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一、学习目标:1、知道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的技巧;2、运用此方法解答实际问题。二、考纲要求:高考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措施类主观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做好措施类主观题的复习备考对高考来讲至关重要。三、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措施类主观题的设问形式材料信息一般是展示某地、某事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怎么取得成功的(如经验、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典型设问•1.(2018全国I卷)40.(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2(2018全国III卷)40.(3)某班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6分)•3.(2017全国I卷)38.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4.(2017全国I卷)40.(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5.(2017国II卷)38(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6.(2017全国III卷)38(1)就政府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2.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1)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经济生活模块的某单元、某一课、某一个知识的范围角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请根据“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简要分析怎样才能“把蛋糕切好”。思考:经济生活常见的主体是:政治生活常见的主体是:1.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1)个人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纳税人。(2)国家经济制度:发展战略:经济体制:(3)企业2.政治生活中的常见主体(1)公民(2)政府(3)党(4)国家(5)人大(6)政协(7)国际组织(2)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怎样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2017国II卷)38(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怎样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2017国II卷)38(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思考:同学们怎样组织措施类主观题的答案?•1、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2、找措施要找到“三联系”•(1)从教材中找措施。•(2)从材料中找措施。•(3)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1)带着问题读材料,联系材料找措施。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关键信息,看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以借鉴,提出措施。(2)读了材料忆课本,联系课本找措施。(3)落实主体找措施。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怎样做。定范围,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4)联系时政找措施。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3.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典型例题(2017全国I卷)38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据统计,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企业如何应对:(1)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面对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3)创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培育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的信誉和形象(4)调整企业经营策略,优化消费品的供给结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优质产品。典型例题(2017全国I卷)4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