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荷塘月色感情基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作者介绍•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岁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27岁到清华大学任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党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当时朱自清已经因为饥饿全身浮肿,很虚弱了,可是躺在床上还对家人说“不要去”。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48年8月去世。朱自清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chǔ处理(动词)chù处所(名词)多音字:处hé荷花(名词)hè负荷(动词)荷曲qū曲折qǔ曲调mài脉搏mò脉脉含情脉薄báo很薄(口单)bó淡薄(书双)bò薄荷颤chàn颤动zhàn打颤颤栗(战栗)音近字:霎shà时刹chà那古刹chà形近字:缀zhuì(连缀)辍chuò(笔耕不辍)敛裾liǎn入殓liàn惦记diàn掂量diānliang重点:进入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喜悦?哀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短暂的喜悦,长久的哀愁。诗文感情脉络比较登乐游原李商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带上门出去见到荷塘月色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荷塘月色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提问: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试结合语境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是将这种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现实对照,是对现实的否定。提问:从课文结构看,作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的,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试联系背景讨论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分小组讨论回答)明确:(1)对现实不满(1927年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3)追求美好自由幸福生活而不得。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综合说法:《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