海上仙山一节,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使这一故事更加延长而优美,正是言情文体的特点,也是白居易之所长。所以,陈寅恪先生把《长恨歌》视为一种“文备众体”,“驳杂无实”,要求作者能够表现其“史才、诗笔和议论”的新型的言情文体。2.尚永亮等人以为,《长恨歌》一诗从“黄埃散漫风萧索”、玄宗逃蜀、杨妃身亡开始,“诗情即为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特别是在最后,作者让“杨妃在缥缈迷离的仙境出现”,让她“成为一个净化了的理想女神”,“赋予她忠于爱情的至善品行”,最后“怀着对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让“刻骨的相思变成了不绝的长恨”,这样,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的特殊事件才“获得了广泛的意义,李、杨的爱情得以升华,普天下的痴男怨女则从中看到自己的面影,受到心灵的震撼。”(参见袁行霈、罗宗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四编第七章第三节)这是一种把《长恨歌》当作爱情悲剧来解读的典型观点。即使我们并不把“重色”视为白居易对唐玄宗的批评(按:《李夫人》一诗中明确地为唐玄宗等宠幸沉溺于女色辩解,说这是“人非木石皆有情”),即使我们并不把“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等描写视为对杨贵妃的批评,那么这样一些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欢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总是会被理解成“嬖惑”的。于是那些持爱情说的学者们也不得不说这里有讽喻的意思,只不过又认为这种讽喻并没有贯彻到底。我们再来看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叙事模式,譬如《焦仲卿妻》,民间也叫《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红楼梦》等等,都是以美好、善良的人物与其对立面的矛盾、冲突或斗争为基本线索,组织、设计、安排那些美好、善良的人物受到压制和摧残,并在此压制摧残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和胜利。在这种悲剧模式中,代表美好、善良一方的人物必须是单一的或纯粹的美好善良,不可以像《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带有比较含混或模糊的因素,引起读者又爱又恨的复杂反应。你看,《焦仲卿妻》中的那两口子,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陆游和唐琬等等,都是单纯的代表美好、善良并值得同情的人物。此外,中国传统爱情悲剧的结局,或以正面人物以死来抗争丑恶势力,获得精神的永生,如焦仲卿夫妻,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林黛玉等;或以正面人物对丑恶势力的彻底抛弃(如宝玉的出走)、以对美好善良因素至死不渝的执著(如陆游追悼唐琬的那些诗词),来表达其抗争,这些结局都会突出双方的对立和冲突。压制或迫害愈深,则反抗愈烈;愈不妥协,其悲剧的效果则愈显著。可是在《长恨歌》中,尽管也写了生死揆隔的相思,却没有那种美好善良与丑恶的对立冲突,当然也就没有那种抗争的意味,李、杨这一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知道可以向谁去抗争,其对立面好像变成了他们自己先前的行为,他们好像是在为其先前的错误赎罪或付出代价。这样,他们生死不渝的相思也就绽放不出传统爱情悲剧的绚烂的精神花朵,不能像传统的爱情悲剧那样鼓励人们追求美好和善良,而只能成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式的感叹。即使把《长恨歌》读作爱情悲剧,我们也看到了它与正统的爱情悲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