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说明2010年11月24日,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根据《建议》精神,市政府制定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提请大会审议前,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集中民智、汇集民意的过程。现在,我受市政府委托,对《规划纲要》作简要说明。一、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经济特区新三十年开局的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创特区新优势的关键时期。《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基础上,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深圳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发展理念适应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立足深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划纲要》提出了“深圳质量”的发展理念。深圳质量是一个反映和涵盖深圳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生态等全面提升的理念。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换,在此过程中,评价发展的坐标系也将随之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衡量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新标杆。深圳要在新的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尽早做出调整,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以崇尚质量、追求卓越赢得发展的主动。二是我国已经告别短缺经济,社会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依靠消耗资源和环境代价抢占低端市场,既不经济又随时可能遭到淘汰,尤其是对于深圳这样资源短缺的城市来讲,这种发展模式更不可取,必须把握住社会需求变化的新趋势,坚持以质取胜、价值创造,才能保持发展的领先地位。三是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改革开放的体制优势、自主创新的先发优势,深港澳台更加紧密的区位优势,具有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到了一个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同时,我们较早地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包括资源、能源、环境等刚性约束,只有提高发展质量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四是中央赋予深圳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深圳有条件、有责任在这场深刻变革中率先走出一条新路。(二)关于发展战略思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时期,如何紧扣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提升深圳质量,是战略思路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规划纲要》在分析判断深圳发展面临的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更加注重”的战略思路:坚持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重点是解决发展的支撑问题;坚持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内生增长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重点是解决发展的竞争力问题;坚持社会和谐,更加注重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重点是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整体推进功能提升,加快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重点是解决发展的空间和品质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低碳发展生态文明,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是解决发展的路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重点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按照以上战略思路,将推动深圳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三)关于总体目标《规划纲要》在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深圳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调控指标体系,共32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6项、预期性指标16项。指标体系既是深圳“十二五”发展蓝图的具体化,又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了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深圳质量的内容。指标设计共分为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四大类,这四大类指标涵盖面宽,反映了新的五年转型发展的要求,其中结构调整类6项指标体现了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导向;自主创新类6项指标体现了创新引领,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导向;社会建设类12项指标体现了民生优先的目标导向;可持续发展的8项指标,体现了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导向。二是突出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指标设计中社会发展的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以前规划中所没有的;三是约束性指标分量重,增强了政府工作的可考核性和可评估性。二、关于“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规划纲要》从自主创新、经济结构、信息化、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特区一体化、开放合作、低碳发展、深化改革等9个方面,提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一)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规划纲要》把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首要任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创新是深圳长期以来积累的发展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逆势而上的创新型产业为深圳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深圳依靠创新赢得了过去,也必然能够依靠创新赢得未来。二是创新是“深圳质量”的保证。“深圳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消耗最少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而完成这个过程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资源是有限的,创新可以突破这种限制。三是目前深圳虽然已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但是源头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仍然是我们的短板,必须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迅速地弥补自身不足。为此,《规划纲要》布局了五大自主创新工程,即:实施基础创新工程,重点是完善12家高水平、研究型高等院校布局,加快组建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施产业创新工程,重点是新建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2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研发中心等。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工程,重点是组织实施100-15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0-300个市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登峰计划实施工程,重点是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引进10000名以上国内高层次人才,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二五”时期,深圳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外需增长受限趋势可能长期化,对深圳这样经济外向型程度高的城市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世界科技孕育着新突破,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新兴市场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为在某些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三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基于上述判断,《规划纲要》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统一起来,以增量的培育带动存量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向内生驱动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主要推出如下重大举措:一是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二是以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文化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大基地为支撑,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包括着力打造通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计算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30大重点项目和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全国金融中心、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商贸会展业,培育发展专业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促进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演进提升,实现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三)加快建设智慧深圳《规划纲要》将加快建设智慧深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保持了信息化发展的领先,就在一定意义上掌握了发展的先机。二是信息化具有强大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信息化与产业发展结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结合,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信息化与社会发展结合,是加强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三是深圳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要保持与全球同步发展,必须抓住“智慧地球”所带来的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机遇,实现信息化的领先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将信息化独立成章,提出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四大举措,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三网融合试点、无线城市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四大工程,全面建设智慧深圳。(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是深圳“十二五”时期的重要目标。《规划纲要》把民生优先放在战略高度进行统筹。主要考虑如下:第一,增进民生福祉,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核心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归宿。重视民生问题,就是重视发展的基础,加快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创造深圳质量,提升发展能力的根本。第二,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改善,特别是原特区外公共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第三,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公共服务的优质化提供不够充分,还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规划纲要》着眼于从四个方面改善民生:一是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加大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治安等方面的政府资源投入力度。二是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加大对原特区外投入。三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特别是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四是优化制度安排,以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市民,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安排促进市民利益得到最有效保障,以收入的合理分配努力实现全体市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五)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规划纲要》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提升社会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主要考虑是:一是深圳作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已经到了以社会建设为重要动力,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提升现化化国际化水平的新阶段。二是深圳经济特区肩负着中央赋予的新使命,不仅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在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深圳仍然面临着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的突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发展的整体竞争力。《规划纲要》重点在四个方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率先建设法治政府,创建廉洁城市。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市民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织造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群众满意、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和民心网,构建现代化和谐社区,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三是打造平安深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显著增强市民安全感,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药品,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四是加强人口调控管理,将人口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推进户籍政策创新,全面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六)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为深圳城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从城市发展全局来配置特区资源,谋划城市整体发展。一体化不是原特区外对原特区内的简单复制,也不是仅仅局限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是城市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