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风民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缅甸民风民俗缅甸民族概况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四十二个民族,135支系。主要有:1、克钦族2、克耶族3、克伦族4、钦族5、缅族6、孟族7、若开族8、掸族一、地理位置克钦族景颇语(Gyeinphaw)耶湾语(Yawan)玛育语(Mayu)傈僳语(Lishu)二、语言文字三、宗教信仰一部分克钦人信仰原始宗教,另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佛教,信仰原始宗教的克钦人认为万物有灵,一切都由神仙掌管,他们为了驱赶妖魔鬼怪,经常举行宗教活动。四、风俗习惯与节日至今,克钦族仍保留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当一位老人的灵魂起渡回家。其过程是:巫师将老人去世的地方到其家乡所经过的各个地名,一站接着一站念出来,直到念出该老人的家乡。克钦族还经常举行一些宗教活动和祭典。“木脑众歌节”就是克钦族的祭典盛会之一。五、舞蹈木脑舞是克钦族一种有名的集体舞。是在传统节日演出的一种欢快的集体舞蹈。该舞蹈充满着欢快和活力,是以木脑极为中心,围绕着跳的舞蹈,主要表现的是克钦族团结一致。木脑极由色彩鲜艳的图画装饰而成,内容丰富多彩。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非常相似。克耶族一、地理位置二、语言文字克耶族的各个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但差别不大。克耶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三、民族信仰克耶族(Kayan)相信人类的祖先,男人是龙,女人是凤,为了遵从祖先的遗训,也为了满足成龙成凤的梦想,女孩子五岁开始就套铜环。以后后,逐步加添。克耶族多信仰小乘佛教,也有少数人信仰鬼神和基督教。四、风俗习惯与节日克耶族人的习俗与克伦族大体相同,主要特色是穿红色服装。其民族节日有“幡柱节”。幡柱节也是克耶族人的新年。过幡柱节时,克耶族人先砍来一棵又高又大的柚木树,然后敲锣打鼓运回山寨。次日,将幡柱立起。然后,全寨人剽牛祭神,用牛肉和米酒祭幡柱。五、舞蹈克耶族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祭祀两神的节会时跳,含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克伦族地理位置(一)民族概括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也是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占缅甸总人口的8%,按1997年缅甸人口计算,克伦族人口为371.2万人。主要居住在缅甸东南部克伦邦和克耶邦,也有部分居住在伊落瓦底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二、语言文字克伦族只有一种语言,即克伦语。依照分支,说话的语调稍微有差异。克伦族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克伦族人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居住在山区的克伦人信奉原始拜物教;居住在平原的克伦族人信奉佛教;居住在城市的和上层克伦族人则信奉基督教。三、宗教信仰四、风俗习惯与节日每当夜晚来临,克伦族人经常聚会在火堆旁,弹琴、唱歌,唱的歌曲多位世代相传的民歌、故事,主要是为了歌颂本民族的创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动物。缅历10月1日是克伦族的新年。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先将来年中所必需的粮食储藏起来,然后用剩下的粮食来酿酒、制作各色美食并举行聚餐。按照民族习俗,聚餐时要先敬奉老人、长辈和老师,然后是同亲好友开怀畅饮,欢度佳节。在此期间他们还要把去年亡故的亲人的尸体火化,将骨灰撒向天空。五、舞蹈克伦族是热爱跳舞的民族,尤其喜欢跳“唐舞”(KayinDoneDance)。唐舞是一种描绘克伦族民族文化,歌颂爱情、民族团结和责任感的一种舞蹈。钦族一、地理位置民族概述钦族是缅甸少数民族中第六大少数民族,人口为92.8万钦族(1997年),占缅甸全国总人口的2%。主要居住在缅甸西北部钦邦。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钦语支,其先民大约在公元2世纪前后从中国内陆南迁至缅甸户拱地区,随后继续向南转移,大约于13世纪到达亲敦江流域,几经辗转流徙,以后又于14--15世纪被迫迁至西北部山区钦山山脉定居,即今日缅甸的钦邦。一部份迁到了印度阿萨姆地区。是随藏缅语族南迁,较早进入缅甸的民族之一。四、风俗习惯与节日钦族认为,羌鹿、叉角鹿、豕鹿等兽类进村会带来火灾,因此,要祭神禳解。他们还相信随身携带虎骨、虎牙可以消灾避邪,因此,把虎骨、虎牙当作装饰品让小孩子佩戴,据认为,恶神纠缠在老虎身上,因此,他们把虎头仍在村外。钦邦南部的比力瓦镇区的钦人相信,在旅途中听见啄木鸟的鸣叫肯定会遇到危险。若听见啄木鸟用嘴尖啄木的声音是好的征兆,意味着会有人请喝糯米酒,他们会感到格外的高兴。缅甸钦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姑娘对来访的小伙子是用烟卷上的记号来含蓄地表达心意。钦族各支系的风俗不尽相同,收种节是钦族人共庆的新年。大约在公历10月下旬举行。五、舞蹈钦族的传统舞蹈很多,比较有名的有:男女分开登场的“冰咏佩凯舞”;一男一女挽手跳的“松喜舞”;少女们兜圈子跳的“蓝环舞”;用治丧歌曲伴唱的“沙兰舞”;充满刀光剑影、表示勇士尚武和好勇都很的“达克难舞”;在竹竿之间之间跨步的“切弗洛舞”。总之,钦族舞蹈是非常吸引人的。缅族民族概况缅族是缅甸最大的民族,人口约3318万(1997年),占缅甸总人口的71.5%。主要居住在伊落瓦底江中下游和伊落瓦底江三角洲一带,即人们所称的“缅甸本部”。缅族居住区物产丰富,水草丰茂,伊落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有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米,水稻产量占缅甸水稻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缅甸粮仓”。一、地理位置二、语言文字三、宗教信仰缅族是缅甸各民族中最早产生文字的民族。目前,缅语是缅甸全国的通用语,也是缅甸的官方语言。缅族文学是缅甸文学的基础,更少缅甸文学发展的主流。缅族文学对缅甸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缅族的主要信仰是佛教,即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在缅族的信仰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但缅族从一开始就信仰神明,至今,缅族人家中几乎仍然家家供奉神明。佛教大约于公元前3世纪由印度传入缅甸,至今已有2500多年。佛教思想与教义在缅族中早已深入人心,缅族人几乎人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四、风俗习惯与节日缅族人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可以说整个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募捐和施舍活动。施舍已经成为缅族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缅族人在施舍时,不讲究物品的贵重和数量的多少,而重视是否心甘情愿。缅族人认为鞋是最肮脏的,他们常常把最卑鄙、最下流的人比做“挨鞋打之物”。如果有谁被人用鞋打了,则认为是最大的耻辱。。缅族人平时都穿民族服装。男子一般穿立领长袖汗衫和无领对襟长袖缅式外套,下身穿沙笼;女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偏襟紧身上衣,下身穿紧身筒裙。无论缅甸男子或女子平日都脚穿拖鞋。缅甸妇女喜欢戴花,大多是鲜花。脸上抹一种用檀那卡树加水研磨的粉浆——一种缅甸传统的化妆品,用以防晒和保护皮肤。缅族人一天只吃两餐,一般早上10点吃一餐,下午5点吃一餐。早上,只喝一杯咖啡,吃一点儿点心,比较简单。缅族人的口味是“酸、咸、辣”,还喜欢吃油炸食品。在缅族人的饭桌上,常可以看到一种缅文中称做“鄂毕觉”的炸虾酱小菜,这是缅族人最爱吃的一种小菜。缅族人礼节很多,平时见面都要行合十礼。缅族人崇尚白象、狮子、妙声鸟、榕树和番樱桃树的嫩枝,缅族人习惯上称番樱桃树的嫩枝为番樱桃花。每逢战士出征或凯旋归来,缅族姑娘们都要向战士们献番樱桃花。缅族人的节日与缅甸各族大致相同。五、音乐缅甸音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的乐器和器乐。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1、弯琴(缅语为桑柯)2、围鼓乐队(缅语为赛因瓦因)3、竹排琴(缅语为巴德拉)也是一件缅甸乐器中的珍宝。缅甸舞蹈可分为两大类:2、民间舞蹈缅甸民间舞以各种鼓舞为主。有瑞波大鼓、长鼓、兄弟鼓(双鼓)、短鼓、象脚鼓、背鼓等鼓舞。六、舞蹈1、古代戏剧舞蹈古典戏剧舞蹈除一部分是由流行于民间的佛本生故事剧发展而来的以外,另一部分是18世纪从暹罗传入缅甸的宫廷剧经再创作而形成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表演形式。其特点是动作柔软、关节弯曲;舞姿、表情与节奏配合和谐;手脚造型对称;动作之间无骤然停顿,连绵不断,和缓从容,优雅柔婉。孟族一、地理位置民族简介孟族是缅甸的第四大少数民族,是一个古老民族,人口为13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8%。属于蒙古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主要居住在缅甸东南部孟邦。孟族没有民族分支,只有孟族一支。二、语言文字与宗教信仰孟族人中有一些原始信仰和农耕经济是分不开的。有信仰土地神、林神、山神、雨神、风神等等。但绝大多数孟族人主要是信仰佛教。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据考,早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孟族就使用波罗婆字母刻碑铭。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孟族吸收了属于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创造了孟文,而缅族又用孟文字母创造了缅文。孟族在日常社交中都使用缅语和缅文,但直到现在,在孟族聚居区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三、风俗习惯与节日孟族的传统节日与缅族基本相同。具有孟族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是“布瓮节”和“放火船节”。布瓮节是在9月间举行。放火船节是在每年10月间举行。四、音乐舞蹈孟族人擅长音乐舞蹈。孟族乐器有五种,即铜、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鹤、羊、牛、马、象、孔雀与杜鹃。音阶分7声,每声再分大、中、小3种,共21声。此外,孟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乐器,如月牙琴、鳄鱼琴、孟族唢呐等。若开族一、地理位置二、语言文字若开族同缅族一样属于汉藏语系缅语族。所以其语言基本上与缅族相同。三、宗教信仰若开族除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其余均信奉佛教。四、风俗习惯与节日若开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上与缅族相同。赛船节是若开族人民的传统佳节,通常在缅历的一、二月间(公历4、5月间)举行,那时正是收获季节,所以赛船节有庆贺丰收之意。五、舞蹈若开族的传统舞蹈,为“油灯舞”。舞蹈演员在登台表演时,手撑中放有明亮的油灯。表演时,油灯火焰随着舞姿的变化忽明忽暗、美轮美奂,展示出舞蹈演员们高超的舞姿以及关节和手掌的柔韧性。掸族一、地理位置二、语言文字掸族有自己的文字,掸文是从梵文和缅文的字母转化来的一种简单拼音文字,但多用于佛教经典,很少用于文化教育方面。掸语通用于整个掸邦和缅北地区,与中国的傣族语言相通。民族基本概况:大傣(TaiYai或TaiLong),即狭义的掸族,说掸语。人口300余万。傣仂,说傣仂语。在掸邦有20余万人,更多的傣仂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痕,说傣痕语。人口10余万。傣那,说傣那语。在掸邦有10万人,更多的傣那生活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宗教信仰掸族人为小乘佛教徒。掸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一与缅族极为相似,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可以说,大多数掸族人都是小乘佛教徒。四、风俗习惯掸族忌讳客人上楼不脱鞋,或是未经主人允许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讳客人拒绝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则会认为是野蛮或不懂事理。五、舞蹈掸族人民能歌善舞,喜欢跳孔雀舞。孔雀舞是掸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族艺术,每逢节日庆典,掸族人必跳孔雀舞。缅甸的各个民族结束,谢谢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