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小贴士关注养生关注健康让您的晚年生活更美好!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咸味属肾,应少吃。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温馨提示:合理的饮食习惯为您的健康锦上添花。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必需摄取的能量可根据标准体重来制定*主食要好好摄取,副食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要偏食,每餐注意品种多样化*以l周为单位,变化食谱*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每餐的能量要均衡,特别注意晚上不要吃得过饱*细嚼慢咽,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边吃饭边做事必须充分摄取的食品·蔬菜,特别是绿色蔬菜·鱼贝类,尤其是背部发青的鱼类(沙丁鱼、青花鱼、秋刀鱼、竹英鱼等)·豆类制品·牛奶和乳制品(不包括黄油和奶油)·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蔬菜、海藻、蘑菇等)应该尽量避免食用的食品·动物性脂肪·点心类,特别是含有动物脂肪的点心·含盐量过高的食品高血压患者宜吃柑橘、柚子、草莓、杏子、香蕉;但不宜吃水量较多的西瓜、椰子等;冠心病患者宜吃柑橘、柚子、草莓、杏子。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及加重水肿;不但要少吃糖;有心脏病及水肿以及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还要少吃含糖量较多的梨、苹果、香蕉,这能促进溃疡愈合;中风患者宜吃山楂、西瓜;胃溃疡患者宜吃青绿香蕉。防止胃酸侵蚀胃壁,但黄熟的香蕉无此功效,也不宜吃李子、山楂、柠檬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忌食生枣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宜吃荔枝、红果、石榴、苹果、柿饼。肝炎患者宜吃橘子和鲜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肾炎患者宜吃果汁、红枣、黑皮西瓜、干果;可多吃桃子、香蕉、橘子、西瓜等,经常大便干燥的老年人。但要少吃柿子,因为柿子含大量柿胶,吃多了会加重便秘;糖尿病患者宜吃南瓜、西瓜、冬瓜、菠菜、杨梅、樱桃、梨;有降气化痰、清肺和胃的功能肺气肿咳喘患者宜吃枇杷。;哮喘病患者宜吃梨、荔枝;贫血、低血压患者宜吃梨、草莓等。老年人锻炼的五项指导原则:一、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二、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三、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四、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对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一、晨练先饮水:人经过一夜睡眠,已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机体相应缺水。如果晨练前不先饮点水,因体育锻炼使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可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练前应先饮水,有利于身心健康。饮一杯凉(温)开水、淡盐水、蜜水均可。二、老年人应以“练”为主: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可进行表演赛,但运动负荷不能过大,并要有全面的医务监督。绝不可不顾老年生理、心理特点,争强好胜,轻率拼搏。拼搏会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过多激动,心理上的过度紧张,血液循环、呼吸、内分泌等急速改变,极易诱发事故。三、应避免快速和变化过猛的动作:如跳跃、倒立、滚翻、冲刺等,这些极易损伤老年人的筋骨,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喜欢骑自行车锻炼的同志,外出应做到“五不要”:即笼头不要太活,刹车不要太松,座垫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转弯不要太急,以便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四、运动后注意三忌:即一忌骤然降温(冷水浴等),会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导致神经系统失调,招来疾病;二忌倾缸暴饮,会给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增加沉重的负担,且会引起抽筋、痉挛等;三忌体温烘衣,易着凉,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泻等,同时也不卫生。五、此时让身体歇一歇:(1)体温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2)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发作阶段。(3)身体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4)运动器官外伤末愈者(功能恢复者除外)。(5)各种传染性疾病未愈者。(6)平时经常锻炼的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增强,神经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运动,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或周身不适等不良的心理和躯体反应,“运动医学”中称之为“运动成瘾症”。有些因特殊情况需停止锻炼的,也应逐渐递减每天的运动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总而言之,中老年人在养生健体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卫生和持之以恒。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活动量容易调节掌握而又简便易学为原则。步行:是老人锻炼最简便、安全的运动,如果锻炼得法,其效果可与慢跑相同。生理医学研究表明,步行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如以2分钟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时,新陈代谢率可提高48%;步行还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血管痉挛状态,使血管平滑肌放松。慢跑:也是适宜老人锻炼的项目之一。医学研究证明,40—81岁的长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太极拳:有“老人健身宝”之誉。是很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安全而有效的锻炼项目.尤其对体质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为适宜。太极拳:练太极拳能增进心肺健康.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等慢性病;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谢过程。同时还对老人骨关节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医学检查表明,常练太极拳的老人血压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韧性好、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低。此外,大极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进全身健康。医疗保健体操:如练功十八法、降压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势等,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保健气功是一种锻炼元气、增强体质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练气功时能调整神经细胞兴奋抑制功能,使某些顽固的病理性兴奋灶转入抑制,促进康复;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呼吸的控制调节,促进消化吸收,使血管放松等,对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