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康拉德·劳伦兹笑谈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掌握生字词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孵(fū):鸟类伏在卵上,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凫(fú):野鸭。麝(shè)香鸭:一种水鸭,羽毛会散发出近似麝香的香气。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需索:索取,需求。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秃鹰:又名白头海雕,为北美所有,是一种大型猛禽。鹳(ɡuàn):一种形似白鹤的鸟,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以鱼虾为食。蹒跚(pá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动物哪些可笑的事。第一件可笑的事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2-9)第二件可笑的事是化装撒旦给小穴乌上锡环(10-13)第三件可笑的事是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11-23)一、理清课文思路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二、理解探究1.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2.“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这几句话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3.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揣摩“我”“叫了”之后的心理。“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4.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三、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动作的轻盈敏捷。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和的阅读兴趣。四、写法探究2.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1、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五、主题探讨2、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3、你从作者身上发现了什么?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么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谢谢!