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初探Microsoft-Word-文档
1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初探【摘要】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中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键词】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日益受到破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有效应对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重大课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保也因此成为人们的新理念。一、背景(一)面临的问题森林在减少,草原在退化,荒漠化的土地正在以每日万公顷的速度向前推进,侵蚀人类美好的家园。气候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在谴责某些人的地方保护主义,小团体主义,眼光短浅狭隘时,也为他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而悲哀。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应从小进行有关环保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二)中学环境教育的现状21.教材滞后,教育内容过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与内容,赶不上飞速发展变化的现实:翻开我们各科的教科书,孩子们学到的是:祖国地大物博,资源雄厚,地形多样,牧场辽阔,草原丰美。读到的课文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草能没过十来岁的孩子,牛羊肥又壮;懂得的是:水是循环反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再生资源,而对于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水资源普遍短缺的严酷的国情现实,从现行教材中反映的很少。2.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差:看到地面有垃圾,没有主动捡起来或清扫的意识;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常见到在公共场所,少年儿童在践踏草坪,采摘花朵;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想不到应马上主动关上。孩子在此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在受到影响,不拘小节是大方,随手关灯,一水多用是抠门,人们认识的偏差也破坏了环境教育意识的生成与发展。(三)进行的思考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发展他们的主动性,重视他们的实际活动,重视科学实验。要以行求知,在体验中学。培养他们的兴趣,教给、指导学习的方法。面对新世纪环境对人类的挑战,面对严峻的环境治理国情,面对环境意识薄弱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为此开展怎样一类活动,创造一些新的、生动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环境意识呢?这也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3二、具体措施(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合作同步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主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与从事社会活动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体独立、主动地完成学习与实践活动,才能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并形成多种终身学习的能力。1.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系统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为此首先应在教师中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的学习与研究。共同学习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论述与理论,提高了大家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2.加强有关环境教育意识的研究环境可说是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仔细分析研究现行各科教材,还是渗透着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只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注意从环境教育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科,组织相关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渗透点,通过整理、归纳,各学科按:讴歌赞美环境美、涉及环境道德、环保行为、环境科学、环保知识等几大类把相关课文找出来,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渗透。(1)各学科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意识的知识点4通过分析与挖掘,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彼此联系又各具学科特色,而且有的联系相当紧密。在教研中把它们恰当的组合联系起来,使各学科教学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开展教学活动。(2)各教研组就共同围绕的环境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定出授课篇目,选择确定本学科渗透方法、途径及教学预期目标,突出学科特点。(3)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有目的的渗透环境教育意识。教案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渗透,从师生的谈话交流内容到习题的演练、应用题的分析,无一不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作业的设计有环境教育的渗透和检查。(4)进行课后评议,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手段的运用及课堂效果,进行小结。由于突出了学科特点,学生虽是学习相同的知识,有的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描绘了解;有的通过形象的绘画加深;有的通过美妙的乐曲感悟;还有的通过自然常识的学习掌握。各学科彼此衔接又沟通。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反映知识学得活,内容记得牢,印象深。(二)构建学校育人模式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效的环境教育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模式作为实际载体,同时重视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1.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获取认知养成习惯提高能力的主5渠道在课堂,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的培养主要途径依然在课堂。构建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课前预习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课文的描述学生画图、找实物、收集有关图片、找标本,为了查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价值的材料,去图书馆,求家长帮忙,上网查询,动手做。查找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筛选的过程。课文还没有讲,他们的身心早已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为找到的精彩资料而欢欣,为寻求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鼓舞。课还没上,环境意识已在孩子心中萌动。(2)课上积极投入讨论交流中:课上教师给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动脑想、动手写、动手画、动口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3)课后组织各种与自然、社会、生活接触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2.开展校园文化建设(1)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培养学生与小动物、各类植物接触了解的机会,培养情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开展垃圾分类,学生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3)建立环保清洁区,负责开展清扫绿地、保洁卫生工作。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唤醒人们环保意识。6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到达野外,调查了解环保现状。开展课外阅读,小发明,小制作,参加各级各类有关比赛。在社区、家庭开展环境美化、清扫、保洁小队活动。三、理论总结(一)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收集整理、汇总国际、国内有关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研究的信息报道,不断加深对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探索环境教育的渠道方法。进一步探索中学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与社区结合的实践活动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传授能力,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二)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教育加强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开展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教育。(三)加大各科教师间合作研究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1.使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教师开展合作研究,提高育人技巧与水平。并使教师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理论思想水平,研究能力,社会沟通和社会宣传能力。2.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所懂得的道理与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巩固课上所学,提高认识水平,完善人的行为与品格。3.将课堂教学同自然考察、社会调查相结合;了解周围环境现7状,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的渠道。4.开辟社区宣传站,培养社区宣传员,发挥使学校育人向社区发展、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宣传知识的能力。5.组织活动与及时归纳、总结紧密结合。随时收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个案分析总结,组织科研论文的撰写。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发展和高质量的人才市场的需求,探索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而且是新时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培育创新精神极好的突破口。参考文献1、《环境教育实施途径初探》作者:徐选旺,期刊-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2001年第01期2、《初探中学环境教育的实施途径》作者:邱佐江,期刊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第06期3、《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初探》作者:庞志霞,期刊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04期
本文标题: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初探Mi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2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