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截至2013年1月24日,微信用户达3亿,时间进一步缩短至5个月以内,而且仍在加速普及中。微信收费???“微信有收费的可能”,这话出自工信部长之口。可是,所有人都在问,用户已经为流量付过费了,而且还是全球最贵标准之一,运营商到底还想收什么费?收谁的费,腾讯的还是用户的?工信部长解释:“(运营商)说我维护这么大的一个网络,还要投资,还要运营,除了流量以外还应该有这些方面的收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此前,还有电信专家解释称,微信占据了原属语音业务的“信令资源”。微信的“买路钱”“请踩着别人的肩膀而不是尸体前进”运营商是指提供网络服务的供应商,如诺基亚、三星等这些通信设备的生产商,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这些公司才叫运营商,因为国家在电信管理方面相当严格。只有拥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运营执照的公司才能架设网络,从通信行业来说,设备生产商和运营商是相互依存的,但运营商一般更有优势,就好像中国移动规定Nokia等手机生产商生产的部分手机上打上全球通的品牌一样。国内三大运营商(大型国有通信企业)指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不管是从通讯或者是地面网络角度去看这三家都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当然他们彼此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中国移动主要运营GSM、TD-SCDMA和TD-LTE网络。中国联通是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同时运营GSM、WCDMA、固网.中国电信主要运营CDMA、CDMA2000网络和固网.拥有超过三亿用户的微信,蚕食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但同时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流量收入的增长。电信运营商面临的选择是,找微信的麻烦,还是与微信等互联网服务商合作、向数据流量业务转型?中国电信运营商们正在为语音通话、短信业务受到来自OTT(OverTheTop,绕开电信运营商、基于互联网提供的服务)的冲击而烦恼。这类应用免费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一定程度上可取代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语音通话、短信、彩信功能,运营商只能收到少量流量费用。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三亿。微信大大分流了手机传统的语音业务。传统网络并非为长期在线而设计,据称微信虽然只占用了不到10%的移动网络流量,但却消耗了60%的信令资源。因此,微信收费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公众担心的是,一旦收费,这笔钱何时会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信令:在电信网的两个实体之间,传输专门为建立和控制接续的信息抛开晦涩的通信术语,不妨把无线网络传输想象成公路运输。无线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即公路总数是有限的,同一时间里一条路上只能跑一辆车,由控制中心根据收到的发车请求自动分配道路。当你打开微信编辑好一条信息按下发送键,相当于向道路控制中心发出了请求(信令),中心根据各条道路的忙闲情况,为你分配一条通道(信道),相应的内容以数字形式从信道传输完毕,这一通道又可以腾出来跑别的车辆了。网页浏览、FTP、视频点播等数据业务的上路请求不多,一旦上路运输量很大,视频点播动辄几兆;微信上路请求很多,但每次运输量很小,一个笑脸、一个字,只有两个字节而已。控制中心收费是以运输量(流量)来计算的,如频点播是大货车,微信就像是小三轮。小三轮运输量小不说,还总是要保持在线,不断发出上路请求占用通道(心跳信号),尤其在2G、2.5G网络里,语音和数据共用信道,微信类OTT应用影响到其他业务,这就是运营商意见之所在。微信的替代效应到底有多大?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移动短信业务量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1-2月,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的5.7%,更低于2012年同期的7.6%。春节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工信部的统计报告中称,节日期间的公益短信是拉动发送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从发展趋势看短信业务量会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春节期间,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仅为平日通话量的80%。语音业务对运营商有多重要呢?中国移动2012年在这一块的营收为3680.25亿元,占到其总营收的65.7%。这一年用户同比增长9.3%,语音营收同比增长仅1%。OTT们的冲击,也是全球电信运营商正在面临的难题。这也难怪,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德国电信首席执行官莱尼·奥伯曼(ReneObermann),形容OTT竞争对手吃白食,“我们投资,他们赚钱。”眼下,运营商已经开始排兵布阵。2011下半年,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飞聊、沃友、翼聊这些类似微信的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现在他们决定重新上阵。与其让OTT抢业务,不如自己做OTT。2013年3月中旬,从中国移动内部流出的一份PPT显示,中国移动总部数据部、研究院、国际公司、互联网基地等部门召开了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计划把飞信和飞聊合并,重构升级为融合通信产品,作为未来正面应对OTT业务竞争的主要产品,用来正面还击微信。中国电信也计划于近期推出“翼信”产品,意图借预装和网络优势,对微信展开攻势。2009年,中国电信曾与MSN合作开发即时通讯工具天翼Live,却限制用户不能同时运行微软的MSN,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此前结束和移动QQ、MSN合作,本意是要做即时通讯产品第一,结果一直在QQ后面。2012年以后,飞信才开始允许其他电信运营商用户注册使用。此前,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推出的翼聊,都限于自己用户使用,不能互联互通,有诸多限制。2012年,中国电信成立云计算公司,引入有亚马逊工作经验的谢朝阳,当时被看做是突破固有模式,开始引入互联网基因人才。一年后,谢朝阳转任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一职由“电信人”王峰接任。过去的一个月,马化腾、刘炽平等腾讯高管和微信团队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强调:“微信绝对不会收费。”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就在不同场合表示,过运营商和腾讯这样的OTT公司并不是水火关系,并期盼两者之间能够发展成为鱼水关系。李跃在中国移动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也再次谈及微信,“既然是微信刺激了流量增长,我们为什么还怕他们抢我们的利润,我们没有指责别人抢我们的地盘,就像短信也抢了很多邮政贺年卡的地盘一样。技术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要研究这种影响,这种替代对我们的影响。腾讯表态:坚决不对用户收费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博鳌论坛上再次表达了不应就微信基础服务向用户收取费用的意愿,并希望能尽快与运营商达成合作意向。刘炽平称:“微信的基础服务不收费,我们会在增值服务上寻求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外界传说的5分一条信息,一毛一条语音都不足为信。”“微信收费是企业间的正常商业行为”,一些“知情人士”解释说,微信收费指的是运营商向腾讯公司收费,将它理解成向用户收费是误读。他还表示,在移动互联网上,运营商和服务商会找到更多的共赢机会。如果可以通过这种新的互联网应用,让更多的人把时间、应用、流量放到无线互联网上,整个市场都有很多机会。在工信部两次表态微信可能收费后,微信官方微博于4月5日发布辟谣消息,否认了各种流传收费的传闻,并表示微信的基础业务不会收费。昨日,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说法也是腾讯第四次做出此种表态。用户表态:坚决不用收费的微信收费,但不会大幅收费”。工信部的这一表态,瞬间激发无数民意。无数的微信用户立刻表示,如果收费,立刻卸载不用。博鳌亚洲论坛还展开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最后,19%的人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运营商表态:冤有中移动员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为中移动辩称,中移动是背了黑锅。文中提到,除了在早期一次采访中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偶尔提及“收费”之外,中国移动再也没有主动提过对OTT业务收费的事情;而工信部说对OTT业务收费,本也指的是运营商对腾讯收费,根本未涉及对用户的收费问题。而且,在中国移动和工信部领导的讲话中,都再三强调过与OTT的共赢合作。工信部表态:可以收费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微信有收费可能,但不会大幅度收费。“目前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向微信收费一事,已要求运营商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苗圩认为,运营商向腾讯收取流量之外的费用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绝不能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4月5日,又有报道称,接近工信部决策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微信收费是肯定的。微信收费并非双重收费,未来公布的收费的统计方法与运营商的统计方法不一样,目前如何收费还在研究中,“但OTT迟早会抛弃传统管道的。”业内人士:技术问题先待解决有媒体援引中移动内部人士的消息称,中移动并非一开始就对微信态度强硬。据悉,微信用户上升到3亿多之后,中移动确实发现信令风暴对网络产生冲击,甚至有些地区的通话质量受到影响,“于是据实向部里汇报了。”微信在不发信息的时候,也要通过心跳信令。3月初,中移动相关技术部门建议微信“降低心跳的频率”。这个建议提给腾讯之后,但腾讯回应则是“不改”。一位华为工程师向媒体透露,运营商以前遇到类似问题一般由其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但是随着微信等业务用户数的迅速膨胀,单纯的技术扩容已经无法满足微信等OTT业务发展的需要,运营商网络维护成本也日益沉重。微信能怎么赚钱???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正是靠着免费的商业模式,短短两年的时间,微信就风生水起,并在近期引爆了一场舆论大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中,针对向用户收费的传言,腾讯微信官方出面“辟谣”,在推送给全体微信用户的消息中称,“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实际上,收费之争并没有明确提出是针对用户,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工信部,只是提出“向腾讯收取额外的电信通道费用”,因此微信向用户收费这一纷争只是个误会。接口化销售。在QQ上,腾讯并没有开放任何的接口供第三方接入,使用QQ作为沟通工具是很方便,但是你无法对沟通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继而依据数据挖掘赚取更大的利润。新浪微博的私信、gtalk、豆邮、微信,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就是在你使用这些SNS的IM功能时,顺带把记录留下来作为数据进行处理。点对点营销平台。微信跟QQ都是点对点营销,如果你有精力去运维微信的点对点营销,你服务的对象会感到更贴身的服务,或许为此用户就不知不觉多掏了钱。LBS营销。微信目前只有手机版,网页版也就是一个补充功能,让你在电脑上看微信不用那么辛苦。手机意味着有现在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功能,LBS定位,可以更精确地推送消息给用户,贴近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做更精准的营销。精准社会化营销。结合LBS、语音、社会关系、接口化等等,我们可以对微信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将来会是腾讯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自己。例如周末中午你走在街上,微信给你发来一条前面50米餐馆促销的广告,还打折。语音收费。语音服务是微信的基础免费服务。但对同一个功能,微小的差异化或者更贴心的服务就能制造收费的理由。假设腾讯把你的语音对讲用机器翻译成文字存档成记录,又或者是提供多方语音会议的文字记录等,这些增值、人性化服务、差异化服务都可能成为微信下一个盈利点,QQ走过的收费路线,微信可以复制。但如何直接对用户收费?这首先需要微信构建一个付费平台,然后,能否收费将取决于你提供的是不是值得用户付费的信息。假设你是一个关心政府招标信息的微信用户,每个月交5块钱收微信推送消息,而且是被你指定精选过招标项目标签、分类的,掏钱的用户不会少。而微信这个平台上所积累的用户关系
本文标题:微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1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