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本文选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2孟子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仁心”上。孟子故里(山东邹城)4第一章富贵不能淫5根据注释朗读和翻译6朗读正音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7朗读正音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翻译重点字词、句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难道真正安静平息9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0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你没有学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行冠礼这怎么/哪里1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12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去到告诫同“汝”,你恭敬谨慎违背13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诲,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顺从准则,标准指三从四德居住住宅正确的1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16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人的三从四德。(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实现志向遵循独自坚持原则使…迷惑使…屈服使…动摇1718实现志向,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没有实现志向,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做大丈夫!”思考探究19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课后第一题)(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原则)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写作特色: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25第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根据注释朗读和翻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7朗读正音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翻译重点字词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9兴起,指被任用田地选拔、任用集市译文: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买回登上了相位。3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1所以代词,这,这些违背扰乱“使…颠倒错乱”同“增”。增加责任,担子,使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使…惊动使…坚韧才干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身处贫困,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3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3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困惑同“横”,梗塞奋起征验、表现显露、流露了解、明白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困惑,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3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5名字作状语,在国内同“弼”,辅弼名字作状语,在国外匹敌,相当常常灭亡译文:(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36思考探究371.第一自然段列举的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然后才成就了大业。38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个句子中对“是人”进行的磨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请你将原文按此归类。①行为方面:②生活方面:③精神方面:④身体方面:行拂乱其所为空乏其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93.请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曾”同“增”。“衡”同“横”,梗塞。“拂”同“弼”,辅佐。40第一章的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第二章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