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liang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之湿地资源的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概念: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天然湿地:沼泽、河流、湖泊、滩涂(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2、湿地按成因的不同分类:3、湿地的特点:3、我国湿地的分布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分布不均,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地区)防止海岸侵蚀,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红树的树皮里含有丹宁(一种化学物质)如果把树皮撕开,里面的丹宁成分很快就会氧化,而使被撕开的部位呈淡红色,所以叫红树珊瑚礁青海湖(青海西宁市)西湖(浙江杭州)千岛湖(浙江杭州)纳木错湖(西藏当雄县)泸沽湖(四川云南交界处)镜泊湖(黑龙江牡丹江)喀纳斯湖(新疆阿尔泰山)运城盐湖(山西运城)武汉东湖(湖北武汉)太平湖(安徽黄山)河源处湿地、河流中下游湿地河口处湿地、沿海湿地、高纬度湿地、热带雨林湿地。。。。湿地形成成因:①气候:降水多、蒸发弱(纬度高,气候冷湿或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形:平缓、低洼、排水不畅。③土质、土层:多冻土层或透水性差,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水文、水系:河流多地表水汇入多(或冰雪融水多或海岸附近潮汐海浪多滩涂,或凌汛、河流泛滥。)2.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1.高纬度湿地: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泛分布?(1)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夏秋多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4)土质黏重,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5)有凌洪现象,河水漫溢河堤积存地势低的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亚寒带针叶林面积广布,涵养水源多)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2012浙江卷)3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受海水倒灌或潮水影响,易积水。水网密布;多滩涂。2.河口处湿地/河流中下游湿地读下图回答,该地沿海地区沼泽广布,试分析其成因。a.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b.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c.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d.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4分)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美洲鳄、美洲豹等都是濒临灭绝物种。说出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湿地面积很大的原因。3.热带雨林湿地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大,雨季扩大,旱季缩小。原因:汇水面积广;地势低,容易积水;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水生植物丰富,涵养水源。(1)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段水文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2)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玛曲湿地的形成原因。(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或水量减少);含沙量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更加脆弱)。(2)a.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弱;b.多年冻土广布,阻碍了地表水下渗;c.地势低洼,排水不畅;d.有黄河和地下水汇入,水源有保障。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4.高原湿地(1)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沼泽广布,分析该地沼泽形成的原因。(4分)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b.暴雨洪涝、造成河流下游溢水、积水;c.海啸(风暴潮),海水淹没沿海低地(答对任一点给2分,地形与积水来源各占1分)二.湿地的作用(1)湿地的生态效益(2)湿地的经济效益(3)湿地的社会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提供水资源发展航运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地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改善居住环境三.保护湿地的措施1、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2、退田还湖,退田还湿3、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4、防止水污染5、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小题1:B小题2:C小题1: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B对。A、C、D错。小题2: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的银川周边的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银川市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边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回答13—14题。13.20世纪80年的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答案】13.C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4.B13.【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4.【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2.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河道渠化是指将城市内的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将岸坡改造为混凝土墙,将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城市河道渠化对地理环境有何负面影响?1.不利于地表水下渗,阻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2.导致地表径流增大;3.会破坏河道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四、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2.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能力下降;调蓄水量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3.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伐;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防治水污染;⑤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等。⑥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五.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五.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低。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②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④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3、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禁止乱砍滥伐,营造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打坝淤地,缓坡修梯田(筑土坝拦截水土流失)合理调节农林牧用地,压缩耕地,扩大林草面积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图15中S分布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并发育有大面积的沼泽土,图16为该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在以前,沼泽往往被人们看作“荒”,是“不毛之地”。农业利用上需要经过一定的治理:通常修建纵横交错的河道,使其形成交织的水网,与塘、井、水库等形成河网水系,同时还要修筑台田。经过50多年的开垦,S地由“不毛之地”变成著名的大“粮仓”。(1)试分析S地区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原因。(6分)(2)从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看,S地区的土壤在治理中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3)简述S地在治“荒”中采用的措施在减灾和农业综合发展中的作用。(6分)(1)试分析S地区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原因。(6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在冬春季会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2)从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看,S地区的土壤在治理中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主要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导致地温低,因此首先应排干水分。河道在雨季时可集水、输水,起到防洪防涝的作用;旱季时则可作灌溉水源;台地地势高,起到防洪涝的作用;同时,河网水系还可以发展航运、水电、渔业等。(3)简述S地在治“荒”中采用的措施在减灾和农业综合发展中
本文标题:liang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之湿地资源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9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