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1、掌握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①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描等;②抒情有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物)抒情,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有即事抒情(如通过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抒情),有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2、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互文、顶真(针)、通感等。3、掌握表现手法。象征、照应、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用典、列锦、联想与想象、托物起兴,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结合)等。4、掌握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起兴铺垫、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以景结情、过渡(承上启下)、伏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议论)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和寓情于景(物)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注:緌ruí,像缨饰的下垂物。乐(哀)景写哀(乐)情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再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象征、比喻、比拟、夸张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用典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虚虚实结合何谓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由“月亮”联想想像→虚写→明是我想别人,却说别人想我(以虚写的方式想像)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化用典故。庄周在梦中化蝶,梦醒了却辩不清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杜宇国破家亡,郁愤而死,灵魂幻化成年年春来便对着故国山河含恨啼血的杜鹃。抒发了诗人因琴瑟勾起的迷茫与哀怨之情。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诗歌第二联有何艺术特色?①(手法):运用了渲染,烘托的手法。②(分析):诗人在颔联中选取“樱桃,豆,草,鹅”等四月余杭独特的物象(景物),渲染出四月乡村清新,富有活力的气氛,(侧面)烘托出天气晴朗时余杭四月的“生意繁”——生机盎然(氛围)。③(效果):营造出一幅乡村生机盎然的图景(意境),表达了诗人的喜爱的情怀。渲染、烘托、衬托、对比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加强艺术效果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诗人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烘托出夜的深和夜的静。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诗人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记住:渲染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烘托:指从侧面用笔,对其他事物进行描述,作为陪衬,使所“托”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主要事物),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次要事物),达到突出本意(主要事物)的目的。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单看)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两句用侧面之笔,烘托之法,表现出梅花开花之“早”和素艳香远。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记住:烘托是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氛围)。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同的、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次要事物)来作陪衬的手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乐景衬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记住: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早梅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单看)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两句中没有出现所“托”的主要事物(梅花),而是借用其他的次要事物(禽鸟)用侧面之笔,烘托之法,表现出梅花开花之“早”和素艳香远。(联系)第三联和整首诗的关系:“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中借助禽鸟的忽闻“花香”,惊看“素艳”(次要事物)来衬托出梅花(主要事物)开花之“早”和素艳香远。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烘托、衬托两者在诗歌分析中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而烘托有点类似于衬托中的正衬。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增强艺术效果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注意:诗人这里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记住:对比指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没有主次之分)手法练习: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创设了萧瑟悲凉的意境:蓝天白云,霜林(红叶)染醉(乐景反衬哀情),黄花堆积,西风渐紧,北雁南飞(哀景衬哀情)。但一个“泪”字,使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比喻、象征、夸张等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虚为实,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比喻、象征、夸张等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比喻、象征、夸张等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分析技巧型的答题模式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技巧型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赏析其修辞效果。参考答案:比喻,把梅花比作雪堆,形象生动地突出梅花之盛。参考答案: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对“少日”和“老去”时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的对比,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不要拘泥于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广东卷模拟试卷定风波·暮春漫兴宋·辛弃疾少日①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②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①少日:少年时代。②茶瓯:一种茶具。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⑴上片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山市三模闲游①韩愈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绵闲度竹,菱叶故穿萍。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注释:①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时诗人自中书舍人降官为右庶子②讵(jù),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2)此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4分)①主要用了借景抒情和细节描写。②前两联中,诗人描写了暮春雨后清丽的景色,绕池青青的青草,悠闲怡然飘飞的柳絮。春潮渐长,菱叶在浮萍中漂浮,一派清丽的景色。但诗人此时的心境确是忧郁,用乐景反衬出诗人因被贬官而生的孤独无聊的忧郁心境。③后两联描写了诗人的动作,孤独枯坐而不厌,独自喝酒难清醒,中日持竿垂钓,低声咏唱无知音,一系列的动作,反应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无聊,写出诗人因被贬官而生的孤独无聊的忧郁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