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如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1840——184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在政治上,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它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其四、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了。2、近代中国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入侵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华民族的各个阶级从自己的立场开始进行了探索。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后,中国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慢慢解体,加上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农民走向反抗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爆发。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随后,太平天国迅速席卷6省,并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制度都未能付诸实施,只成为空头支票。后来,由于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局限性及受到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的镇压,最终走向灭亡。尽管这次探索以失败告终,但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2.洋务运动的兴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各个方面都受到严重打击,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企业,购买和制造武器装备。1860年,洋务派用洋枪装备军队,建立海军陆。随后又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洋务派并未使中国变得“自强”“求富”,由于它具有封建性,对外国依赖强,管理腐败,最后以失败告终。3.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的残败,造成新的民族危机,激发新的民族觉悟。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及封建势力的束缚,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知识分子向西方的学习更进一步,除了学习科学技术外还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1895年,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向皇帝上书,他们还著述立说、办学会、办报纸。这些行动对维新变法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898年6月11日,无权的年轻皇帝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新政府政令。这些命令像雪片似的颁布下去,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支持的人固然不少,可是反对更占优势。除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集团之外各省的地方官吏绝大部分也是守旧的官僚,他们把慈禧太后当作靠山,根本不理睬这些改革命令。而维新派拥有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丝毫没有与顽固派较量的实际力量,他们既不敢依靠群众,自己手中又无军队,表面上轰轰烈烈,但随时有被顽固派扼杀的可能。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一切新法令,一批维新人士惨遭杀害,维新运动因而遭到失败。这次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第一次遭到失败,登上政治舞台如昙花一现。这次不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想通过统治者来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尽管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推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三、辛亥革命的爆发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时的一次探索。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放弃对外国列强抵抗的念头,正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而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得到了初步发展,日益登上政治的舞台。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成立中国同盟会。随后将同盟会的纲领概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它对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积极的作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取得了首义的胜利,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不久国内各地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久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重的打击。虽然辛亥革命使民族资本主义走向高潮,但由于它脱离群众,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及它存在着软弱性。这理所当然逃不了失败。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威胁革命派,他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让位于他。1914年1月,停止参议院众议院两院议员职务,随后公然撕毁《临时约法》,炮制了一个《中华民国约法》,又通过《总统选举法》,这样他可以终身独揽政权,可将其传给子孙,而且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就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失败后,工人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并走向政治的舞台,在不断发地斗争中挥着积极作用,最后在曲折的道路中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1914年到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国家顾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为下一步的斗争奠下了基础。随着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及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9年5月,五四运动在中国爆发,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他们的爱国行为受到北洋政府的镇压。而此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大量进行罢工游行示威,爱国运动扩展到全国各地,进行了反帝反封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不像辛亥革命仅是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它具有广泛性有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一批进步青年开始各自摸索,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参加大会有12名代表,代表50多名党员,规模较小,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派,她的出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们开展了革命斗争,发动工农群众罢工。随后,1924年国共进行了合作。大革命中,北洋军阀势力迅速崩溃,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但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及当时中国共产党处在年轻时期,缺乏经验,大革命最后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斗争,并探索出了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共产党的毛泽东与国民党的蒋介石进行生死搏斗,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1937年,日本对我国进行灭亡性侵略,中国共产党再次与国民党合作并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取得胜利。在抗日中,中国共产党从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并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抗日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国内战争,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不是二十多年前摸样了她已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国民党的军队不堪一击,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了振兴中华,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可惜多次奋斗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实践证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救中国。3,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评价①维新变法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后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有两点。其一是它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其二是它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②辛亥革命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