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2.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3.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过程与方法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文章的脉络。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3.体会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何为(1922—2011),原名何敬业,浙江定海人,曾任报社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我从这里起步》《陀螺与巧克力》《故乡与祖国》等曾获散文奖。写作背景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自此开始创作生涯。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从未辍笔,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作品《第九交响曲》是他全聋后所作,是世间最伟大的杰作。读准字音门槛.(kǎn)厌恶.(wù)蹲.伏(dūn)重荷..(zhònghè)深邃.(suì)下颏.(kē)兽穴.(xué)踌躇..(chóuchú)磐.石(pán)喧嚣.(xiāo)辨清字形槛(kǎn)门槛嚣(xiāo)嚣张滥(làn)泛滥器(qì)机器理解词语重荷:沉重的负担。深邃:深;深奥。踌躇:犹豫。巴望:指望。惹人注目:引起人们的关注。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锁闭:用一些金属器具锁上,使人打不开。磐石:厚而大的石头。无可比拟:没有什么可以比较。新课导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新课展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着重表现什么?“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划分文章各部分的段落,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5):从贝多芬生活见证人——女佣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第二部分(6~24):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视角,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第三部分(25~27):贝多芬袒露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个性。【品味重点句子】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1.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是天籁之音,乐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心声。美是自然的,自然的美是最高境界。贝多芬在这里强调“我心里发出的”,表明他极度的孤独和内心无人企及的心灵震撼,从而也显示出音乐社会性的特点。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分析主体形象】1.速读课文,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宽阔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不拘小节。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悲剧一般的神情,含蓄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深邃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颏: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意志。总之,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2.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站在化身人物的立场,描述一下贝多芬,告诉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女佣:心地善良、性格孤僻、生活简朴孤独、处境艰难、自立自强。客人: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在诸多的生活重压下能够创造如此瑰奇的音乐;但他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他有太多的磨难,却少了人们的理解,我要把他的真实的情况告诉众人,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仅只是厌世和孤僻的人。贝多芬:谁能知道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寂灭的世界里;谁能懂得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缺少温情的世界里。只有音乐一直那么忠实地跟随着我,于是我在音乐里抒发我的孤独和苦闷,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谁能读懂我的音乐,谁能?只有音乐才是我永远的知音。3.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中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本文的主旨。本文按照访问的顺序,真实地记录了贝多芬这位遭受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在耳聋后的生活状态,刻画出一位喜欢孤独和安静但又渴望被人们所理解和关注的人物形象,表现出贝多芬对音乐的痴迷与投入,以及不屈服于命运的打击而顽强创作的坚韧意志。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肖像描写,高超独特。本文描写人物肖像时,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2.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按照访问的顺序,文章首先从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女佣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示例:她个儿不高,年龄大约十二三岁,白白净净的小圆脸,两个短短的小辫,扎着绿色的玻璃丝线;乌黑漆亮的眼睛和那纤巧的嘴角,含着天真的微笑,透着友善而热情的神情;身着白绿相间的碎花格子的短外套,一条刚好过膝的淡绿色褶裙;在这早春季节,单看她的这身装束,就给人一种青春、健康的美感。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本教案设计兼顾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根据本文的实际情况,把学习肖像描写与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作为重点,把理解文中一些深奥难懂的句子的含义作为难点。由于这些难懂的句子多半是贝多芬说的话,因而揣摩这些句子的含义的同时,也就能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理解贝多芬“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而分析作者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又能让我们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因此,这一安排,实质上就等于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学得很轻松,学得很明白。方法指导:分析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言为心声,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可以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2.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3.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素材积累:贝多芬只有一个1809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纳,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着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公爵家。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本文标题: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8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