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心做事才有可能成为智慧型班主任1、要想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首先要用心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善良的人。每一个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一个有教育良知的对教育虔诚的人。美国作家亨利说,人生有三件东西,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善良。巴金将此作为教育子女的座右铭。非善良者无以成为精神高贵者。每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青春求知的学生,我们就应该油然而生一种神圣,肩上无形产生一份重任,内心自觉担起一份责任。有了这些情愫,我们才会用心去做事,有了这份情愫我们才会用心去做人。一些老师的职业倦怠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这种情感,对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学生有了一种漠然。我们教师用心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考量,我认为就是不要误人子弟。能做到不误人子弟就是善良,就是做善事,就是你有神圣的宗教情怀。特蕾莎修女(MotherTersaof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她的“人生戒律”让我们的一颗并不勇敢也不够善良的心获得了力量。她说:好的工作就是:事事都让你联接到爱;这一生我做不到什么伟大的事业,我只用伟大的爱做小事;不要等待领导,要自己先做,一个个地做。在她看来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如果成功,得到的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心胸最博大最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心存高远;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特蕾莎修女用她的爱和善良,用她的用心做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的事迹传遍全球。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两类老师:一类为生机而教书,每天只是完成既定的动作,平凡没有活力,行动而不主动,劳作而没有创新;一类是倦怠而无生机,每天混着日子,对学生的成长状况漠不关心,对自己的教学固步自封,不求更新。难以想象这样的精神面貌能担负起教育的重任。2、要想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还要用心之人,做一个对学生宽容的容忍学生犯错的大度胸怀的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校长时,有一回,一个女学生在数学考试的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以后,她添上了小数点,拿去找陶校长要分。陶行知从墨迹上看出了试卷已被改动过,可是,他没有当面点破,而是满足了她的愿望,只是他用红笔在试卷改动过的地方划了一个圆圈。假如陶行知毫不留情地揭穿这个女学生玩的小把戏,她一定会感到很难堪,甚至无地自容。其实小女孩这样做,只是虚荣心的偶尔一闪,没有必要深究。陶行知准确地洞悉了女生的心理,给她以宽容,也让教育变得美丽起来。教育是说的艺术,但有时也需要沉静,像老太太一样唠叨,不是教育的理想形式。与其因为学生的点滴过失,说得口干舌燥,遭到他们反感,倒不如谨言慎语,凭借一个暗示,借助一个点醒,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研判,纠正,要来得更轻松,效果也会更好。宽容以待,教育本该如此温暖。作为班主任,宽容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但如果留给自己,则往往是堕落的开始。行善,是唯一不会失败的投资。所谓“爱”,就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学生。3、要想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还要成为教学上的能手,用心为教,用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学生信服。班主任首先是教师,教学业务一定要专研,优秀的班主任也应该在教学上优秀,这样教育教学才能相得益彰。智慧的班主任深谙:教而不厌,教之有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并重,才能教有所成。有一位老师曾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要践行“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从学习的角度讲,杜绝空想、武断、执拗、主观;从个人修养角度讲,“毋意”,讲事实,不凭空猜想;“毋必”,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毋固”,做事要灵活,不要死板,策略灵活;“毋我”,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边的人群策群力,先做人后为师。这“四毋”令人深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常在想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上层次上台阶,我总结出来三个“装”。一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心里一定要装着课标。比如拿语文老师为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语文要学些什么。作为一门课程,语文不仅承担者传承语言文字及文章、文学知识的任务,而且担负着文化传承的职责。作为凝聚民族文化的语文学科,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价值追求、人格理想等,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富于人文性的语言文字的知识教育。理论上虽这样理解,但涉及到具体的课文怎样教,这不是光从理论层面理顺了就行的。目前,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课文教学走什么样的路径?这个问题明确了,我们才能进行教法的优化,去研究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工具性中狭小的考试技巧上,对广义的工具性淡化了,更是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所以语文应该要第一,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语法规律。第二,能背记古今名篇,积累知识。第三,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写各种应用文。第四,能学会欣赏和分析文章。除了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外,通过语文学习还应该能够做到第一、利用阅读欣赏先进的学说,思想,择其优秀者,用来改造自己的思想。第二、用学到的知识说话,办事,求职。第三,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最终成为一个明辨是非,身体力行,合乎道德,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二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装着学情。能激活学生学习生成的,老师要抓住。教师的教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备课时或者教学中,要把精力较多地投入到如何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成上。心中装着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才算是目标明确。对学生不懂的东西,老师要让学生懂。魏书生曾经说过:“一般的教材都有这样的编写规律,让80%的学生能看懂80%的内容。”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学语文,是完全能够自学的。那为什么还要教?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一段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真谛的话: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换句话说,“导读”导的就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曾经有人问,钱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呢?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堂没有研究学生的语文课很难是一堂好课。三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心中一定要装着时代,装着社会。教师的及时充电是非常必要的,一本教参可教一辈子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常态。过去的时代是“出门基本靠走,看家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现在是科技信息发达时代,语文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与过去完全不同,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如果一直沿用老一套,一定是不可行的。4、用心做事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1)智慧型班主任就是要把教育做到极致一个班级,一群学生,每个学生,你只有一次机会,错了没有重来。唯有用心才能成功。唯有用心才可把教育做到极致。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一次,陶行知见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陶行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没想到,陶行知给了他一颗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也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王友感激,哭着说:“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笑了,掏出第四颗糖,说:“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颗糖。”“四颗糖豆”的故事传为佳话,为人推崇,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上善若水,柔软孩子们的心。看似平淡无奇,却触及孩子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有“润物细无声”效果。给教师的启迪是,宽容孩子,允许他们犯错,不用成年人标准套他们。但宽容又不是无原则,更不放任,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其在和谐氛围中受教育,反思自我,认知事理,自觉改错。坚持正面教育,激发自信心、荣誉感,知错改错。与孩子平等对话,不伤自尊,善待孩子,平等沟通,在交流中教育。教育如此柔软。这就是极致,这就是我们的追求。(2)智慧型班主任就是要把教育所有的活动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尼尔,生于1883年,与作家卡夫卡同年。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加速了人的异化,仿佛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努力都在向自身利益和愿望的反面转化,从而导致人的生存陷入了全面而深刻的危机。正如卢梭说,人类越是文明,道德越是堕落。文学是社会的镜子,卡夫卡以《变形记》反映人的异化,关注人的发展,尼尔则通过夏山学校寻找疗救教育异化的良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夏山的意义。尼尔他是用心办教育的楷模。他的一切都是以有利于每个孩子成长为出发点的。夏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人世间最自由的学校:在那,爬树,搭个小窝的重要性不亚于分数;在那,如果你想的话,可以冲着老师大喊大叫;在那,日常生活各项规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协商的;在那,如果你想的话,可以整天玩……这是一所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学校,遵循自然之道,顺应人之天性;公众平等,无为而治。历尽百年沧桑,至今特立而行。夏山学校,自1921年创办以来,教育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这是一所为自由而生的学校,它不强迫学生学习,没有随堂考试,鼓励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耍中度过童年。经历过自由教育的夏山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自信,他们有着超越知识的教养,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学问本身不如性格来得重要。对于教育的内涵,德国人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写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生立命之根。教育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最终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无奈的现实使人不能从中获得自由,人不能从教育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反而受到教育的压迫,在异化的教育中,人们生命质量下降,生存意义虚无。教育的异化,使得功利性目的遮蔽了非功利性目的,学校如同工厂,制造着一批批善于考试的,徒具文凭的,有学校教育经历的人。所以,有人感叹,为了知识有人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知识得到之时,也是人自身,人的生活被异化之时。这自然是教育的悲哀。杜威说:“学校对社会潮流应当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即与潮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然而,很少有学校能像夏山那样,对物欲压倒一切的社会潮流有批评性的认识,能对物欲对人的异化具有免疫力。面对教育异化,尼尔“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夏山学校给孩子自由,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成长;给孩子权利,让他们能掌握自己的人生;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自然成长;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保证他们不会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压制和恐惧。然而,这些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丰富人性的办学目标,至今还是让人高山仰止,这既是尼尔的伟大,更是时代的悲哀。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回归教育本真,就要顺应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六万颗种子一样,只要条件适合,他们就会发芽生长,怎么长,长多快,什么时候开花结果,让它们自己决定吧。人为的催生,只能带来异化的灾难。我们的班主任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