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文法学院刘晶E-mail:ljcgh@tom.com2/46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第三章3/46本章目标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对政府内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掌握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功能了解公文处理及其自动化掌握机构内部公文流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4/46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第一节5/46一、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三网一库”国办发【2000】3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的通知》中提出的设想。“三网一库”就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外网)和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三网一库的相互关系行业信息化大工程,如金卡、金关、金税等各地方各部门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内网)承建共建共享的政务资源信息、提供业务协同支撑环境(专网)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外网)公共互联网逻辑隔离逻辑隔离物理隔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基于广域网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政府上网门户网站7/46一、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第一层(外网)与互联网连通,面向社会提供一般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一般的、非敏感的社会服务。第二层(专网)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其中所涉及的信息应在政务专网上传输。主要包括各类公文、一般涉密数据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类交换信息,这些信息必须依据政府内部的各类管理权限传输,防止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非法入侵。第三层(内网)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及核心数据应用系统。8/46一、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架构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包括了8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电子政务网络平台2)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平台3)电子政务支撑平台4)电子政务应用平台5)电子政务门户6)系统维护管理体系7)电子政务安全体系8)电子政务标准体系9/46二、“三网一库”到“两网四库”两网:政府内外网四库: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战略性、基础性信息库。10/46三、十二金工程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自提出了全民使用信用卡的倡议,同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中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此工程拉开了“三金工程”的序幕,同时发展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11/46三、十二金工程三金工程:所谓“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它们为加速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提高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信息资源共享,由原电子部协同银行、原邮电等有关部委推出的建设工程。12/46三、十二金工程十二金:2002年国务院17号文件明确提出“十二金”的概念。17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业界把这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统称为“十二金”工程。13/46三、十二金工程十二金:“十二金”工程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第二类是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等5个业务系统建设;第三类是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5个业务系统建设。14/46三、十二金工程“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覆盖了中国电子政务急需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特点各异,又相互渗透和交融,初步构成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地区政府服务门户网站办公厅政务专网中心节点GXCGDCCGCACCGNICCGNOCC地区政府服务门户网站地区政府服务门户网站地区政府服务门户网站国家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物理隔离逻辑隔离金关业务专网金卡业务专网金关税务专网金审业务专网政务内网三级行政区划节点三级行政区划节点三级行政区划节点政务外网互联网16/46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的关系政务信息交换中心(GXC):主要负责连接各个相关单位,实现各类跨部门、跨区域信息上传下达和交换枢纽。政务数据中心(GDC):主要负责保存、更新、分发、备份等全局性政务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政务认证授权中心(GCAC):主要是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网络地址分配服务、网络域名注册和解析服务、网络目录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的全局性基本设施。17/46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的关系政务网络信息中心(GNIC):负责保障试点示范工程各个应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支持试点示范工程的运行。核心包括:用户管理(含用户信息管理、用户认证、用户授权)、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统计、系统测试、性能管理、路由管理、配置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政务网络管理中心(GNOC):负责网络的规划、建设、日常维护、运行。18/46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结构19/46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结构20/46政府内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第二节21/46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类型事务型办公系统主要帮助办公人员完成日常管理型的业务举动的组织和管理,比如文书的流转、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会议的安排、资源的管理等等。管理型公务处理系统应能集中处理并反映机构日常经营所需要的数据,能对大量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产生各种标准的报表。辅助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具有方案比较和辅助决策功能,利用预先设计的决策模型辅助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22/46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类型23/4624/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25/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公文处理功能公文处理功能包括收文管理(收文管理包括,对所有来文进行统一的分类登记,对已登记收文进行组合条件的检索,并可打印输出报表。)、发文管理(其中发文管理负责对发文的草拟、审核、签发、登记等工作。)以及公文流转控制及管理(公文流转则具有流程定义、维护、实现和监控等功能。)等模块。26/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视频会议功能目前视频会议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传统的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之外,现在还出现了纯软件的解决方案,这样政府机构无需投入高昂的成本,就能够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讯、协同工作、多人发言、文档共享、远程会议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机构日常会议的各种需要。27/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三、事务处理功能大多数情况下会涉及会议安排(会议安排主要包括,与会议相关的流程管理,比如,会议的计划起草,会议计划的修改,会议计划的审批,会议的通知,会议答复,会务安排,会议信息查询,会议纪要的编辑、修改、查阅等。)、信访管理(信访管理就是完成上访、信访的信息录入、审批、办理和信访答复等工作。)、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具有对内部各种资源(如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器材、车辆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度的功能。),以及其他由机构业务性质决定的一些特定的事务处理功能。28/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四、日程管理日程管理(日程管理是对办公人员、办公活动及办公设备等的时间进行管理的工具。就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约会时间、人员、地点、程序的安排和管理,进而实现工作计划、工作业务的自动编排。)可以帮助办公人员对事件进行宏观控制和协调,优化时间管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团队日程的登记、修改、提醒设置;个人日程的登记、修改、提醒,以及日程安排记录和查询等。29/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五、信息服务电子公告相当于日常办公中的公告板,是发布各种信息电子讨论就是在线论坛(BBS)大事记完成大事记信息的录入、整理、汇总和查询功能,是机构重大事件汇总、整理、发布和查询的重要场所信息查询提供针对机构各类信息的检索服务30/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六、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完成归档文件的立卷、组卷、移卷、拆卷、编辑案卷、封卷、借阅和归还管理。)一般分为“案卷管理”、“文件管理”、“案卷查询”和“档案借阅归还”四个部分。31/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七、个人工作个人工作一般包括待办工作(待办工作完成集中处理所有待办的工作,并自动与各模块建立链接的工作。)、文档管理、名片夹(名片夹主要保存个人或小组所有联络人的详细资料。)、日程安排(日程安排用于安排个人的工作、活动、汁划等事项,并保存日常笔记、重要事情记录等。)、电子邮件(电子邮件负责内外部电子邮件的起草、发送、回信、转发、回执和跟踪。)等模块。32/46七、个人工作33/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八、系统管理由系统管理员来管理和维护该项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包括对系统的操作员(用户)进行身份与口令验证,并可对用户进行增加、删除等管理操作。)、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针对用户进行功能授权,确定和修改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等操作。)、角色定义(角色定义是针对角色进行功能授权,确定和修改角色的系统使用权限等操作。)、组织机构配置、模块管理等功能。34/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求一、提供电子邮件功能二、支持大量工作流的实现三、具有强大的文档处理功能四、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五、应有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六、集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和Internet35/46内部公务处理系统安全体系模型36/46公文处理自动化第三节37/46公文及其种类《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38/46公文及其种类国家机关的公文种类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决议、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39/46公文处理及其自动化对于传统的纸制公文来讲,公文处理一般包括收文(收文办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和发文(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两个处理流程。40/46公文处理及其自动化从目前来看,公文处理系统大致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分别是:以公文拟制为核心、以机构内部公文流转自动化为核心、以机构之间公文传输自动化为核心的系统。41/46公文处理及其自动化公文拟制自动化以公文拟制自动化为核心的公文处理系统又称为单机方式的。在该方式中,公文的传递、办理、直至归档仍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只是对公文的形成特征和内容特征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这些特征项目包括:文件号、题名、发文单位、承办单位、密级等。系统将这些信息存入计算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统计、查询、借阅、催办、打印各种处理单和报表的管理。42/46公文处理及其自动化机构内部公文流转自动化公文直接在计算机上生成,收、发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在计算机服务器与各种计算机终端上对文件的整个办理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时的公文不再是—般意义的纸质公文,而是电子公文。从其生成到归档或销毁,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依靠工作流技术驱动和监督文件的流转。43/46机构内部公文流转自动化一、维护公文处理流程一般公文的流转完全不需要人的干预,按照预先制订的工作流程,自动向各职能部门传递。由于各单位、部门的办公条件、人员数量、办文习惯等的区别,公文流程都不太一样,因此,系统应该提供自定义公文流程的功能。具体包括:流程定义、流程增加、流程修改、流程删除和流程显示,其具体功能如表所示。44/46机构内部公文流转自动化流程定义定义流程是对办文过程
本文标题:电子政务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