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与会的各位同仁问好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向与会的各位同仁问好!从经验到能力:培养社会性品质的基本途径宜都市教研室赵小燕品德课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品德课实际上是为儿童少年做人打基础的课程.怎么打基础?主要是积累经验,丰富情感,建立态度,形成相应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品德学科必须体现为学生适应当下生活作指导,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基本功能。因此,不少专家直接称我们的品德课叫做“经验课程”。我们经常讲,要让学生一课一得,品德课学生得什么,我以为就是“经验”。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一、走近生活:感悟和生成经验二、聚焦主题:建构和内化经验三、联系实际,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其实,品德课堂要提供给学生的主要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课改以来,一直在倡导教学走近(进)生活,强调回归生活。可是对于走近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不一定有更深一层的思考。我的理解如下——1、走近生活就是走近经验;2、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让生活经验成为教学内容;3、要让课堂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感悟和生成经验的过程。一、走近生活:感悟和生成经验我们来看一则《保护牙齿》的教学片段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探究的环节。上课前老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饼干和芝麻糖,还有一面小镜子,再就是一个一次性茶杯,而每位学生都不知道老师要在课堂上做什么。原来,老师安排了让大家在课堂上吃这些零食的环节。当同学们津津有味吃完这些之后,老师让他们观察自己牙齿的变化。先拿出小镜子照一照,学生一看,发现自己的牙缝里都有饼干和芝麻的残留,特别是黑黑的芝麻,学生有点紧张起来了。老师问:“想一想,如果这些东西长期留在牙缝里,会怎么样?”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会蛀牙。”“牙齿会疼”,老师顺水推舟,问: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清除它呢?”这个活动自然引出了漱口和刷牙的问题。1、走近生活就是走近经验2、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让生活经验成为教学内容案例2《我学会了尊重》的第二部分“真实的感受——受到尊重真好”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受到过别人的尊重吗?能说说吗?生:记得一次忘记带课本了,上课时正着急呢,这时同桌看到了,急忙递过手中的书本说:来,咱们一起读吧!师:那你们两个还能再现当时的一幕吗?生:好啊。(说着两个人便表演起来,而且忘记带课本的学生非常激动)生:一次去超市买东西,一进门就被踩了一脚,当时真是又痛又急,正想发火,只听到一声:“对不起小朋友,要不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这时我竟然面带微笑地说了声“没关系”。我也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生:在家写完作业后,就跟妈妈商量可否出去打球,妈妈同意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老师,你可不可以与我配合一下?师:好啊,能当你的妈妈太荣幸了,那我们开始吧!生:妈妈,我要出去踢球,我走了。师:不行,快回来,看书去。生:(面带不悦)哼!不去就不去。师:怎么,生气了?我这个妈妈是不是不受欢迎呀!生:妈妈才不是这样呢!师:在座的同学,你们认为这个妈妈当得怎么样?生:让人伤心。生:让人气愤啊!师:是啊,我这个妈妈没当好,让大家感到气愤了,真对不起。孩子,要不再给我一次机会,重来一次好吗?生:好啊!妈妈,我写完作业了,可以踢会儿球去吗?师,好啊,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别玩太久了!生:知道了,妈妈,放心吧!师:怎么样,孩子,满意了吗?生:太好了,这才是我的好妈妈,她同意了我的要求。师,孩子,你也很有礼貌地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啊!谢谢你,(握手)能得到你的认可,我太高兴了。师小结:(播放课件)是呀,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必须要尊重别人!3、要让课堂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感悟和生成经验的过程。案例3《认识新朋友》一课有《请让我来帮助你》的内容,有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下雨了,有位同学没带伞,回不了家,你是他的同学,会怎么做?大部分学生说都说应该关心同学,把伞让给同学用,自己可以冒雨回家;有的说我家近,回家再取把伞给同学送来;也有的说共同打一把伞,先把同学送回家,自己再回家……教师便与学生“对话”:大家都认为应该帮助同学,非常好。可是怎样帮助最好呢?假如这个同学的家和你的家不是一个方向,假如你把伞让给同学而自己被淋感冒影响上学,假如你的做法会受到家长的批评,假如……大家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根据你以前的做法认为怎样做更有利?通过教师的发问,学生原有的思想束缚被打开了,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被调动出来了,于是,又有了许多答案:我可以帮助他,但必须告诉他,下次遇到恶劣天气一定要有防备;打电话让家长送伞来;同一方向的同学和打一把伞,匀出一把给那位同学……自然后果律——吃一堑长一智;他人的教训和经历;探究和发现;独特的感受。(小鸭子就是如此)经验是怎样在学生身上得以建构和内化的呢?一是意义放大,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放大,形成不断交换的推动力深入人心;二是情感叠加,在交流中被振荡起来,产生冲击力。二是经验聚合,正反经验在反思中被整合、被理性化,形成一种感召力。1、常识带来的启发2、辨析得出的结论3、情景感悟的体会4、活动产生的感受5、讨论形成的共识二、聚焦主题:建构和内化经验1、常识带来的启发案例4《购物小窍门》“货比三家”同一样商品,同一个超市,不同的时间,价格不一样同一样商品,不同的超市,同一时间,价格不一样同一款式,质量不同,价格不一样举办促销活动,价格与平时不一样购买数量可能影响价格营业地点可能会影响价格此外,《农业是一是之源》《可怕的物种入侵》等课,都可以从中挖掘出十分丰富的常识性经验。2、辨析得出的结论案例5有位老师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紧扣“怎样做是真正的节约时间”为话题,对生活现象展开剖析,比如有位同学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他的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看似一样的情景,谁是真正的节约时间呢?经过一方讨论,大家弄清楚了妈妈看电视是用眼、织毛衣用手,可以同时进行,妈妈这样做是巧妙地利用了时间,“工作”和娱乐两不误呀。而做作业和看电视两样都要用眼,不可能同时进行,这样做不仅电视没看好,作业也完成不好,相反还浪费了时间。3、情景感悟的体会案例6案例《爱惜粮食》:有位在教学《爱惜粮食》一课上,先让学生去了解家长种粮的过程,懂得了粮食来得不容易,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老师就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抓一把鸡毛键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键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这一活动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可见,体验在品德在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是强化重视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4、活动产生的感受《品德与生活》案例:(台上几名学生正进行激烈地穿衣比赛,陆续有学生穿好衣服走向台前。此时,李月小朋友很快地穿好了衣服。正当她想走向台前时,忽然发现旁边的谢欢怎么也扣不好拉链,急得直咂嘴,她便主动帮他扣起来。)师:大家觉得这场比赛谁应该得第一名?众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李月师:有那么多小朋友在她之前走到台前,为什么第一名要给她呢?生:其实她早就穿好了衣服,她是因为帮助谢欢才落后的,所以第一名要给她。生:她自己把衣服穿好后,宁愿得不到第一名还主动帮助别人,就应该表扬,所以第一名应该给她。生:有句话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她主动帮助别人,就是友谊第一。师:是啊,正如我们小朋友讲的,同学之间的友谊比比赛成绩更重要,为李月雯的乐于助人鼓掌。5、讨论形成的共识《媒体连着你我他·认识广告》片断实录片断二:师:面对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广告,能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则广告和为什么吗?生:我最喜欢“美特斯帮威”运动服广告,因为这个广告非常有创意。师:看来,你欣赏的是广告的创意生:去年夏天,我家小姨看了“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后,就买了一台,效果的确非常好,所以我认为这个广告很真实,我很喜欢。师:哦,你喜欢的是广告的真实。生:我最喜欢“宝宝金水”广告,因为这个广告是由儿歌改编的,很好听,画面也很美。生:我喜欢“关心别人,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这个广告能让我们受到教育,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生:老师,我觉得有些广告我很讨厌。师:那你具体说说看。生:有段时间,我头痛,妈妈就花了200多块钱给我买了几盒脑白金,喝了以后,一点效果都没有,头照样痛。我感觉脑白金的广告很虚假。生:有一种“99皮炎平”的广告,我很讨厌,太夸张了,看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生:“母亲牌牛肉条”也很假,其实是用猪肉制的。生:我认为减肥药广告也很虚假,我的邻居吃了那么多减肥药根本没效果。片断三:师:广告设计师们,大家的广告设计好了吗?生:(齐)设计好了!师:能不能向大家展示一下!生:我们设计的是家乡特产的商业语言广告。(三人齐声)酸酸甜甜就是我——宜都柑桔,耶!师:大家能给点掌声吗?生:(鼓掌)生:我们设计的是一则公益广告,广告词是唱的(边展示图片边唱),“一二一,一二一,我们一齐捡垃圾,从小养成好习惯,保护环境争第一。”生:我们向大家展示的是家乡特产图片广告,广告词是:喝着可口、闻着清香、提神又健康——宜都茶叶。生:我们设计的是一则环保公益广告,(四学生表演)“把迷路的垃圾送回家”。我们经常说的联系实际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就是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自己。也就是在学习处理人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关系中,提高学生的能力。1、学会举例,以理论事,由事析理;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3、用联系实际的方法看问题;4、反思、反省;5、设计活动思路或方案;6、调查访问、查阅和整理资料。三、联系实际,把经验转化为能力1、学会举例,以理论事,由事析理“举例子”是学生在课堂上推动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师:过了这个新年,同学们都长大了一岁,说说你都长了哪些本领,都有什么变化。小伙伴之间先互相说说,一会儿再说给大家听。(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谈自己的一些变化)师:哪位同学站起来说说?(学生踊跃举手发言)生1:我长得更高了!生2:我长得更壮了!生3:我能自己上学,不用爸爸、妈妈送了!生4:我能自己读拼音报了!生5:我上课回答问题更勇敢、更积极了!生6:我的力气更大了!生7:我会自己叠被子了!生8:我会自己戴红领巾了!生9:我会自己削铅笔了!真实的经验;真理性的认识。教学的化境应该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这也是“对话”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其实,“互动”与“对话”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互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这里,教师有随机而动的敏感,有深入开掘的企图与预想,但并不替代学生之间的思想与交锋。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图版”六下《我这六年来》一课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一名学生由事析理,说自己的性格急躁,做了一些冲动的事情,现在很后悔,说今后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老师马上插话说,“三思而后行”讲得好。接着,列举具体事例,让同学们体会“三思而后行”的好处,分析“莽撞行事”的危害,进而小结说:“三思而后行”是我们一辈子都用得着的经验。像这种“生成”,其意义早已超出了本课的范畴,可以让孩子们终生难忘。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火烧圆明园》的内容,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课件:《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画外音解说:140多年前,英法联军不仅将圆明园的财宝洗劫一空,而且放火焚烧了圆明园,那些巧夺天工的亭台楼榭,奇花异草被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了灰烬。接着,老师引出话题,说,现在,北京市政府已决定重修圆明园的部分景点,对此,曾经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你认为重建圆明园有必要吗?为什么?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辩论。正反论点:可以重修圆明园。反方论点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