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几点启示中共章丘市委组织部(2012年5月)章丘市三涧溪村,八年前还是一个又穷又乱的后进村。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没有一条硬化路,群众大多住着破旧的老房子,村班子走马灯似的换人,人心涣散,怨声载道。2004年5月,高淑贞按照组织安排担任了三涧溪村的党支部书记。短短八年时间,三涧溪变成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单位。分析总结三涧溪村“由乱到治”的经验,有这样几点启示:一、转化后进村,必须抓住关键点,选准用好带头人高淑贞原是一名教师,曾在她娘家章丘市东太平村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当时是在1995年年底,明水镇东太平村的班子已经好几个月不能正常开展工作。镇党委经走访党员群众,动员已经怀孕六个月的高淑贞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家人的反对、村民的质疑,她从修路、通自来水开始,抓养殖、搞纺织,架电网、建烧窑,一直干了将近五年,直到村里稳定了、大街小巷换了新模样,才重新回到教师岗位。2004年,双山街道党工委面对三涧溪村又散又乱的现状,多方考察,把高淑贞请到婆家担任了支部书记。对于上2级党组织的两次安排,高淑贞都没有含糊,始终把“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作为一名党员最起码的要求。高淑贞担任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之初,坚持每天走家串户,大半年的时间,把800多户人家走了个遍,通过拉家常、话理短,掌握了村里的情况,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她在抓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每年拿出一大部分资金用于帮扶群众生产生活,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每名50岁以上村民购买了2份意外保险,给老年人、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大学生享受助学金,幼儿园免费入学,单身母亲和“两病”妇女也得到救助,在村班子里形成了“真心爱民、为民解困”的良好风气,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圆满完成。高淑贞说,村党支部书记只有扎根农村、深入群众,时刻把群众的需要装在心里,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高淑贞自觉把勤学习、强本领作为责任和义务,坚持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促进村庄和谐的能力。这些年,高淑贞通过主动学习政策、对接政策,在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先后争取国家资金扶持达到了500多万元,大大促进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让村集体和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好处。在她的带领下,村里一名叫王元虎的回村大学生,自主创业搞起3了特色“土猪”养殖,一斤猪肉能买到五、六十块钱,中央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门报道。在她的带动下,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事事学在前头、事事想在前头、事事做在前头,党员服气、群众认可,各项工作开展都很顺利。高淑贞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和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女村官。二、转化后进村,必须找准突破口,在解难题、办实事中抓班子、带队伍要治好村子,得先抓好班子。抓班子,必须在干事中抓,在干事中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用干事带好班子、化解纠纷,用干事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为此,三涧溪村党支部刚上任后就定下来干好两件事,一个是修好全村多年的“烂泥路”,再一个是让家家开通自来水。办好这两件事都需要资金,当时村里账上没有一分钱,村干部已经有5年没发工资了,村集体还负债80万元,两委干部就四处“化缘”:找街道办事处,求附近的厂矿,找村里的致富能人……。两个月的时间,全体村干部啃干粮、喝冷水,昼夜奋战在工地,水泥环村路终于修通了,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群众无不拍手叫好。通过这几件干部都愿意干、群众都支持干的好事实事,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关注点都集中到干事上来,新班子也在服务群众中找回了信心,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现在,村“两委”各项工作都很协调,大家团结一心,4有力推动了全村的发展。治村光靠村“两委”几个人不行,还必须有一支干劲足、人心齐的党员队伍。三涧溪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亮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主题活动,在每一户党员家门挂上标牌,在村党员活动室制作了一块展板,把全村党员的名字按居住位置标注在展板上,每个名字下面印一面党旗,哪个党员不带好头、不干好事,就让群众“戳戳脊梁骨”。同时,村党支部开设了“党员论坛”,每月15号晚上为党员集中学习日,请老党员讲历史和经验、中青年党员讲新知识新技能、外出回乡党员讲见闻和信息,交流多了、分歧少了,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了起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制定了“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个党员的家庭成员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的积分,每半年一次组织四邻群众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由党支部和群众共同考评,做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创先争优成了党员为主体、群众都参与的群众性活动。三、转化后进村,必须消除病根子,坚持“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像清街修路、划责任田、分宅基地、工程发包等大小事务,牵扯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根本上还是要5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走“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路子。村务决策推行“五步议事法”,做到“干什么”让群众拍板。村党支部提出,凡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都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上级党委政府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个步骤来操作,把村里的大事让村民参与、村民研究、村民决策。村里规定,只要重大事项经80%以上的村民通过就能实施,实际上每次都是95%以上甚至100%通过才干,力争把每一户的思想工作都做通。通过“五步议事法”,使“决策讲民主、办事重民意”成了村干部的行为准则,也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村务公开推行“三事三日公开”,做到“怎么干”让群众明白。就是常规事务定时公开、专项事务随时公开、群众点题事务及时公开。同时,每月15日、18日和20日作为固定的公开日、质询日和解答日,及时公开村务财务、听取意见、作出答复,把公开变成了“我贴你看、你问我答”的双向交流,从制度上消除群众对村班子和干部的疑惑。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干部干净干事、解决好村务“监督难”的问题,村党支部推选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还主动邀请那些经常给村里找毛病、提意见的加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里的大小事务、收支帐目,全部经监委会通过才能执行,把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干成最公开透明的事,从前那些最爱找毛病、提意见的反6而变成了最会出点子、提建议的。财务开支推行“两审三会签”,做到“花多少钱”让群众放心。村里的支出预算由村民代表会定期审查,所有花销开支须经办人签字、监委会签字盖章、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记帐中心审查,由报账员到街道记账中心报销。2010年,村里决定投资100万元建设老年人健身广场,村民提出,村里只包工不包料,工程进料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把关负责,监督委员会负责全程监督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工程开支,这样不但使工程提前竣工,还节省了13万块钱的开支,比预算少花了10%还要多。矛盾排查调处推行“看水浇地法”,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解。为解决好矛盾“排查难、调处难”的问题,村党支部把种地的经验套用在治村上,制定了“看水浇地式”矛盾排查法。按照干部分工和党员中心户联四邻制度,把排查和处理矛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形成了“家”字型矛盾排查调处责任体系。全村1000多户人家,各种矛盾问题都能及时反馈给村干部,并能及早采取措施,把群众的困难尽快解决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村党支部还组织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复退军人、老教师和其他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成立了“五老”调解会,许多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经他们一出面往往迎刃而解。党员干部管理推行“民主评议法”,做到“干好干孬”让群7众评判。每年初,村两委都要结合工作实际,确定3-5件实事项目,落实到每一名村干部身上,向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年终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由群众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和打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这些年,“两委”成员承诺事项没有一件不按时完成,干部干了事,群众得实惠,形成了靠干事立足、用服务服人、凭实绩说话的导向和风气。四、转化后进村,必须着眼长治久安,始终把着力点放在服务群众、致富群众上农民群众对干部最反感的是不干事,最盼望的是能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支部抓住省会济南经十东路扩建、章丘市城东工业园和高教基地建设的大好机遇,成立了三涧溪建设项目服务公司,先后承揽下园区建设施工、学校绿化等多项工程,还引进了多家企业,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每年200多万元。村里有800多名年轻人在工业园的企业上班,月收入平均在1700元以上。他们的目标就是“人人有事干、户户都挣钱”。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党支部建设了高标准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引进了“绿涧”生态养殖区,建起了养狐、养猪、养牛协会,每年为村民免费开办农民技术培训班,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存款达到百万的村民逐年增多,靠劳动力收入的村民,年收入也达到了几万元。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紧密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村党支8部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一面旗帜”带动群众,开展“直包到户、贴心服务”活动,在所有党员户门口挂上标牌,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为圆心、四邻为半径”,党员带动四邻,四邻互帮互助,及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一线通”连接群众,开通为民服务热线,村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群众只要打个电话,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快捷的服务;“一张卡”便利群众,把能够提供社会服务的村民、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方式、服务项目印成一张服务卡,送到每家每户;“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以村干部和党员为骨干,组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分为矛盾调解、治安巡逻24个小组,为群众提供无偿服务;“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领办农民职业培训介绍所,通过统一联系用工单位、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统一签定用工合同,为村民送技术、送岗位、送温暖。“五个一”工程锤炼了干部作风,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真正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在近几年的民主测评中,村“两委”班子的群众满意率都在95%以上。经济发展了,为群众办事就有了基础。六年多来,村里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近30项民生工程,开通修建了三涧大道、环村路、东西大桥,硬化了40条背街36条小巷,新建改建了花园式的村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和全省一流的敬老院,四栋高标准的农民公寓楼也已建成入住。在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村党支部注重抓好群众精神文明建9设,把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教育站点设立了小康电子书屋,建起了文体广场、老年门球场、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活动设施,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村里成立了秧歌队、扇子舞表演队、老年戏曲艺术队,在节假日义务为群众演出,邻村戏曲爱好者每逢周一、周五都来到三涧溪“赶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干群和谐、邻里和睦,培育和形成了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村风。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把全村群众的心凝聚到了一起,三涧溪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逐步走上了一条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科学发展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