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一(给水工程)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称为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絮凝:脱稳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凝聚: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混凝过程涉及:①水中胶体的性质;②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③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2.沉淀和澄清: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絮凝体等物质被分离去除。3.浮选:利用固体或液滴与它们在其中悬浮的液体之间的密度差,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方法。4.过滤: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5膜分离:利用膜的孔径或半渗透性质实现物质的分离。6吸附:通常在水处理中指固相材料浸在液相或气相中,液相或气相物质固着到固相表面的传质现象。7离子交换:在分子结构上具有可交换的酸性或碱性基团的不容性颗粒物质,固着在这些基团上的正、负离子能和基团所接触的液体中的同符号离子交换为对物质的物理外观毫无明显的改变,也不引起变质或增溶作用的过程。8中和:把水的pH调整到接近中性或是调整到平衡pH值的任何处理。氧化与还原:改变某些金属或化合物的状态,使他们变成不溶解的或无毒的。9胶体稳定性: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10助凝剂:凡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剂作用效果的化学药剂可称为助凝剂。11异向絮凝:由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12同向絮凝:由水力或机械搅拌所造成的流体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13自由沉淀:单个颗粒在无边际水体中沉淀,其下沉的过程颗粒互不干扰,且不受器皿壁的干扰,下沉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保持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速也不变。14拥挤沉淀:当水中含有的凝聚性颗粒或非凝聚性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大量颗粒在有限水体中下沉时,被排斥的水便有一定的上升速度,使颗粒所受的摩擦阻力增加,颗粒处于相互干扰状态,此过程称为拥挤沉淀。15絮凝沉淀:在沉淀的过程,颗粒由于相互接触絮聚而改变大小、形状、密度,并且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也越来越快,絮凝沉淀由凝聚性颗粒产生。16吸附架桥:当高分子链的一端吸附了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形成‘胶粒+高分子+胶粒’的絮凝体。高分子物质在这里起了胶粒与胶粒之间相互结合的桥梁作用,故称吸附架桥作用。17胶体保护:当全部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以后,两胶粒接近,就受到高分子的阻碍而不能聚集。这种阻碍作用就是胶体保护。18网捕或卷扫: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胶粒以致沉淀分离。19表面负荷(溢流率):Q/A,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在数值上等于截流沉速。20截流沉速:自池底开始下沉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21水质周期:滤池由开始进入有效过滤期到出水浊度达到泄漏值,称为水质周期。22压力周期:从开始过滤到滤层水头损失增至最大值时,滤池的过滤周期称为压力周期23滤池的过滤作用水头:滤前水的最高水位与滤后水水位(常为清水池水位)之差。24含污能力:过滤周期结束时,整个滤料层单位体积滤料中所截留的杂质量,以kg/m3或g/cm3计。含污能力大,表明整个滤料层所发挥的作用大,所以滤池性能的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截污能力。滤池性能用含污能力来衡量。25水力分级:在上升水流中使滤料分层的现象,称为水力分级现象。由比重不同的滤料组成的滤层,能够在反冲洗时互不混杂而保持各自的分层状态,是由于水力分级作用的结果。26泄漏浊度:达到泄漏点时相应的出水浊度。27有效过滤期:快滤池反冲洗结束后恢复过滤时,出水浊度较高,这部分出水称为初滤水,初滤水的延续时间称为成熟期。初滤水浊度降低至要求值后的延续时间,为有效过滤期。28直接过滤:原水不经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的过滤方式。29接触过滤:原水经加药后直接进入滤池过滤,滤前不设任何絮凝设备的过滤方式。30微絮凝过滤:滤前设一简易微絮凝池,原水加药混合后先经微絮凝池,形成粒径相近的微絮粒后即刻进入滤池过滤的方式。31变速过滤:水头损失保持不变,则滤速减小,这叫变速(减速)过滤。32等速过滤:保持滤池进水流量不变,即滤速保持不变,则水头损失增大,这叫等速(恒速)过滤。33负水头:当过滤进行到一定时刻时,从滤料表面到某一深度处的滤层的水头损失超过该深度处的水深,该深度处就出现负水头。34有效粒径:d10,表示通过滤料重量10%的筛孔孔径(mm),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的尺寸。d80,指通过滤料重量80%的筛孔孔径(mm)。它反映滤料中粗颗粒的尺寸。不均匀系数:d80与d10的比值称为滤料的不均匀系数。35均质滤料:均质滤料是指从滤料的截面处看粒径的平均值相同。36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中,某物质浓度能够自动地发生富集的现象称为吸附。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称作吸附剂。吸附质: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质。37粉末炭:将活性炭制成粉末,直接投入水中吸附水中杂质。粒状炭:将活性炭制成颗粒,当水经过活性炭滤池过滤时,水中某些杂质即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38自由性氯:自由性氯是Cl2、HOCl与OCL-的统称。39化合性氯:当水中所含的氯以氯胺形式存在时,称为化合性氯。40需氯量:指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氯。41余氯量: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的余氯。42余氯:水中投氯后,有一部分氯被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以及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剩余的氯含量即为余氯。43澄清池——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44机械搅拌澄清池——利用机械的提升和搅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45虹吸滤池——一种以虹吸管代替进水和排水阀门的快滤池形式。滤池各格出水互相连通,反冲洗水由未进行冲洗的其余滤格的滤后水供给。过滤方式为等滤速、变水位运行。46机械混合——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过程。47离子交换树脂的溶胀性——干树脂浸泡水中,体积胀大,成为湿树脂;湿树脂转型时体积也会变化。\48混凝剂——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49脉冲澄清池——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50强制滤速(compulsoryfiltrationrate)——部分滤格因进行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他运行滤格的滤速。51滤料不均匀系数(K80)——滤料经筛分后,小于总重量80%的滤料颗粒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52臭氧接触池(ozonationcontactrecectors)——使臭氧气体扩散到处理水中并使之与水全面接触和完成反应的处理构筑物。53均匀级配滤料(uniformlygradedfilteringmedia)——粒径比较均匀,不均匀系数(k80)一般为1.3~1.4,不超过1.6的滤料。54上向流斜管沉淀池(tubesettler)——池内设置斜管,水自下而上经斜管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向下滑动的沉淀池。55侧向流斜板沉淀池(sideflowlamella)——池内设置斜板,水流由侧向通过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沉淀池。56膨胀率(percentageofbed-expansion)——滤料层在反冲洗时的膨胀程度,以滤料层厚度的百分比表示。57无阀滤池(valvelessfilter)——一种不设阀门的快滤池形式。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位保持恒定,进水水位则随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而不断在虹吸管内上升,当水位上升到虹吸管管顶,并形成虹吸时,即自动开始滤层反冲洗,冲洗排泥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58水质稳定处理(stabilizationtreatmentofwaterquality)——使水中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既不由于碳酸钙沉淀而结垢,也不由于其溶解而产生腐蚀的处理过程。59水力混合(hydraulicmixing)——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60助凝剂(coagulantaid)——为改善絮凝效果所投加的辅助药剂。61表面扫洗(surfacesweepwashing)——V型滤池反冲洗时,待滤水通过V型进水槽底配水孔在水面横向将冲洗含泥水扫向中央排水槽的一种辅助冲洗方式。62稳定指数(stabilityindex(Lyznerindex))——用以相对定量地预测水中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倾向性的指数,用水在碳酸钙处于平衡条件下理论计算的PH值的两倍减去水的实际PH值之差表示。63承托层(gradedgravellayer)——为防止滤料漏入配水系统,在配水系统与滤料层之间铺垫的粒状材料。64电渗析法(electrodialysis(ED))——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65预氧化(pre-oxidation)——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嗅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净水工序。66开孔比: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67反渗透压:当溶液一侧施加的压力P大于该溶液的渗透压,可迫使渗透反向,实现反渗透过程,这个压力就是反渗透压。68全交换容量: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是树脂最重要的性能,表示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69离子交换混合床: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在同一个交换器中,再生时分层再生,离子交换时均匀混合,这种阴阳离子混合在一起的交换器叫做离子交换混合床。70竞争吸附:多个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进行吸附时所发生的相互竞争现象。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