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这种理论及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我们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领悟能力较强的人,比较适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合理情绪疗法之父:艾里斯艾里斯1913年出生于美国匹兹堡,4岁时全家到纽约定居。他的童年在布朗克斯的街上度过,在那儿他玩手球、曲棍球及橄榄球,并照顾弟妹。在12岁时,他下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于是认真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然后上纽约市立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艾里斯的计划,他只得放弃致富的美梦,不过仍持续写作。38岁时他已完成了约十本书的手稿,包括小说、诗、戏剧与文集。他的一些手稿原将出版,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但他毫不气馁,继续从事研究,撰写有关性、爱情与婚姻方面的文章,并成为这些领域的权威,许多亲朋好友都来向他请教。长大以后,艾里斯意识到自己能辅导别人,并常常引以为乐,便决定成为一位心理学家。在大学毕业八年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研究临床心理学,开始学习婚姻、家庭与性等领域的治疗方法。后来艾里斯认为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中最精深的学问,于是接受荷尼学院一位分析训练员的分析与督导。1947年~1953年他一直从事古典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可是艾里斯在研究中发现,精神分析其实是一种肤浅而不科学的治疗方式,因此他开始尝试其他治疗派别。在1955年初,他把人本的、哲学的及行为的治疗组合成理性情绪疗法,后又重新命名为认知行为疗法。1956年艾里斯在长期观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11个基本的非理性信念。从此艾里斯被公认为是合理情绪疗法之父及认知行为疗法之祖。其实,早在艾里斯童年的时候,为了解决和处理自己的问题,他就已经开始摸索和发展他的治疗方法了。他有小他19个月的弟弟和小他4岁的妹妹。弟弟反叛捣蛋成性,妹妹个性发展不平衡,弟妹相处如仇敌相见,水火不相容,多年来全依赖艾里斯的心理帮助,才得以维持弟妹之间的关系。他的父母虽然都是老实人,却不懂得如何照顾子女,他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和弟妹,独立地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生活,这些童年经历使他才七岁左右就形成了凡事靠自己解決的习惯,即使十一岁时父母离异,也没有对他的心灵造成任何影响。艾里斯在童年时期曾九次住院,病因是肾炎;19岁时又并发肾性高血压;40岁时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伤,反而精力充沛地生活。艾里斯自认为童年经验对他的影响之一是使他成为一个很会自救的人:在不快乐的时候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减少一些不快乐。所以从某一角度來说,他认为他是自己的治疗师。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童年时期常常为母亲的迟归而担忧,他变得容易焦虑,这是他个性上的最大困扰之一。与焦虑相伴而來的是害羞。怕权威人物(如校长),怕在公开场合说话,后來则变成怕女孩。19岁时,为了战胜自己,他强迫自己在布朗克斯的植物园里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跟100个女孩子说话。虽然他没有因这些短暂的接触而发展到跟任何一个女孩约会,但他逐渐变得不担心被女人拒绝了。借着他自己领悟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他逐渐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碍。此外,他还学会了如何“享受”公开演讲以及一些以前曾经非常焦虑的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艾里斯所发现和发展的合理情绪疗法可谓他一生自救的法宝,他不但帮助了自己而且帮助了许多人,也养成了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听过艾里斯演讲的人常会对他那精辟、幽默、灿烂的风格赞赏不已,他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是相当幽默及令人惊讶的。在研讨会上,他很乐于表现自己。他以工作为乐,这是他生活的重心。艾里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职业生涯中,他每星期要会晤80名个别治疗的就诊者,指导5个治疗团体,每年对专业人员与大众作200场演讲与讲课。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书及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内容大部分是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人性的看法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建立在他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之上的。人为什么会有情绪困扰与不快乐?他认为这与人具有以下特性有关。人生来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既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当人们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人具有一种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人们若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部语言持续的结果。艾里斯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或者直接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艾里斯认为,大多数人的思考似乎不合逻辑。因此,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话作为合理情绪疗法理念上的起点:“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以强调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对情緒所起的作用。比如有人认为:我应该是完美的,可是我刚刚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这就证明我是不完美的,因此是无价值的。正是诸如此类的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人的罪恶感、害羞、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都是哪些不合理信念惹的祸艾里斯认为,不合逻辑的、不合理的信念是一个人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对它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能快乐、满足地生活。那么,主要是哪些不合理信念给人们带来麻烦呢?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提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1.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绝对需要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喜爱与赞扬。艾利斯不反对人需要别人的称赞与喜爱,而且认为能够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与称赞是一件好事。但他认为,如果把这当做是绝对需要的话,就是一个不合理信念了。因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假如一个人相信这个信念,就会花很多的心思与时间曲意取悦他人,以求得对自己的赞赏。这样不但会使人丧失自己,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求其他快乐,也会使人丧失安全感(如时时担心能否被别人接纳或接纳的程度如何等),结果只能令自己感到失望、受挫、沮丧。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至少在某方面有才能、有成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艾里斯认为,一个有理性的人,凡事会尽力而为,但不会过分计较成败得失,因为重要的是参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或过分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为自己制定不能达到的目标,只能让自己永远当个失败者,在自己导演的悲剧中徒自悲伤。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责备与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使事情更糟。所以对犯错误的人,要做的是接纳、帮助他,使之不再犯错误,而不能因此否定他的价值,对其采取极端的排斥与歧视态度。4.事不如意是糟糕可怕的灾难。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正视不如意的事,寻求改善之法;即使无力改变,也要善于从困境中学习。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艾里斯认为,外在事物并不能伤害我们,倒是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我们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只要我们尝试改变自己有关的非理性思维内容,就可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6.对可能(或不一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情,应该牢牢记在心头,随时顾虑到它会发生。艾里斯认为,考虑危险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计划如何避免,或思虑不幸事件一旦发生如何补救,不失为明智之举。但过分忧虑,反而会扰乱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使生活变得沉重而缺乏生气。7.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艾里斯认为,逃避困难与责任,固然可以得到暂时的解脱,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会因贻误时机而使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所以,理性的人会通过实际的行动增加自信,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8.一个人应该依赖他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艾里斯认为,由于社会的分工、个人经历的多寡、闻道的先后等原因,有时我们确实需要他人的帮助,此时,如为了证明自己的所谓价值而拒绝他人的帮助,反而是不明智之举。但这并不是我们时时事事都依赖他人的理由。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在大多数时候,他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9.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他目前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艾里斯认为,无可否认,过去的经历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还比较大,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就此决定了一个人的现在与未来。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客观地分析过去对现在可能存在的限制,善用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就可突破这种限制,使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充满希望与生机。10.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关心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但我们无须为别人的困难与不安感到难过,需要的倒是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早日走出阴影。11.碰到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那是莫大的不幸,真是糟糕透顶。艾里斯认为,世界上有些事物根本就没有答案,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解决是不可能的。完美主义只能使自己自寻烦恼。以上是艾里斯在1962年总结出来的自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常会导致各种各样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进一步把这些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归并为3大类,即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合理情绪疗法并非一般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情绪。比如一件事失败了,感到懊恼,有受挫感,这是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抑郁寡欢、一蹶不振则是所谓的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了。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韦斯勒(Wessler)等曾总结出下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这一特征在各种不合理信念中是最常见的。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如此绝对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他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人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作为教师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柱,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教师自己认识这些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并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防止情绪障碍的产生。第二个特征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艾里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就如同根据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是不合逻辑的。过分概括化一方面表现在人们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上。一些人当面对失败或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别人稍有差池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