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李丙力何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湖南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贯彻落实“四化两型”战略,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经过连续扶持、重点推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一)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五大产业链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1-2015)》的相继出台,湖南农业产业化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取得了长足进步。1、农产品资源更加丰富。湖南农业基础条件较好,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的美誉,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产品资源愈加丰富,粮食、油料、畜禽、果蔬茶、棉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湖南省水稻、油茶、苎麻、柑橘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二位、外销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淡水品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可以说湖南农业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出产了占全国总产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和8%的淡水产品。2、优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具有湖南特点的优势主导产业,即形成了以粮食、生猪、蔬菜、油茶、棉花等5大基础战略产业,柑橘、茶叶、家禽、草食动物、水产品等5大重点优势产业,苎麻、蚕茧、中药材等3大特色产业。以生猪和柑橘产业为例,2010年,全省猪肉产量412.4吨,占肉类总产量的83.4%,生猪饲养产值744.1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6.5%;柑橘产量377.6万吨,占全省园林水果产量的81.9%,柑橘总产值近80亿元,占全省水果总产值的52%。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2010年,湖南省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35家,省级龙头企业241家,市级龙头企业1569家。27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含监测不合格企业)资产总额为925.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34.6亿元,比2008年增长24.7%;销售收入1765.2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55.2%。2011年,又有1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3家企业被新增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实力逐步增强,主体地位日益巩固。一些龙头企业在同行业中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如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11年11月公布的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排行榜上,综合实力排名第二,仅次于央企中茶公司。4、农产品品牌创建卓有成效。截至2010年底,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40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5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一半以上;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291件,“湖南省名牌产品”288件;有799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金健米、克明面、金浩茶油、唐人神肉品、果秀食品、顺祥水产等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农产品品牌,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另外,截至2011年底,有22件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占全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的85%。借助“临武鸭”、“安化黑茶”、“湘莲”等农产品的知名度,其盛产地也被人们所熟知。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416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777个,专业协会2639个,共有成员119万多户,占全省农户的8.6%,带动农户320.8万户。2010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727个,是2009年的3.3倍,2011年前9个月新增合作社1188家,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二)与先进省份相比,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差距明显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令人骄傲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1、农业产业规模小,外向度不高。在农产品产量上,湖南省并不逊色于河南省、山东省,但农产品产值与外向度却与两省差距甚远。近年来,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只有河南省的二分之一,不到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且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度和外向度极低,围绕农产品的非农产业不发达,农业一体化经营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0%,订单农业所占比重也只有20%左右。2010年,山东省出口总额达104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127.1亿美元;而湖南省出口总额是79.6亿美元,为山东省的7.6%,其中农产品出口额5.4亿美元,仅为山东省的4.2%。2、加工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湖南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只有2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且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只从事简单初加工或粗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由于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0.88:1,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3—5:1的比值差距更远。以粮食产业为例,全省年产稻谷近600亿斤,但稻谷加工水平却不高,普遍存在低档稻米多而高档稻米少,原粮供应量大而大米供应量不足的突出矛盾。湖南是全国水稻产量第一省,但却不是大米销量第一省,也不是粮食产业效益第一省,“谷强米弱”现象明显。3、龙头企业实力弱,发展相对缓慢。从总体来看,在全省近5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95%是规模以下的企业。截至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312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35家,仅为山东省的40%左右。我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有256家,过10亿元的有18家,过50亿元的仅2家,过100亿元的没有一家,与山东省龙头企业的数量及实力相差甚远(见表1)。从个体来看,2010年,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是367.5亿元,而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是8.77亿元,仅为双汇公司的2%。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000万吨,而作为产粮大省,湖南还没有一家年加工能力过50万吨的大米加工企业。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有限,加工技术较落后,生产设备较陈旧,产品质量不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生命周期较短;而发展较好的一些企业也由于缺乏人才支撑,企业管理水平并不高,产品研发能力也不强,能否持续发展还面临诸多考验。表1:2010年湖南省和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情况对比表单位:家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南省山东省湖南省企业占山东省的比例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120808038%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5893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过亿元256199013%过10亿元1815811%过100亿元044、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不大。虽然湖南有很多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农产品品牌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始终无法和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品牌相媲美。如金健米、唐人神肉品、保靖黄金、君山银针和安化黑茶被湖南人所熟知,但在国内市场上,人们更熟悉五常米、双汇肉品、西湖龙井、铁观音和普洱茶,湖南也几乎没有享誉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牌。河南省的“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等速冻食品占有60%以上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份额,而湖南却没有类似农产品品牌能拥有如此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另外,农产品品牌多而杂、乱而散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5、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无论是与全国领先省份还是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总量、成员数量、合作层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合作社6777个,在全国排第18位,居中部最后一位;合作社工商登记社员总户数128516户,排中部倒数第二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均成员170户,而全省平均每个乡镇有农户726户,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乡镇农户加入,与山东省等国内发达地区所倡导的“一乡一社”的发展态势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湖南省绝大多数合作组织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个户、几十个户,服务范围窄,合作环节和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大多数的农户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独自承担着生产和市场的风险。由此可见,湖南农业产业化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将面临诸多挑战,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二、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湖南财政从1995年开始立项扶持农业产业化,17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30多亿元,实施了2000多个产业化经营项目,择优扶持了近千家龙头企业和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一)增加财政投入1995年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化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长,由几千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6亿元。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在经济建设项目多、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尽力保障了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各类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投入规模基本稳定,个别专项资金增长幅度比较大。2011年,直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有以下八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资金(农开办)1.59亿元、粮食千亿产业工程专项资金(粮食局)1亿元、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资金(乡镇企业局)3000万元、“一化四体系”专项资金(农业厅)4500万元、蔬菜产业化发展资金(农业厅)1000万元、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科技厅)50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农办)3600万元、食品加工专项资金(经信委)3000万元等,共计4.6亿元(见图1)。此外,湘西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中也有部分用于农业产业化(如2010年,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中约有15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占该项资金总额的5%;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中约有22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占该项资金总额的22%)。在各类产业化专项资金中,规模最大的是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资金,占专项资金总额的34.57%。另外,2009年3月,省财政厅联合省内十四家市县区财政部门共同筹资3亿元,组建了湖南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探索“财政、金融联动支农”新模式,帮助农业产业化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二)突出扶持重点根据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财政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着力建设标准基地、培育知名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较快发展。1、建设标准基地,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开展了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的试点,重点扶持了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据统计,1995-2010年,共建成优质水稻基地435万亩,良种生猪养殖基地132个,优质蔬菜基地3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45万亩,柑橘、茶叶等产业带12个。2、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先扶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农产品”荣誉的生产企业和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品牌,培育了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名品牌。3、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财政报账等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完善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在得到财政扶持的近千家龙头企业中,11家成为了国家级龙头企业,142家成为了省级龙头企业。促成了唐人神、大康牧业的成功上市,扶持了湖南茶业、湘丰茶业、金拓天、银光粮油等争取上市的企业做大做强和规范经营。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受益农户不仅能取得稳定的生产性收入,还能获得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年人均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