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镇静药物介绍及药学监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U常用镇静药物介绍及药学监护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重症病人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病人的生活质量。重症病人获得充分的镇静和镇痛是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常见原因包括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病人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环境因素--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它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镇痛与镇静应作为ICU内病人的常规治疗这一切都使得病人感觉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病人的恶性刺激,增加着病人的痛苦,甚至使病人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生命安全。50%的病人有痛苦的记忆NoplaceismorephobicthanICU.下辈子打死也不去ICU70%以上的病人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去除不适感,减少刺激,避免过度兴奋改善病人睡眠,消除ICU痛苦记忆消除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降低代谢率,减少氧耗,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在先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理想的镇静药物快速起效,快速消除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没有抑制作用不依赖于肝、肾功能无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蓄积价格便宜或总费用低ICU最常用的镇静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氯羟安定及安定丙泊酚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是较理想的镇静、催眠药物。它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内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剂量相关的催眠、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其本身无镇痛作用,但与阿片类镇痛药有协同作用,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老年病人、肝肾功能受损者药物清除减慢,肝酶抑制剂亦影响药物的代谢。苯二氮卓类药物负荷剂量可引起血压下降,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反复或长时间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致药物蓄积或诱导耐药的产生;该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反常的精神作用。安定长效,能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3分钟内能产生镇静作用,苏醒延迟,不作为常规用药。静脉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但其代谢产物去甲安定和去甲羟安定均有类似安定的药理活性,且半衰期长。因此反复用药可致蓄积而使镇静作用延长。大剂量可引起一定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氯羟安定ICU病人长期镇静治疗的首选药物。由于其起效较慢(5min),半衰期长(12-15h),故不适于治疗急性躁动。氯羟安定的优点是对血压、心率和外周阻力无明显影响,对呼吸无抑制作用。缺点是易于在体内蓄积,苏醒慢;其溶剂丙二醇长期大剂量输注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代谢性酸中毒及高渗透压状态。咪唑安定特点:消除半衰期短1.5-2.5h,适于手术和ICU镇静水溶性局部注射无疼痛,极少产生静脉炎镇静、抗焦虑作用强药效为安定的3倍,30-90s起效顺行性遗忘作用强解除患者痛苦记忆易于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咪唑安定用药后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低血容量病人尤著,持续缓慢静脉输注可有效减少其副作用。咪唑安定长时间用药后会有蓄积和镇静效果的延长,在肾衰病人尤为明显;部分病人还可产生耐受现象。丙泊酚、西米替丁、红霉素和其他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可明显减慢咪唑安定的代谢速率。丙泊酚作用机制▶增强GABAa的传导▶精细地干预GABA能的激活→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抑制钠离子通道依赖性的钠离子内流→调控谷氨酸的释放作用特点丙泊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静脉镇静药物;特点是起效快(1-2min),作用时间短(10-15min),撤药后迅速清醒,且镇静深度呈剂量依赖性,镇静深度容易控制。丙泊酚亦可产生遗忘作用和抗惊厥作用。丙泊酚具有减少脑血流、降低颅内压(ICP),降低脑氧代谢率的作用。用于颅脑损伤病人的镇静可减轻ICP的升高。而且丙泊酚半衰期短,停药后清醒快,利于进行神经系统评估。此外,丙泊酚还有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丙泊酚单次注射时可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相关,尤见于心脏储备功能差、低血容量的病人。丙泊酚的溶剂为乳化脂肪,提供热卡1.1卡/毫升,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能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2%丙泊酚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因此更适宜于ICU病人应用。因乳化脂肪易被污染,故配制和输注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单次药物输注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注意事项常用镇静药物比较药物咪唑安定丙泊酚产品特点顺行性遗忘最好,性价比高,循环更稳定苏醒快、起效快,蓄积少特有的副作用无PRIS;高脂血症;注射痛起效时间2~5min30~40s半衰期分布半衰期25~30min清除半衰期1.5~2.5h分布半衰期2~4min;清除半衰期30~60min代谢途径主要通过肝肾代谢,60%~70%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良者应减量药物清除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88%的药物以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尿排泄临床应用适用于所有人群的短期和中长期镇静主要用于短期镇静,不用于16岁以下儿童的镇静负荷剂量0.03-0.3mg/kg1-3mg/kg维持剂量0.04-0.2mg/kg/h0.5-4mg/kg/h理想镇静药物理想镇静药物具有的特点咪唑安定丙泊酚起效快√√清除快常规使用蓄积少√对呼吸循环抑制最小√易致低血压、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大代谢方式不依赖肝肾功能主要肝肾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抗焦虑与遗忘作用可预则√无价格低廉√价格昂贵镇静药物的给予镇静药的给药方式应以持续静脉输注为主,首先应给予负荷剂量以尽快达到镇静目标。间断静脉注射一般用于负荷剂量的给予,以及短时间镇静且无需频繁用药的病人。短期(=3天)镇静丙泊酚与咪唑安定产生的临床镇静效果相似。而丙泊酚停药后清醒快,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咪唑安定;但未能缩短病人在ICU的停留时间。氯羟安定起效慢,清除时间长,易发生过度镇静。因此,ICU病人短期镇静宜主要选用丙泊酚与咪唑安定。长期(3天)镇静丙泊酚与咪唑安定相比,丙泊酚苏醒更快、拔管更早。在诱导期丙泊酚较易出现低血压,而咪唑安定易发生呼吸抑制,用药期间咪唑安定可产生更多的遗忘。氯羟安定长期应用的苏醒时间更有可预测性,且镇静满意率较高。因此氯羟安定更适合在长期镇静时使用。长期用镇静药的注意事项大剂量使用镇静药治疗超过一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戒断症状。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戒断症状表现为:躁动、睡眠障碍、肌肉痉挛、肌阵挛、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打哈欠、焦虑、躁动、震颤、恶心、呕吐、出汗、流涕、声光敏感性增加、感觉异常、谵妄和癫痫发作。因此,为防止戒断症状,停药不应快速中断,而是有计划地逐渐减量。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啶与α2和α1受体的亲和力比率为1620:1作用于突触前α2受体,负反馈调节突触前递质的释放作用机制蓝斑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部位,与觉醒、睡眠及焦虑有密切关系右美托咪啶降低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细胞的活性,发挥镇静、催眠作用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清醒镇静”,类似于自然睡眠的非快速动眼相具有抗交感神经作用,可导致心动过缓和/或低血压无呼吸抑制作用对认知功能抑制不明显主要药效动力学指标起效时间:10~15min作用高峰:25~30min起效比较缓慢输注过程不宜频繁更换输注浓度ICU中右美托咪啶常用给药方案2ml:200μg需用5%GS、NS稀释达浓度4μg/ml负荷剂量1μg/kg,缓慢静注超过10分钟维持剂量0.2-0.7μg/kg/h与其他镇静剂或阿片类药物同时给药时,需要减少给药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副作用血压下降,心率减慢65岁低血容量高迷走张力糖尿病和高血压严重心脏传导阻滞给予负荷量时短暂高血压上呼吸道梗阻:需要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体位性低血压镇静过程中各器官功能的监护镇痛镇静治疗对病人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是ICU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实施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应对病人进行严密监测,以达到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效果,最小的毒副作用和最佳的效价比苯二氮卓类呼吸功能可产生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作用,通常表现为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增加,低剂量的苯二氮卓类即可掩盖机体对缺氧所产生的通气反应,低氧血症未得到纠正,特别是未建立人工气道通路的病人需慎用。循环功能在给予负荷剂量时可发生低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更易出现,因此,负荷剂量给药速度不宜过快。神经肌肉功能可能引起躁动甚至谵妄等反常兴奋反应消化功能肝功能损害可减慢苯二氮卓类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清除,肝酶抑制剂也会改变大多数苯二氮卓类药物代谢,肝功能障碍或使用肝酶抑制剂的病人应及时调节剂量。丙泊酚呼吸功能引起的呼吸抑制表现为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增加,负荷剂量可能导致呼吸暂停,通常与速度及剂量直接相关,给予负荷剂量时应缓慢静脉推注,并酌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治疗目的。循环功能所致的低血压与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和轻度心肌抑制有关,老年人表现更显著,注射速度和药物剂量是导致低血压的重要因素神经系统丙泊酚可减少脑血流,降低颅内压(ICP),降低脑氧代谢率,对颅内压升高病人有利,对脑缺血病人需加强监测,慎重应用代谢功能丙泊酚以脂肪乳剂为载体,长时间或大剂量应用时应监测血甘油三脂水平,并根据用量相应减少营养支持中的脂肪乳剂供给量。丙泊酚输注综合症(PRIS)1998年Bray第一次用PRIS来描述与丙泊酚输注有关的儿童患者的临床状态,将PRIS定义为:急性顽固性心动过缓导致的心跳停止,伴随1项或多项以下临床表现:代酸,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高脂血症,尸检发现肝大或脂肪肝Crème在2001年提出了成人PRIS的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进行性心衰和心律失常,代酸、高钾和肌细胞破坏证据三者中至少2项;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衰、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横纹肌溶解的证据PRIS的定义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难以识别和诊断PRIS发病机制核心机制:丙泊酚损伤线粒体功能引起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丙泊酚直接抑制CPTI,阻止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丙泊酚损伤呼吸链复合体II,导致β氧化中断,造成中短链脂肪酸不能代谢易感因素ICU中的重症患者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或儿茶酚胺的注入丙泊酚使用量>4mg/kg/h+输注时间>48h低龄(16y)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呼吸源性的疾病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亚临床状态的线粒体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在已发表的83篇PRIS病例报道中最常见的PRIS首发症状:代谢性酸中毒86%心功能不全88%横纹肌溶解45%肾功能衰竭37%高酯血症15%RobertsRJ,etal.CritCare.2009;13(5):R169PRIS的发生特点低剂量、短期输注丙泊酚即可发生PRIS•24岁男性,因脊髓损伤入院,丙泊酚最大输注速率为2.6mg/kg.h-1,持续输注仅15h后,患者出现代酸、肌钙蛋白和CPK增高,之后急性肾衰、高血钾、心动过缓,最终死亡•45岁男性患者,丙泊酚TIVA下行肺V射频消蚀术,丙泊酚平均剂量2.6mg/kg.h-1,持续输注仅8h,患者出现代酸、室速、心衰KumarMA,etal.NeurocriticalCare.2005;3:257-9PRIS的发生特点大剂量、短期输注丙泊酚,发生PRIS的危险增高•64岁男性患者,丙泊酚TIVA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丙泊酚平均剂量为7.8mg/kg.h-1,持续输注仅4.5h,患者即出现心动过速、代酸等症状•更多研究报道了短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的患者,尽管未发生严重的致死性疾病,但存在难以解释的代酸DavisR,etal.PediatricCriticalCare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