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使用方法辅导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合理使用药物首都医科大学金有豫2010-08-28北京《处方集》的概念和作用《药品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2007年2月14日):第四章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处方管理办法》答疑:“药品处方集”就是本机构使用的“基本用药”。“药品处方集”对本医疗机构带有强制性,医师、药师应人手一册,要求认真执行。而不是只有参考书作用的治疗手册或药物手册《处方集》的概念和作用《国家处方集》•WHO于2002年建议各国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国家处方集》作为:•指导医生遵照国家规定,对患者合理、安全、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的专业文件•实施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文件•支持医院管理的重要文件《处方集》的概念和作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配套文件之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年版基层部分]•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供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用时参考《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年版基层部分解读全书分为5部分•前言(编委会办公室)•使用说明•总论•各论•附录•索引解读——总论合理使用药物的概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需要的与“合理使用药物”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药物的作用•药物的剂量效价强度以及治疗指数和安全指数•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动学参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特殊人群的用药解读——总论(续)关于开写处方的一些管理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需要的了解的国家规定•处方权•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开具•处方限量开写处方时易出现的问题•《处方管理办法》解读——总论本书的主要、重要部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年版基层部分)收载的药物类别排列顺序进行编写•分为24章(见下页)•收载药品品种共243种[目录为205种。实际上,(33)抗艾滋病药有7种;(36)抗疟药的青蒿素类药物有6种;(146)胰岛素有4种;(185)抗蛇毒血清有4种;(186)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有16种;(205)避孕药有7种;共243种]1.抗微生物药13.抗变态反应药2.抗寄生虫药14.免疫系统用药3.麻醉药15.维生素矿物质类药4.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16.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5.神经系统用药17.解毒药6.治疗精神障碍药18.生物制品7.心血管系统用药19.诊断用药8.呼吸系统用药20.皮肤科用药9.消化系统用药21.眼科用药10.泌尿系统用药22.耳鼻喉科用药11.血液系统用药23.妇产科用药12.激素及影响i内分泌用药24.计划生育用药解读——总论本书的主要、重要部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年版基层部分)收载的药物类别排列顺序进行编写•分为24章(见下页)•收载药品品种共243种[目录为205种。实际上,(33)抗艾滋病药有7种;(36)抗疟药的青蒿素类药物有6种;(146)胰岛素有4种;(185)抗蛇毒血清有4种;(186)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有16种;(205)避孕药有7种;共243种]解读——总论(续)每章(节)的内容•某些章的药品种类较多,可能再分为“节”•在各章(节)的起始,用简短、重点突出的前言,概括地叙述该类药物或个别药物品种在作用或应用方面的共性和特性,并结合与该类药有关疾病关系密切的选药、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举例: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解读——总论(续)每章的内容(续)•随后,对该类的药物品种进行系统、分项的论述•其项目包括【通用名称(中、英文)】(处方要求)【药理学】(重要而简短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适应证】(与批准的说明书一致)【禁忌证】(与批准的说明书一致)【不良反应】(重要的)【注意事项】(重要的)【药物相互作用】(重要的)解读——总论(续)每章(节)的内容(续)【药物相互作用】(重要的)【用法和用量】(与批准的说明书一致)【制剂和规格】(严格控制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规定的剂型范围内,为临床常用规格)解读——附录基层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所常需的信息•《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53号令)•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药物的妊娠安全性分类表(摘自FDA)•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按年龄、按体重、按体表面积)解读——附录(续)•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摘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肾功能低下的患者肝功能低下的患者新生儿妊娠妇女•部分医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名词英文缩写解读——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到所需要的药物品种所在之处(页码)•药品中文通用名称索引(按汉语拼音排序)•药品英文通用名称索引(按英文字母排序)合理使用药物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问题。解读——总论(续)每章的内容(续)其中【通用名称(中、英文)】、【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用法和用量】、【制剂和规格】的资料主要来自国家有关药品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基本药物剂型严格控制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规定的剂型范围内,规格则为临床常用规格关于开写处方的一些管理规定一、概述合理使用药物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使用药物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一、概述“临床需要”、“个体需要”和“正确的用药方法”的基础——药理学。二、药理学及其运用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知识包括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药物效应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药动学)。药理的主要内容药物生物体(机体及病原体)药物效应(药效学)药物谢代动力学(动力学)(一)药物效应学(药效学)药物与机体接触后,在一定浓度时(如有效浓度),可使机体功能发生改变(反应,效应)。如药物使血压下降。其原因就是因为药物有一种能使改变集体功能的作用(药物的作用)。如降压药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药物产生作用的原理,称为药物作用机制。(一)药物效应学(药效学)药效学主要是“临床需要”的基础——根据疾病的情况(如病理学和疾病的程度等)选择恰当种类的药物和具体的药物品种。例如在高血压病时,需要根据其种类或血压升高的程度(急性或慢性;1级、2级或3级)。(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药动学)药物经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在体内的运动过程。一般可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机体。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或某一部位而发生作用。吸收和分布是药物发挥作用的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代谢(生物转化)——药物的化学结构被机体改变。多数被肝脏的肝药酶(P450)代谢。•被代谢后一般为作用减弱或消失;但有些药物经代谢才产生活性(如降压药依那普利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而起作用。•某些药物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酶诱导药)。•某些药物可使肝药酶的活性降低(酶抑制药)。药物的体内过程排泄——药物经各种排泄途径离开机体,作用减弱或消失。代谢和排泄是药物作用或消失的过程(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药动学)各个体内过程均可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可影响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因为用药物以后,药物在到达何处、产生作用、作用强弱、作用开始时间的快慢、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有重大的关系。•如吸收容易和迅速(能很快达到有效浓度),作用开始时间的就快;如容易被代谢或排泄迅速(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快下降),作用的持续时间就短。(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药动学)研究这种浓度变化(时间和浓度的关系)的规律,就是药动学,从而得到药物的各种参数。•如血液药物浓度达峰值时间(Cmax),时间越短,表示吸收越快。•如生物利用度(F),数值越大,表示吸收的越多。•如“半衰期”(t1/2)就表示药物从机体消失的时间,半衰期越长表示药物从机体消失的时间越长。(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药动学)药动学往往与指导药物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用药剂量,一日用药次数等)和对于特殊人群的用药(个体需要)有较重要的关系。如•为了使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浓度,可按照药物的“半衰期”设计用药剂量和一日用药次数。•采用药物的“缓释剂型”(减慢吸收和排泄),可减少一日用药次数。(二)药物代谢动力(运动)学(药动学)对于特殊人群•孕妇,不要应用能分布到胎儿的药物;•授乳妇不要应用能分布到乳汁的药物;•肝功能低下的患者,不要应用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肾功能低下的患者,不要应用经肾排泄的药物。•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也需考虑他们的各种功能特点。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系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使用方法和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机体的原因)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如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如降压药卡托普利的副作用“干咳”。药品说明书详尽地描述药品的不良反应。选择和应用药物时应量避免其不良反应。要告诉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异常的(如药品说明书中未述及者或发生频率较低时)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医师和医疗机构应按规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进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四、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经相同或不同途径给药时,药物之间在体内相互影响,致使药物原有的作用(包括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增强或减弱的改变,甚或出现不应有的效应。药物相互作用可因药物的药效学或药动学的原因而产生药物相互影响。(一)药效学的影响在药物的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作用于同一部位的两个药物合用;或具有同一活性的两个药物合用。作用被增强或产生毒性反应。•作用相反的两个药物合用。作用被减弱或消失。(一)药效学的影响有利的相互作用,可以利用。•如2级以上高血压和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1)依那普利+尼群地平或硝苯地平);(2)尼群地平+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3)尼群地平+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要避免。如降压药卡托普利与潴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同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二)药动学的影响药物在作用以及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相互干扰,使药物在体内的量(血液药物浓度)发生变化所致。•如两个药物在与血浆蛋白结合方面的竞争性置换,使某一血药浓度增高。•如两个药物在肾小管排泄过程中竞争分泌通道,使某一药物排泄减少而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二)药动学的影响如药物在代谢酶方面的加强或抑制的相互影响,所致的药物(可被药酶代谢的药物)在体内量的变化。•D(可被药酶代谢的药物,被酶代谢后,活性消失)+酶诱导药——D的代谢增加,作用减弱或消失。•D(可被药酶代谢的药物,被酶代谢后,活性消失)+酶抑制药——:D的消除减少,作用增强或出现毒性(三)联合用药利用有利的药物相互作用,可合理地联合用药,如异烟肼和乙胺丁醇合用不但能增强抗结核作用,而且乙胺丁醇还可以延缓异烟肼耐药性的产生,因而增加药物疗效。避免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如四环素和钙剂等同时服用,可使四环素的吸收降低而影响其疗效。
本文标题:《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使用方法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