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汇编2目录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摘要…………………王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邹伟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杨明当前高职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刘家枢示范院校建设中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翟斌浅谈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含义和时代特征………………………………王振武素质教育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王婷传承母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关于高职教育中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探讨………………………周春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初探………………………………………孔凡真英国NVQ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胡育辉网络背景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变化……………………李丹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赵丹责任教育: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倾斜点………………………………………李照清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杨可心如何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汤晓伟德才兼备“美”必在其中——浅谈高职教育中的审美修养…………………周春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建设目标……………………………李照清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李照清以素质教育为本探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胡冰浅谈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李洋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刘琨张汉光姜婷婷3网络背景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变化李丹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特别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建设与普及,互联网以其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互联网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和心灵成长。也正是因为这些改变,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高职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全新的思考,并在新的形势下,更新德育教育观念,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以应对新形势下高职德育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变化。一、新形势下高职德育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以其迅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小时乃至以分钟为周期的更新频率,已经在高校校园得到普及。虽然互联网在提供快捷信息,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交往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暴露出诸多迫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为这一时代下的高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网络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宠,以其海量的信息,快捷的更新速度,色彩艳丽、活泼可爱的多媒体仿真画面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新的生活方式。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学生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可以独立接触到形形色色社会思潮和理论;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当学生从网络中吸取有益的知识的同时,也随时面临有害信息的诱惑和侵蚀。特别是高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淡漠,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匮乏,对网络幻化出的“美好”精神家园无法抵制,致使学生们在这如海般的网络中迷失自己。美国一位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中国人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可见,如果我们不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如果我们不赢得青年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我们随时存在被和平演变的危险。另外网络还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等不良信息内容,极易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灰色污染、黑色污染和黄色污染,甚至出现像马加爵那样因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事件。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老师难以掌握学生上网的具体情况,为高职的德育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并带来了挑战。2.网络空间的虚拟化,易导致高职学生冷漠的人际交往,诱发心理疾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格林特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作为群体生活的历史。互联网让人们心中的这种群体思想得到解放,精神的群体无需近在咫尺,网络能让远在天边的人近在眼前。由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构建的强大网络体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全球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村落”。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网络也有其“双刃面”,网络在使全球紧密联系的同时,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交往的机会,潜移默化中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人际交往,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渐渐疏远。在人机对话的封闭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以符号与符号互动,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排出“他人在场”的压力,可以任意行事不受约束,致使学生迷恋于网络,痴情于自身角色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之间的穿梭与幻变,扮演着“两面4人”。还有些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在虚幻的世界里侃侃而谈,交友甚广,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不善言表,人情淡薄,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危机。长此以往,必然给学生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人际交往阻碍,甚至造成学生的情绪低落对现实社会人际交往失去信任,更严重者,会加剧学生个体行为的麻木、冷漠,形成双重人格,引发人格裂变。特别是高职学生,对网上的虚拟生存方式不完全了解,辨别有害信息的能力不强,致使学生对网络上传播的垃圾的信息不知道是相信老师传授还是相信网络,致使高职德育教育工作困难重重。3.网络的虚拟性,为学生逃避现实的提供了“避难所”,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自九八年以来,高校扩招圆了众多学生的大学梦,推动国内教育的繁荣发展,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为高校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状以及职业岗位的有限性,使得人们产生“读书至穷”的误区,而这些鄙视教育的思想观念加剧了学生自卑的心理,使得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学生迷恋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借助网络的各种游戏道具对虚拟生活、生产和战斗进行真实生活的再现。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排解思想、心理、生活、情感方面的压力,可以成为虚拟社区的主宰,可以逃避现实生活困境的需求,但他们却忽略了学业,过多的沉溺于游戏、聊天,使投入学业的时间与精力受到极大影响,这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举步维艰。4.网络的隐蔽性,诱发道德行为失范,动摇传统道德规范基础。据第十三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达到34.1%,网民中大专生占到27.4%,如此庞大的网络一族,突现了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因为,虚拟社会可为提供一个属于自我的空间,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可以放纵自己,随心所欲。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可以成就理想的自我。而这一切的获得无需受到任何真实身份和现实传统道德行为的约束,致使学生迷恋其中,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感,引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如:下载不良的信息、抄袭他人作业等,更有甚者形成网络犯罪、传播有害信息和危害社会稳定。这些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腐蚀了人们的灵魂,对学校良好的传统道德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二、网络时代高职德育教育的对策网络虽然存在种种弊端和危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无视网络带给我们的利益。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危险是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被现代科学技术甩在身后,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不断更新德育教育观念,改进德育教育方式,必然会使网络时代的高职德育教育步上新的台阶。因此,创新思路,开辟网上德育工作新出路成为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的重点。1.搭建网络思政平台,拓宽德育教育新途径。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学习贯彻16号文件精神会议上作了发言,他指出“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是不太看报纸和电视,主要得信息的途径就是网络”。而目前各高校校园网的普及,无疑为高校创建新型德育工作阵地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发思想教育软件,推进思想教育信息资源优化,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数字技术,把枯燥难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喜闻乐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使学生产生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立体式的感受,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其次,利用网络空间的广阔性,与校园传统宣传媒体相结合,加强对德育教育宣传力度,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能够抢占先机,占据网络德育教育阵地。2.更新德育教育观念,丰富网络德育教育内容。5网络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参与其中的交互式思想交流,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们匿名加入讨论,没有思想上的顾忌,真情实感流露于外,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引导。这极大的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在网络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多种形式及现代多媒体技术,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在网络德育教育内容中,使德育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3.积极加强网络管理,建立一支网上德育工作队伍。校园网络化的发展使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上网交流而不是找辅导员等其它传统途径来解决思想问题,而网上大量虚假信息、违反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信息的存在以及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欠缺,使得学生在网络上极易迷失方向。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及时抢占网络德育教育阵地,以多种现代多媒体交流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利用BBS、QQ群聊等多种网络交流方式,匿名参加论坛讨论,以引导学生讨论向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对网络、对网络知识以及网络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网络培训,强化网络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成为具有敏锐洞察力,掌握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懂得思想教育规律并具有高尚的师德的复合型人才,以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4.利用网络的时空性,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学校通过提供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环境,落实社会和家庭的德育责任,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以适应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5.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增强校园育人功能。加大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宣传方式与现代网络教育将结合,强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思维,积极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线的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自我素质的升华。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当代高职学生的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模式的更新,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特别是高职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时期,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不失时机地抢占网络德育教育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利用网络资源为德育工作服务,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唱响网络时代主旋律。[参考资料][1]章上泉.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林莉,杨海燕.网络社会的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与改革[3]焦文铭.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J]广西高教研究.[4]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5]中国教育报2004.7.14[6]人民网[7]琼州大学网[8]职成教育网[9]光明日报6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赵丹目前高职存在着“五多现象”。一是办学模式多;二是生源类型多;三是学制多;四是办学时间长短不一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