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618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有灭掉陈统一全国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605年—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四段(由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又北到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意义:①大大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②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四、科举制1、隋炀帝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2、意义:①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②扩大了统治基础,使有才学的人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907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627--649)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政治:a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严格考查官吏政绩d任用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3、经济: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周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四、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改革措施1、任用贤才(姚崇宋璟)励精图治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1、发明的农具: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唐三彩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3、商业:长安国际性的大都市二、民族交往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1、与吐蕃:文成公主入藏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三、唐朝的社会风气特点:比较开放,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四、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诗仙杜甫“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诗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五、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1、书法书体书法家代表作颜体顔真卿《多宝塔碑》柳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2、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画圣2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二、鉴真东渡754年到达日本,贡献: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三、玄奘西行贡献: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发展《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王朝的灭亡一、安史之乱原因:1、政治腐败2、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调,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3、社会矛盾尖锐影响:1、对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经济遭到浩劫2、唐朝由盛而衰,各种矛盾尖锐3、唐朝中央权力衰弱,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原因:1、宦官专权2、藩镇割据严重3、连年灾荒领导:黄巢影响:给唐朝一致命的打击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和北方的太原的北汉十国实质:藩镇割据的继续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都城:开封建立者:赵匡胤事件:陈桥驿兵变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1、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2、调兵权与发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1、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2、为防知州权力过大,实行三年一换,频繁调动州县长官;3、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文化:重文教,发展科举制作用:1、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2、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3、机构重叠造成了冗官冗费的局面。4、分割兵权,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5、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6、重文教,促进社会文化教养的提高。三、重文轻武政策作用: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2、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3、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第7、8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政权民族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汉960赵匡胤开封辽契丹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南宋汉1127赵构临安金女真1115阿骨打会宁二、澶渊之盟内容:辽军撤,宋给辽岁币评价:1、很长时间,辽与北宋保持了和平局面2、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三、南宋与金和议内容:1、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1、宋朝是水稻的产量居粮食产量首位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二、手工业1、南宋后期,棉纺织业部门兴起2、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三、商业1、开封和杭州人口超过百万2、广州、泉州是著名的大商港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4、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5、北宋: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四、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南方自然条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3、政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第10、11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及统治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功绩: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统一全国:1276年灭掉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意义:1、结束了分裂局面2、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元朝的统治中央:1、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中书省掌行政下设六部枢密院掌军事调度全国军队御史台负责监察3、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中央: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地方:行中书省(10个行省)意义: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2、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统治3、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对明清及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4、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宣政院管理---西藏(2)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第12、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和科技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5、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省制度4第14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特务统治—锦衣卫东厂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八股文”。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考中的人,大多成为皇帝意志的顺从者。西周、秦国(春秋战国)、秦、西汉、宋、元、明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或政策朝代措施西周分封制秦国县制秦朝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削爵、设刺史宋朝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设转运使元朝行省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三、经济的发展明代引进的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苏州是明代丝织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目的:1、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宣扬国威)2、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发展海外贸易)过程:1405—1433年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1、时间长,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为大贡献能够远洋航行的原因:1、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理知识的进步3、指南针的使用4、政府的支持二、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1、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符合人民的愿望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军民一心,共同抗倭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著作1、《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意义: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天工开物》宋应星明代意义:①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②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农政全书》徐光启明代意义:《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二、明长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骑兵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秦长城:目的:防御匈奴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三、北京城明成祖时开始修建1420年完成北京城的中心是紫禁城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四、小说1、明清小说和戏剧三司5书名成书时间作者地位(价值)《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历史《西游记》明朝吴承恩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牡丹亭》明朝汤显祖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红楼梦》清朝曹雪芹、高鹗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和丑陋,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长生殿》清朝洪昇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桃花扇》清朝孔尚任2、明朝小说繁盛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活跃(2)、市民阶层的壮大及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