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心电图表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命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从体表一定部位探测并记录出来的就是心电图。1.P波2.P-R段3.QRS波(QRSR’S’QS)4.ST段5.T波6.Q-T间期7.J点8.U波各波段命名心电图各波段意义P波:最早出现的幅度最小的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和P-R段合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止于心室开始除极。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Q:首先出现的负向波R:首先出现的正向波S:R波之后再出现的负向波R’S波后再出现正向波S’:R’波后再出现的负向波QS:整个综合波均为负向波S-T段QRS综合波之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代表心室复极的缓慢期T波:平段之后的出现的波,代表心室复极的快速期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的全过程的时间平均心电轴的检测方法1.依据通常根据肢体I、III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2.正常电轴I、III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0。~90。3.右偏I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4.左偏III导联出现较深负向波导联电轴IIIIII(aVF)偏左正常偏右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P波方向在I、II、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下;P波宽度不超过0.11s;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1)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2.5mV。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各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应≥0.5mV,胸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0.8mV。(3)Q波: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时距应小于0.04s(唯III、aVR、aVL导联可超过),V1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点。多数在等电位线上,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处在缓慢恢复复极的时间。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升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0.1mV。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电位改变。(1)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2)振幅: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校正的Q-T间期,即Q-Tc=Q-T/R-R。正常Q-Tc的最高值为0.44s,超过即属过长。U波: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一般多认为U波代表后继电位的影响,其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在胸导联较易见到,尤其V3导联较为明显。U波明显常见于血钾过低。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PR间期:0.16秒QT间期:0.33秒PⅠⅡ↑aVR↓QRS时间:0.10秒ST-T无异常偏移小儿心电图•小儿心电图变化的总趋势为右室占优势转变为左室占优势型的过程。1.小儿心率较成人快,10岁后大致为成人水平。小儿P-R间期较成人短,7岁后趋于稳定(0.10~0.17s),小儿的Q-Tc=(0.40±0.023)/√R-R,较成人略长。2.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短(儿童0.09s),P波的电压于新生儿较高,以后较成人低。3.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I导联有深S波;(V3R)导联多呈高R波而V5、V6导联常出现深S波。R波电压随年龄而增加,以后高于成人,Q波较成人深。3个月以内婴儿缺乏q波。新生儿期心电轴+90°,以后与成人相同。4.小儿T波的变异较大,新生儿期肢体导联及左胸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房性期前收缩(房早)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3、P‘-R间期≥0.12S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3、P‘-R间期≥0.12S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室早)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2、联律间期恒定3、代偿间期完全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左图上)、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图)。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A图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1、频率100次/分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B图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征]1、频率60次/分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无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时的统称。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如合并室内阻滞、预激或室内传导差异,则QRS增宽变形,应与室速鉴别。[心电图特征]1、心室律150~250次/分,节律规则。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传除外)3、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Ⅰ°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一般>0.20秒。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限度(正常P-R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年龄有关),一般>0.20秒。Ⅰ°房室传导阻滞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图片简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R波后,P-R间期缩短,继之又延长,周而复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图片简介: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与短P-P成倍数关系。Ⅲ°房室传导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1、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2、P与R无固定时间关系(P-R间期不等)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4、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点在交界区;QRS增宽变形,表示起搏点在心室。(三)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可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大于0.12s而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1、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故传导阻滞多见。心电图表示如下:(1)QRS波群时限≥0.12s;(2)QRS波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I、II、aVL、aVF、V4、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最有特征性变化的是V1导联,呈rsR’型的M波形;(3)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心电图表现:(1)QRS时限≥0.12s;(2)I、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V1,2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波)增宽,顶峰粗纯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迟缓,I、V5,6导联常无S波,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趋势;(3)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其心电图特点是:(1)心电轴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45°者诊断价值更大;(2)QRS波在II、III、aVF导联呈rS型,SIIISII,I、aVL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大于I导联的R波;(3)QRS时限无明显增宽。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心电图特点是:(1)临床上没有右室肥大而心电轴明显右偏达90°~120°。以超过110°为可靠;(2)QRS波在aVL导联呈rS型,aVF导联呈qR型,III导联R波特别高;(3)QRS时限正常或稍增宽,增加量0.02s。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分别构成不同组合的双支阻滞和三支阻滞。四、扑动与颤动(一)心房扑动(房扑):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扑动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为250~350次/分,大多不能全部下传,而以2:1或1: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心房扑动(呈2∶1下传)(二)心房颤动(房颤):心电图特点是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房纤维颤动(房颤)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频率100~160次/分。2、心室律极不规则,频率100~160次/分。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宽大畸形为室性差传。QRS波一般不增宽,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心房颤动(三)心室扑动与颤动(室扑、室颤):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室扑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电图上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心室扑动与颤动右心房肥大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电压≥0.25mV,常见于肺心病,该P波又称“肺型P波”V1导联P波正向、电压≥0.2mV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P时间0.11秒P双峰、峰距0.04秒常后峰>前峰PV1终末电势超过-0.04毫米•秒该类型P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P波”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1、电压改变:RV5>2.5mVRV5+SV13.5mV(女)4.0mV(男)RⅠ+SⅢ2.5mVRaVL1.2mV2、V5VAT0.05秒3、ST-T改变右心室肥大1、电轴右偏2、胸导联R/S比例异常V1R/S≥1或/及V5R/S≤13、RV11.0mVRV1+SV5>1.2mV4、V1VAT>0.03秒5、ST-T异常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图片简介: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复极过程,产生ST-T改变心肌梗塞急性期心肌梗塞急性期异常Q波+损伤型ST抬高T波可直立或逐渐倒置预激症候群W、P、W综合征1定义:通常是指心房冲动通过旁路的通道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除房室结外还有异常通道使心室肌预先被激动。2EKG:①P-R间期缩短小于0.12秒②R波的起始部分有一个顿挫称△波。③QRS波群增宽>0.10秒A型:V1QRS波形向上B型:V1QRS波形向下3意义:①易发生心肌劳累②易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③W、P、W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不宜用西地兰。预激综合症A型预激综合症B型,L_G_L综合症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