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练9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令人诟病的无疑是斯科拉里在选择前锋时的________,不论专家如何反对,他却毫不犹豫地将弗雷德和若征召入队。②他们在政治上看重民心向背,老子在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拥有至高境界的“圣人”,并不________,而是以民心为己心。③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例看,反腐高压态势下________、依然故我的现象并非个别,这种情形就是顶风违纪、顶风作案。A.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师心自用B.我行我素师心自用刚愎自用C.刚愎自用师心自用我行我素D.师心自用刚愎自用我行我素解析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符合①句的语境。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符合②句的语境。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还是按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符合③句的语境。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财务报表中,獐子岛公司在每一次“消耗性生物资产”暴增的数据后边做出解释:主要原因是虾夷扇贝底播面积及苗种投入增加所致。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形式,但是,稍不小心,你就可能遇到你不愿意掏钱却又不得不消费,或者说是“过度”消费的情况。C.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当代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这一天特别策划创作的。D.文明寻根是一条永恒的道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但在创新还未能及时跟上的时候,守住传统文明则成为能否激发创造潜能的关键。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所致”。B项,搭配不当,“享受”与“形式”不搭配,删去“形式”。D项,不合逻辑,应在“守住传统文明”前面加“能不能”。答案C3.(2015·苏州期末)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解析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同,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据此,排除A项。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据此排除B、D两项。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________,________;或许到了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________。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①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②另一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浅短③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④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⑥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解析此题中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总分的关系,第一句强调诗歌面临边缘化的境遇,第二句具体指出“一方面”的积极现状,根据词语“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固定搭配,“另一方面”应指出消极的现状,故第一空选②;第二空在③④中选择,是对前两句话的总结。根据全段的主要介绍对象是“诗歌”,而不是“两难的境地”,故选④;第三空结合语段最后一句话强调“诗意”,故选⑤。答案C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关注脚下,不要好高骛远。B.自负以及好高骛远往往会害了自己。C.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D.保持队形行路慢,特立独行脚步稳。解析图的上方是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两只小狗前进,最后一只是盲眼的,它拄着拐杖。在它们的前面有个地洞,但前面明眼的小狗都没有看见脚下的地洞,都掉入洞中,而盲眼的小狗却绕过了地洞安全通过。所以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D项的理解偏离了漫画的内容。答案D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3)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4)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7)_________________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8)__________________,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惟草木之零落兮(4)蜂房水涡(5)春花秋月何时了(6)故不为苟得也(7)四面边声连角起(8)宜未雨而绸缪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B.煜辞.以疾辞:推辞,拒绝。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贻:赠送。D.擢.拜左谏议大夫擢:提拔。解析应为“遗留”。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解析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答案D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键词“阙”“即”“坐”)(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贪生怕死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易”,“判断句式”)10.简答:列举李穆“至行”的表现(至少三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②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③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参考译文】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篇传授给他。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赐给他金印紫绶。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