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为确保管道直饮水的供水水质,并使系统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卫生安全,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商业街道、公众广场及其它公共活动场所的管道直饮水设计和施工。管道直饮水设计应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健康饮水》的要求。系统设计应符合节能、环保、经济、卫生、安全的原则,并为施工安装、运行操作、维护管理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管道直饮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卫生部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CJ94-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3.1管道直饮水系统(DedicatedDrinkingWaterSystem)是指原水经过深度处理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通过管网供给居民直接饮用的饮水系统。3.2原水(RawWater)进入水处理组件或设备前未经深度处理的生活饮用水或任何与生活饮用水水质相同(相近)的水。3.3产品水(ProductWater)原水经水处理组件或设备深度净化、消毒后直接供给用户的优质饮用水。3.4膜(Membrane)膜是一种能够实现物理或化学梯度的薄的阻碍物,在这种梯度作用下,一种或多种组分具有不同的通过能力。3.5微滤(Microfiltration,MF)微滤是利用微孔滤膜为过滤介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过程。微滤膜孔径一般在0.1mm~1mm。3.6超滤(Ultrofiltration,UF)超滤是利用超滤膜为过滤介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主要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过程。超滤膜孔径一般在0.01mm~0.1mm。3.7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它主要是在压力推动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的过程。反渗透膜的孔径一般小于1nm。3.8纳滤(Nanofiltration,NF)纳滤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对水中的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成分具有分离性能。纳滤的孔径一般在1nm左右。3.9KDF过程(KDFProcess)是高纯度铜、锌合金滤料,与水接触后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能有效地减少或去除水中的氯和重金属,并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3.10水处理设备(WaterTreatmentEquipment)原水,经其处理后,能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或增加水中某种对人体有益成分为目的的饮用水处理装置。3.11回收率(Recovery)水处理设备对原水利用效率的数值。3.12添加剂(Additive)在水处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加入水中的有助于改善水质的物质。3.13瞬间高峰用水量(或流量)(InstantaneousPeakflowRate)在用水量最集中的某一时段内规定的时间间隔中(如1min,2min,3min)的最大平均水量(流量)。3.14水龙头用水概率(TabUseProbability)水龙头相邻两次用水期间,从第一次(开始)放水到第二次开始放水的时间间隔内放水时间所占的比率。3.15循环水量(CirculatingFlow)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着的水量。其值根据系统工作制度与循环时间要求确定。3.16深度水处理(AdvancedWaterTreatment)对原水进行的进一步处理过程。能去除消毒副产物(有机氯化物和三致物质)、重金属、病原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达到饮用净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3.17变频调速供水系统(FrequencyConversionWaterSupplySystem)变频调速供水系统是取代高位水箱、水塔及气压给水的新型供水系统,通过变频调速器、控制电路及泵组电机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以满足恒压变量供水的需要,使供水管网压力保持恒定,使整个供水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节能的状态。4水质、水量和水压4.1管道直饮水是原水经深度净化水处理后制备而成的并用管道输送至用户饮用水龙头处的优质饮用水(产品水),其水质应不低于现行建设部颁发的《饮用净水标准》(CJ94-)的要求以及制水企业承诺的更高的水质标准。4.2管道直饮水水质应达到健康饮水,即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保持对人有益成分。4.3用水量标准宜采用4.3.1住宅为3-5L/人•天(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至7-8L/人•天);4.3.2办公楼为1-2L/人•天;4.3.3教学楼为1-2L/人•天;4.3.4医院为2-3L/床•天;4.3.5旅馆为2-3L/床•天;亦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4.4饮用水专用龙头额定流量要求为0.04L/S~0.08L/S。4.5饮用水专用龙头的出水水压,其自由水头不小于0.03Mpa。5水处理5.1不同水质的原水应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要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处理水量宜留有发展余地。5.2工艺流程的选择除依据原水水质,处理后达到水质指标外,还应满足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3处理工艺系统要求合理、优化、紧凑、节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和制水成本低。5.4深度净化水处理核心技术采用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和原水水质的不同进行选择。5.5膜工艺应用应重视系统的预处理、后处理和膜的清洗。5.5.1预处理有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为主)、活性炭过滤器(或臭氧—活性炭)、盘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滤芯或烧结管过滤器)、钠离子交换器、KDF、膜过滤和化学处理(如pH调节、阻垢剂投加、氧化等)。5.5.2后处理指膜处理后的保质(如消毒灭菌)或水质调整处理(如pH调节、添加剂处理等)。5.5.3膜的清洗包括冲洗(或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根据不同的膜形式及膜污染类型进行系统配套设计。5.6膜处理、预处理和后处理应优化组合,必须保证净化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安全直饮要求。5.7消毒灭菌必须在保证消毒副产物最低含量水平前提下,可采用紫外线、臭氧、二氧化氯或氯进行处理。根据季节变化亦可组合使用。消毒灭菌设备应安全可靠,投加量精准,应有报警功能。设备失灵时便于操作管理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5.8根据城市自来水和供水点水质达标情况,选择优化组合工艺。当城市自来水受到有机物等微污染或不确定污染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净化工艺流程。5.9水处理设备的卫生安全与功能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取得卫生部的质量验证。6系统设计6.1管道直饮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总体规划和建筑物性质、规模、高度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等条件来确定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供回水管网的型式。6.2管道直饮水系统供水视工程情况宜采用以下二种方式:6.2.1调速泵供水系统;6.2.2屋顶水箱重力流供水系统;6.3净水机房可设在建筑物内,亦可单建净水机房。机房宜靠近集中用水点。6.4为保证供水安全卫生,系统中的室内外供配水管道应设计为环状,并应保证供应足够的水量和水压。6.5在建筑小区内宜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层数分别设置供水和循环回水系统。6.6高层建筑管道直饮水供水应竖向分区,竖向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6.6.1住宅各分区最低饮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32Mpa;6.6.2办公楼各分区最低饮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0Mpa;6.6.3各分区最不利饮水龙头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的要求。6.7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可在净水机房内设分区供水泵或设不同性质建筑物的供水泵,亦可在建筑物内设减压阀竖向分区供水。6.8建筑物内高区和低区供水管网的回水管连接至循环回水干管时,高区回水管上需设置减压稳压阀。6.9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中,室内外埋地管宜尽量少。并应减少管道长度。6.10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应做到动态循环和循环消毒,室内外供水管网宜设计为同程式。6.11饮用净水在供配水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4-6小时。6.12应保证管道正常流速以防管内细菌繁殖和微粒沉积。6.13配水管网循环立管上、下端应设球阀,供水管网应设必要的检修阀门。在管网最远端设排水阀。管道最高处设排气阀。排气阀处应有滤菌、防尘装置。排水阀设置处不得有死水存留现象,排水口应有防污染措施。6.14防止二次污染,在水泵出口管道上以及各建筑物入户管上宜设倒流防止器。循环回水管从配水环网的最远端接口,应设倒流防止器与配水管网隔开。6.15回流至中间水箱或原水箱的循环回流管上,应设置循环回水控制阀。6.16规模小的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循环宜回中间水箱。回流到供水管网或净水箱应加强消毒。6.17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中每幢建筑的循环回水管接至室外回水管之前宜设流量平衡阀。6.18各用户从立管上接出的支管应尽可能短,以减少滞水管段。6.19室内露明管道应做防结露保温。室内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地下室空间或管井内,管道应布置在4℃以上地方,否则需采取防冻措施。6.20管路应避免靠近热水管道或热源。6.21材料、管件和计量水表的选择6.21.1要求管材化学性稳定,主要成分及添加剂不溶于水中;物理性稳定,耐压和耐冲击不变形、内表面光滑、水流阻力小、价格适中;施工安装方便;6.21.2管材宜优先选用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材质宜用SUS316;明装宜用SUS304)、紫铜管或其他优质卫生给水塑料管;6.21.3阀门、管道连接件不应造成细菌滞留繁殖以及其他颗粒的聚积,应减少管件的凹凸不平;6.21.4阀门、管道连接件、管件连接的密封圈,应达到卫生食品级要求。配件与管材须配套,应优先选用不锈钢材质;6.21.5分户室内计量水表应采用直饮水水表(容积式水表、或带远传发讯装置)。水表应示值清晰,所选用材料均应符合饮用水计量仪表材料卫生安全标准。水表应具有始动流量小(计量等级达0.01),计量精度高(C或D级)的要求;6.21.6饮用水专用龙头应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额定流量0.04L/s~0.08L/s);6.21.7系统中宜采用同种材质的管件及附属件。6.22供配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维护和管理,应满足11节中各项要求。7净水机房7.1净水机房应靠近集中用水点,便于阻力平衡。7.2机房内设备布置要考虑建筑采光、通风、防腐蚀和地面排水协调配合。处理水量宜留有发展的余地和原水水质恶化所预留的设备空位。7.3设备布置宜按水流程进行,以减少管道重复,同类设备相对集中布置,达到既方便操作、维护、又满足美观、紧凑的要求。机房上方的房间不应设置排水管道及卫生间。7.4净水机房设计中应有隔振防噪措施。7.5净水机房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的卫生要求,建筑物结构完整。地面、墙壁、天花板应用防水、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地面应有一定坡度,设排水系统。门窗应采用不变形、耐腐蚀材料制成;设有防蚊蝇、防尘、防鼠等措施;有上锁装置。应有更换材料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场所。7.6净水机房应是独立封闭房间,配备机械通风设备和空气消毒装置。如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按30W/(10-15m2)设置,距地面2m吊装。7.7净水机房应设置更衣室,室内应有衣帽柜、鞋柜等更衣设施。配置有洗手和消毒设施。7.8净水机房的出水水质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机房应有化验室,装备有水质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设备或在线实时检测仪表。7.9各水罐、箱应设泄空阀、溢流管,水面应为自由水面。净水罐(箱)、高位水箱应设置0.2μm膜呼吸器,当采用臭氧消毒时膜呼吸器前设吸气阀,并设呼气管道及臭氧尾气处理装置。7.10净水机房所有与直饮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内衬、消毒设备、化学处理剂等均应有卫生安全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