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研究的文献综述12370223刘华兰一、选题背景随着今年来基础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观和教育的全民化和民主化逐渐被大家认识到,特殊障碍儿童教育也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特殊的需要,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他们有一个全方位认识的基础上,其中也包括对他们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感知觉等)等方面的认识。视觉障碍儿童也属于特殊障碍儿童的一个类别。视觉障碍儿童按视觉缺失的程度分为全盲儿童和低视力儿童,按障碍的获得分为先天性视觉障碍和后天获得性视觉障碍。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失了视觉的感知,当然并不是所有视觉障碍儿童都失去了所有的视知觉感知,全盲的儿童比例是相对较少的,只占到了20%左右。但视觉障碍对他们的其他感知觉的发展以及人格特征、生活方式与适应能力等必定带来影响,与正常儿童甚至与其他感觉障碍儿童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都会认为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能力较正常儿童更加的灵敏,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相比于正常儿童和其他感知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是否有一些特异性呢?近年来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也在尝试着回答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方面的问题。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对特殊儿童的研究,无论是教育学研究还是心理学研究亦或是社会学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来说相对于正常儿童的研究都是很少的,尤其在我国特殊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样的一个现状下,相关的研究更少。而针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的研究也是很少的,主要集中在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与正常儿童的听知觉以及其他感知觉障碍,如听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进行对比的横向研究,缺少对基于视觉障碍儿童本群体的纵向研究,这就导致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群体间的差异而不是群体内的差异。此外,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的研究都普遍出现重视他们的消极问题而不是积极品质,在研究过程中也缺少真正适合视觉障碍儿童的调查研究工具,普遍使用的是适用于正常儿童的调查工具。如在测量心理健康水平时使用SCL-90而非针对特殊儿童的独特量表;研究的范式单一,没有针对特殊儿童的独特范式,需要转型以符合特殊儿童的特征。纵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视觉障碍儿童中全盲儿童与低视力儿童以及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别。琚四化2010年在《盲生与明眼生语音辨别的比较研究》中说明了,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盲生在音素辨别和词语辨别上比明眼生在有视觉条件和无视觉条件下的得分更高,明眼生在有视知觉信息条件下,听辨能力比无视知觉信息条件下得分更高,而盲生却不会受到视知觉信息的影响,他们的听知觉处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听觉能力更优于明眼生。贺荟中在《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中》将其解释为全盲儿童排除了听觉注意时的视觉信息干扰,所以才强化了听觉的有意注意。但王美芳在《浅谈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中,通过实验证实了,盲童听知觉与正常儿童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曹婕琼在《视觉障碍儿童辨音能力的认知研究》也表明如上结果。视觉器官是正常人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我们获得的信息中82%左右都来自于视知觉。视觉障碍儿童可以通过听觉、触觉等途径对视觉的缺失进行感觉补偿,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明眼人可以直接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视障儿童由于缺失了视觉线索,所以他们通过听觉、触觉等来获取相同的信息。王美芳解释了一般人都认为盲童的听觉较正常儿童更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视觉的丧失使他们集中更多的有意注意在听觉线索上。听觉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的重要,是他们获得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但通过听知觉获得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需要与其他感觉相综合才能够加强对事物的全面了解。曹婕琼指出,视障儿童的听力与普通儿童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听知觉也逐渐发展,但视障儿童听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能是导致人们认为他们听力更发达的原因。此外,视障儿童听觉选择性更优于正常儿童,听觉记忆也更发达。这一点在马艳云的《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里也得到了证实。以往的研究里存在三种对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差别的解释,一是感觉补偿说,二是阻碍或损伤说,三是视觉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出视觉存在差别以外,其他感觉均无差别,即使存在实际差别,也是由于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觉缺失而付出有意注意的结果。商应美在《视觉障碍者基于位置和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中说明了,由于中枢系统具有可塑性,视障者原先的视觉中枢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发生跨感觉通道的重组,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感觉置换装备,促进他们跨感觉通道的形成,对于视觉障碍儿童来说,这个装备可以促使他们的视觉皮层履行加工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其中就包括加工听知觉的信息。此外,在《视觉障碍者的跨通道重组研究》里商应美也阐述了,视障儿童的跨感觉通道的重组只有在执行难度较大的任务时才会被激活,也就是说,简单的任务并不会促使视障儿童的视觉皮层跨通道加工其他感知觉,如听知觉,只有在任务复杂时才会被激活。在研究视觉障碍儿童听知觉的特点的基础上,一些研究也侧重于将结果运用在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等方面。彭丹丹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里探讨了将音乐教育运用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好处,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视障儿童音乐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听觉艺术的有效途径。而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也日趋现代化,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直观教具也应用到对他们的教育当中以补偿他们视知觉的缺失。徐洪妹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视力缺陷补偿的实验研究》中阐述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视障儿童教育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运用对于提高视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质量作用十分显著。基于以上各个探究的结果,有学者提出了针对视障儿童的听知觉训练的几点建议,包括早期干预认知与教育适应(较早的干预有利于视障儿童把握听知觉的发展关键期),缺陷与补偿教育原则(要有针对性的联系视障儿童的听知觉)以及协同教育原则(即将听知觉训练与其他感知觉训练相结合,全面的了解事物)等。这些建议的提出对以后针对视障儿童的听知觉训练具有指导意义,也将会被运用到实践当中。三、总结从以上的探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是否真的优于正常儿童这个问题上。综合所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与正常儿童差异不显著,之所以人们会认为他们的听力更好,是因为他们相对于正常儿童来说,由于视知觉的缺失,排除了视知觉信息的干扰,更加强化了他们听知觉的有意注意。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侧重以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几乎没有将视障儿童中全盲与低视力区分开来加以研究,基本上都是笼统的将全盲代替了视觉障碍儿童,这难免有些偏颇。此外,针对视障儿童的听知觉研究没有与其他感知觉联系起来,不能够排除其他感知觉对他们听知觉的影响,也不能说明听知觉的独特性。总体看来,对视障儿童的听知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四、参考文献余晖,钱文.特殊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86-3587.陈和英,姚端瑞,郭向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056—059.江琴娣.视觉障碍儿童适应性为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2:260—262.商应美,张明.视觉障碍者的跨通道重组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7.01:31-34.马艳云.视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中国特殊教育.2004.01:59-61.贺荟中,方俊明.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3.02:41-44.商应美.视觉障碍者基于位置和频率的听觉返回抑制研究.2006.6彭丹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科教文汇.2009.03(中旬刊).陈立,申云芝.国内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绥化学院学报.2015.35.4:96—100.琚四化.盲生与明眼生语音辨别的比较研究.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9.3:21—23.王美芳.浅谈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64—67.孙鸿媛.视觉加工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影响.2014.曹婕琼.视觉障碍儿童听音辨意能力的认知研究.2004.徐洪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视力缺陷补偿的实验研究.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